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斜视”是指人或动物用眼睛斜着看,在古汉语中,人们用10余个词项、4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概念。“斜视”概念经过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的历时演变,呈现出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与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中的“斜视”概念场具有自身的特点。

  • 标签: 概念场 斜视 历时演变
  • 简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若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有逻辑性地界定概念,则能令学生理清思路,学会推理,写出一些更具有个性化的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直截了当地表述,做到先声夺人;要做到生动地表述,尝试揭示概念的内涵;要学会通过比较法深挖相似概念的真正含义;通过延伸拓展阅读做到触类旁通,理清一些概念

  • 标签: 概念 个性化写作 高中语文
  • 简介:“模糊概念”或“模糊语词”往往被人们视为贬义词,好象与公文写作无缘,因为公文使用概念和对概念的表述要求高度准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公文写作中离不开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词。“模糊”与“准确”并不相悖。

  • 标签: 模糊语 语词 公文语言 准确 公文写作 模糊概念
  • 简介:“洗脚”概念最初以单音词“洗”表达,后发展出“濯足”“洗足”“洗脚”等表达方式。东汉时期,“洗足”取代“洗”“濯足”,成为口语中“洗脚”概念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但是表“人体足部”义的“脚”在晋代已成熟,其口语性要更强,所以,在东晋口语中,表示“洗脚”概念时,“洗脚”替换了“洗足”。

  • 标签: 洗足 洗脚 濯足
  • 简介:“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非常重要。语言更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帮助我们理解无法理解的事物。本文结合习主席2014至2018年新年贺词,识别和提取概念隐喻,具体分析其中概念隐喻的类型及映射过程、作用,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习近平新年贺词 语料 概念隐喻
  • 简介:“V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复杂的多种用法,这是由“起来”自身语义、所处构式和作用层面等三个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趋向义“起来”可以用在事件构式、处置构式和遭受构式,直接作用在动词上随动词一起进入构式;体貌义“起来”只能用在事件构式,作用在句子上,是句子成型后另加的时态算子;方式义“起来”用在描写构式,不是后来加入构式的具体成分,而是构式自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生义“起来”使用在判断构式,也是构式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标签: “V起来” “起来” 构式 意象图式
  • 简介:以目标域为LOVE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依据检索工具SketchEngine词汇素描功能对love在BNC大型语料库中的语法知识列表,识别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再借助语义知识库WordNet聚类功能,归纳推导认知层面的LOVE概念隐喻,并梳理各概念隐喻源域的语义关系。研究发现BNC中包含大量以love为目标域的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名词性隐喻,以此为基础可推导出21个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的源域在语义上存在上下位关系。SketchEngine和WordNet在本研究中发挥显著作用,是日后隐喻语料库研究的重工具。

  • 标签: LOVE 概念隐喻 SKETCH ENGINE WORDNET
  • 简介: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义相关教学与语义不相关教学的效果。共选取32个汉语名词,分别来自蔬菜、家电、动物和身体器官四个语义类别,每个语义类别各有8个词汇。在语义相关组中,学习材料为根据每个语义类别编写的4个故事。在语义不相关组中,从每个语义类别中各随机选取两个词汇,编写4个故事作为学习材料。两组学习者每学完一个学习材料,分别进行一次即时和延时后测,后测包括再认测试和回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在即时和延时再认测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优于语义相关组;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在即时回忆测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优于语义相关组;在延时回忆测试上,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与语义相关组边缘显著。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语义不相关的词汇教学更能促进初级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

  • 标签: 词汇教学 语义相关 语义不相关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重叠式“小小”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效进行考察,将“小小”界定为副词,进而从认知和主观化角度,对其副词化的历程和动因进行阐释。在双音化和主观化作用下,“小小”由构形重叠变为构词重叠,并历经从限定行为到限定性状程度,继而向程度副词逐渐演化;其产生与发展,与说话人表达心理情感时所采用的低调、含蓄以及谦虚的言说态度密切相关。此外,本文还以“大大、小小、深深、浅浅”为例,考察三维空间形容词重叠式的虚化情况,发现它们的虚化路径具有相似性,但内部虚化程度存在差异。

  • 标签: “小小” 副词化 主观化 低程度量 三维空间
  • 简介:随着篇章语法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重视篇章中的动态时间关系。文章以时间推进为切入点,厘清其概念内涵,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叙述结构、前景、篇章表征理论等三个角度呈现英语等语言的相关研究态势,并结合汉语的相关研究展开述评,最后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案和建议。

  • 标签: 篇章时间结构 时间推进 叙述结构 前景 篇章表征理论
  • 简介:我国语言教学与语文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的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奠定基础。正规的语言教学,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使学生思维开拓创新。这一教育活动的进展为我国语言教学领域培养更高层次的知识青年,推动我国语言教学的发展。

  • 标签: 语言教学 中小学 听说读写
  • 简介: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新加坡华语中数词及其相关表达的语法特征。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中的数词用法大体一致,但在整数、分数、小数、倍数、序数、概数等表达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深入研究新加坡华语各个层面的语法特征,可以为汉语学习者了解世界各地华语的语法概貌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加坡华语 普通话 数词 语法
  • 简介:《说文》:“亥,菱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怀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日:‘亥有二首六身。’,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后一字,“豕”是古代对猪的通称,这二者好像风马牛不相及,怎么扯到一块去了。

  • 标签: 《春秋传》 《说文》 十二地支 古文 通称
  • 简介:易混淆词是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词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者易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者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者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 标签: 概念合成 易混淆词 认知机制
  • 简介:本文以韩礼德的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了近两年的国际知名语言学期刊学术论文信息性摘要,分析表明,语言学学术期刊文章的摘要中确实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这些语法隐喻主要出现在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面的隐喻化,语法隐喻大多数是通过名词化实现,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信息性摘要 概念隐喻 功能
  • 简介:“言为心声”及其相关的古汉语现象木言社会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现实的意识,同时语言又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从这个角度上予以观照,我们就可以对传统语言学中的许多现象获得新的解释。我们中国人每每说:“言为心声”、“说心里话”。一方面表明他们已然认识到语言...

  • 标签: “言为心声” “以为” 古汉语 “心” 社会语言学 “言”
  • 简介:“所在”中的“所”是个从书面语中沿用下来的助词,主要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所”字短语,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例如:所见所说所学所想

  • 标签: 类语言 位相 “所”字 及物动词 书面语 名词性
  • 简介:孙俪《唐韵》是陆法言《切韵》一个影响很大的重要增字加注本。孙俪所作序中“又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的句读分析学者们意见分歧较大,而且对句意都有所误解。本文对其句读进行了辨正,并指出这句话是孙俪对《唐韵》增加字编排规则的一条重要说明。

  • 标签: 《唐韵序》 古代语音 标点呼号 校勘
  • 简介:本文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对《庄子》中的“转让”类动词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描写“转让”类动词的语义特征、配价结构、基本句式、派生句式,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庄子 动词 转让 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