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是第一支面向高校的专项体育赛事,经过十几年来的成功运作和发展,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法,利用CUBA官网提供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十三年来CUBA女篮各赛区之间的技术水平变化,分析各赛区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CUBA女篮的整体水平变化。旨在促进CUBA女篮的竞技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希望CUBA在不久的将来能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篮球人才。

  • 标签: CUBA 女篮 技术水平
  • 简介:当今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运动成绩不断提高,难度日益增长,一些运动项目的成绩已接近于人体机能的极限,这一时代发展的特征就必然要求我们从更高的层次去进行认真地思考,探索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当前,对训练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以达到最佳训练成效,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面前。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和恢复作为整体系统的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的子系统,

  • 标签: 训练过程 体育工作者 运动成绩 运动项目 人体机能 训练规律
  • 简介:为了探讨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的健身作用及身体姿态的影响。从浙江科技学院随机抽取女学生200名学生。其中实验组100名,对照组100名。同时对实验组100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形体训练。实验结果显示:形体训练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性;减少皮下脂肪含量,增大去脂体重;三围较实验前更接近标准。充分说明形体训练能够有利于塑造优美的身材,显示女性的曲线美。

  • 标签: 形体训练 身体姿态 瘦体重 三围 柔韧性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第24~29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体育体制与奥运强国之间、优势项目布局和奥运大国之间均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基础大项的成绩与奥运强国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大球项目的成绩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形象影响较大。

  • 标签: 竞技体育 中美俄 奥运会
  • 简介:研究主要探讨42次减肥训练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以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以身体意象量表的前测成绩按性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对照组共四组,每组各20名。对照组实施体育课活动,实验组则进行减肥训练,训练频率为每天0.5h,共30h。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显示减肥训练有助于提升肥胖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减肥训练对男生身体意象的改善要优于女生。

  • 标签: 减肥训练 肥胖大学生 身体意象
  • 简介:中国妇女体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历史阶段.今天,中国体坛出现了'龙凤呈祥风先飞'的格局,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文从中国妇女体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探求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 标签: 中国 妇女体育 社会地位 社会制度 科学训练
  • 简介:<正>天津体育学院出版的《体育教学与科研》1985年第三期发表了杨雨的《人口问题与体育管理》一文,从我国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三个方面来预测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体育管理内容的变化。在自然变动方面,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

  • 标签: 体育投资 体育教学 体育学院 人口问题 人口发展 管理内容
  • 简介:血压(BP)是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其大小与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循环血量及其机能调节有密切关系,故研究运动过程中BP的变化特征,对于评定运动训练效果,实施科学训练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运动员 运动过程 BP 血压 心血管系统 运动速度
  • 简介:通过对36名不同项目女运动员,在月经周期中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的测定,观察女运动员月经周期不同时相性激素变化与不同项目运动成绩的关系。受试者必须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分别按规定项目测试两次全速力竭运动成绩。赛艇队员测试500m及2000m成绩,田径队员测定100m、200m成绩,游泳队员测试每人专项成绩后统一评分。结果显示除赛艇运动员2000m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项成绩黄体期均优于卵泡期(P<0.05或P<0.01),且黄体期P的浓度也较高(P<0.05)。

  • 标签: 女运动员 月经周期 女性激素 卵泡期 黄体期
  • 简介: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价值变化"原理,阐述了排球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确定之后.师生实际教学时间大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低;师生实际教学时间等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间,教学效率正常;师生实际教学时间小于社会必要的教学时数,教学效率高。掌握这一变化原理,才能达到控制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标签: 排球教学 教学效率 价值变化
  • 简介:通过对近年来美国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变化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全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在美国的高校体育课中,以下的教学内容将可能成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设置的方向:社会公德在体育教学中的灌输;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方法;营养学;通过体育练习预防现代文明病、生活病及运动康复;通过体育教学学习缓解生理及心理的压力等。美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 标签: 美国体育 高等院校 体育课程
  • 简介:以湖南商学院男子足球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CUFL男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下血睾酮、皮质醇指标的变化特征,为指导高校足球队的具体运动训练竞赛做出尝试。

  • 标签: CUFL男运动员 不同训练阶段 血睾酮 皮质醇
  • 简介:举世瞩目的汉城奥运会的圣火早已熄灭,但这团火焰的灵光仍然映照着全球。人们对这次奥运史上的空前盛会仍然回味无穷、津津乐道。其中南朝鲜竞技体育迅速发展的态势,使亚洲三强鼎立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可以认为:亚洲三强的鼎足之势已不复存在。这一变化不仅引起亚洲体坛而且引起了世界体坛的普遍关注。

  • 标签: 汉城奥运会 体育大学 体育科研 体育事业 奖牌总数 世界体育强国
  • 简介:依据《2005年浙西南山区丽水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的腰围、臀围等指标,计算浙西南山区成年女子腰臀比值进行分组,通过对正常组(WHR1)和超常组(WHR2)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寻找成女子腰臀比值与血压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浙西南山区成年女子的体质健康和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淅西南山区 成年女子 腰臀比值 血压变化
  • 简介:本文主要对不同抗阻练习课后状态焦虑与血压的变化进行研究。选取54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成循环抗阻练习组、多组数抗组练习组和对照组。循环练习组的实验对象每次课安排12项连续不同的练习,每项练习重复10~12次.负重强度为最大负重量的50%;多组练习组的实验对象安排4项不同的抗阻练习,每项作3组,每组重复6~10次,负重强度为最大负重量的75%。因变量包括状态焦虑、身体意识、心收缩期血压,·心舒张期血压。在练习前、练习后即刘、2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分别对四项指标进行测量。在第一次课最大力量测试后对各组进行主观努力评价.在第二次练习课后只对前2组进行主观努力评价。所得数据通过3×6型ANOVA分析及T检验。状态焦虑利用.ANOVA和底线测量值作为协方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实验组在练习后120分钟、180分钟状态焦虑明显下降(P<0.05)。多组练习组练习后即刻身体意识、收缩血压有明显的上升(P<0.05)。主观努力在第一次最大重量测试后没有显著变化,但在第二次课后却有明显的上升(P<0.05)。由此得出结论如下:一次循环抗阻练习后状态焦虑下降,尤其在运动后120分钟和180分钟表现明显。而一次多组抗阻练习后即刻,身体意识和收缩血压上升。

  • 标签: 焦虑 血压 负重强度 抗阻练习 心理失常
  • 简介:前言多年来国内外普遍在探讨对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测试方法及理论。在运动过程中,心输出量是冠状血流量和心肌氧需量的决定因素。心率及心脏作功指数与心肌氧需量密切相关;氧耗量与最大心输出量直接相关。人们通常用O2max、PWC170试验来评价人体的心肺功能及机能状态。人体器官大部分均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运动时由于大量肌肉活动,增加了O2消耗量和CO2排出量,同时也增加了气体运输和交换的有关机制的负荷,故运动试验可以测

  • 标签: 心脏作功指数 运动试验 心输出量 冠状血流 体育系学生 机能状态
  • 简介:通过观察18倒优秀帆船运动员出海训练前、训练后3小时,及次日晨的心电图,发现一次出海训练即可引起运动员的心电图改变。为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早搏、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等。大多数运动员次日晨可恢复至训练前。说明帆船运动的出海训练负荷较大,对运动员的心脏有较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帆船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的医务监督。

  • 标签: 心电图 帆船
  • 简介:提要:低氧训练指在平原地区采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低氧环境或让机体吸入低氧气体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适度的低氧刺激,使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生理生化效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进而使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提高.低氧训练研究是目前体育科研中的热点,发表在《体育科学》2006年第26卷第1期上刘媛媛等人的论文“网织红细胞在低氧训练中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了两种低氧训练手段期间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变化规律的影响,为筛选低氧训练效果的评价和预测指标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低氧训练 网织红细胞 低住高练 高住高练低训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拍摄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一、二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探讨女子三级跳远技术中第一、二跳速度分配特点。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女子 三级跳远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