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商务印书馆创建初期,其中的编译所除了包括国文部、理化部、英文部以外,还有一个辞典部。据茅盾同志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一)》中回忆说:“当时的国文部部长庄俞就是武进人,其中专编小学和中学教科书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常州帮。”这个“常州帮”,除了庄俞,还有蒋维乔、孟森、顾实等人。辞典部部长陆尔奎、副部长方毅(叔远),以及谢观、殷惟龢、刘秉勋等等,也是武进人。这些“阳耆宿”,在我国近代著名出版家张元济的亲自主持下,本世纪初不仅在编辑中小学教科书方面起了“开出版界风气之先”的作用,而且对编纂《新字典》,以及《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大型

  • 标签: 阳湖耆宿 商务印书馆 辞典 中小学教科书 中国医学 中国人名
  • 简介:互文性理论是具有哲学方法论意义和可用之于实证分析的文本理论。2012年,继1966年首推互文性理论四十六年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复旦大学开设系列讲座演绎互文性理论的发展演变。第一讲“主体与语言:互文性理论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内容博大精深,浓缩了互文性理论的基本阐释,兼容了互文体系的核心概念。本文选取了讲座展示的、过去学界不予重视的四个方面来读解:可视为克氏人生镜像和法国学术思想编年史的《武士》;中国哲学家张东中西哲学理念对克氏互文思想形成的影响;克氏与巴赫金互为成就的关系与克氏对本维尼斯特结构主义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克氏的互文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本文试图通过这四个方面史实的挖掘,再塑克氏思想大师的形象,丰富对不断创新发展、多元构成的互文性理论的认知。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多声构成 《武士》 张东荪 巴赫金与本维尼斯特 弗洛伊德
  • 简介:四邑方言部分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存在几种不同形式的变调,或为曲折调,或为升调,或为低降调。该粤语次方言的恩平沙话中,少数来源于古阳声韵的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低降变调进一步促化读同入声韵。低降调的起点本来就低,又有降势,整个音节在听感上显得相对轻短,这为其促化创造了条件。同部位发出的鼻音与塞音尽管有区别,但两者有共通性,是以促化时鼻音韵尾-m、-n、-?分别变成塞音韵尾-p、-t、-k。这种促化是一种小称形式,有别于汉语史上的"阳入对转"。

  • 标签: 恩平沙湖话 变调 舒声促化 小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