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桥梁作用。研究来华留学生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能引导留学生更快适应中国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汉语,从而接受和传播中国文化。该文选取兰州市两所高校的30名留学生对研究对象,考察了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身份变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留学生经历了生产性、附加性、分裂性、削减性变化以及零变化。其中生产性变化得分最高,消减性变化最低。留学生性别、年龄对文化认同变化没有显著影响。是否华裔对他们的文化认同变化有影响,但是影响不那么显著。汉语水平对文化认同的变化的分裂性变化有显著性影响。来华时长对消减性变化有显著性影响,汉语学习时长对生产性变化有显著性影响。

  • 标签: 留学生 文化身份认同 弘扬中国文化 促进汉语学习
  • 简介:商务英语专业是英语和商科复合而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一方面被归为英语专业大类,另一方面涵盖大量的商科课程,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在身份认同方面可能存在独特之处.针对319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尽管同时涉及两个学科,该专业的学生并不简单地将自己视为英语专业或商科专业的学生,也较少出现学界担心的身份认同缺失现象,而是形成了较强的独立身份认同。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未来的发展导向不应该只是英语和商科课程的叠加,而是促进两个学科的有机融合,挖掘核心内涵。

  • 标签: 商务英语 复合型专业 身份认同
  • 简介:基于四名中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对自身科研经历的叙述,本文探讨他们的研究者身份认同的动态建构以及促进和阻碍其身份认同建构的主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因素。研究发现这些英语教师职业生涯中研究经历可以划分为“起始”、“停滞/发展”和“挣扎”三个主要阶段,他们的研究者身份建构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从环境因素来看,硕士和博士等课程学习环境充满了促进研究者身份建构的因素,而大学工作环境和中国的社会环境则对研究者身份建构起到了阻碍作用。就个人因素而言,动机、学术发表、学术资历和与研究者的社会网络(交流)对研究者身份建构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建议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师应该提高研究者身份认同意识、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寻求发展机会,而政府和高校则应该通过改革现行的教育和晋升体制为教师的科研投入提供支持。

  • 标签: 研究者身份认同 教师身份认同 大学英语教师 叙事 社会-机构环境
  • 简介:本研究旨在编制我国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量表以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文献综述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形成了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理论结构模型,经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修正并检验了具有良好信度(Cronbachα=.920)和效度(KMO=.828)的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量表。量表由职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个人身份认同和处境身份认同四维度和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英语教学信念、英语语言水平、工作投入、职业行为倾向、组织支持感和外语教学改革八因子构成。

  • 标签: 外语教师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结构 因子分析
  • 简介:伍慧明新作《向我来》讲述一个关于爱情与法律的故事,既涉及善恶报应的命题,忠诚与背叛的命题,又指涉特定社会环境中国家意识形态或文化观念之压迫性问题,它们构成了作品的"伦理结"。该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感染力一方面归功于对这个伦理结的描绘和解构,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作者对特定历史语境进行的诗性再现。她将一个普通"唐人街"华裔移民的家庭悲剧转化为现代伦理困境的某种集中体现,从而表达了对美国化过程中血统世系与文化认同之关系的深刻见解。

  • 标签: 《向我来》 伍慧明 伦理结 血统世系 文化认同
  • 简介:认知功能语言学关于语序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成分的时间顺序,对语言成分的空间顺序未予以足够重视,使语序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统一的解释。引入语言结构的空间顺序的观点,尝试对一些语序现象作出统一解释,并提出在时间顺序之外,空间概念顺序作为语序的一种生成机制的事实,它反映出人类独立于时序的认知成果。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语序的认识并给不同语言的语序找到统一的解释。

  • 标签: 语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认知
  • 简介: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隐喻构词、转喻构词和"隐喻+转喻"等三类创新构词的概念合成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创新构词产生和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创新连接与创新构词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创新构词 隐喻 转喻 合成空间
  • 简介:对新加坡华人语言与文化发展的轨迹进行了研究。新加坡各方言群体尽管操不同的语言,但各种方言毕竟同属汉语,各方言群体尽管展现了不同的地缘文化,但这些地缘文化也同属于中华文化。

  • 标签: 新加坡 语言 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徐忠雄的代表作《家园》是一部以空间形式来探讨族裔问题的书。在多重文本空间的交织中,主人公陈雨津以“在路上”的空间迁移绘制华人在美国的空间地图,以此抵制空间归属感的丧失,在空间定位中完成族裔历史的挖掘和族裔身份的重建。本文试图考查文本的多维空间架构与主题生成的关系,进而拓展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建设,得出结论认为华裔美国文学的空间叙事具有美学和哲学意义并传达了独特的种族伦理,空间叙事学研究是探讨文本意义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家园》 徐忠雄 空间叙事 种族伦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语法学者对“HOME空间构式”(如gohome)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受传统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副词;另一种受生成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光杆名词”或“轻名词”,构式中存在“虚位介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角度探讨HOME构式的形成机制,认为home是路径-背景合并型的卫星语,是语言内在的语法机制(词汇化、标记性)和人类的认知规律(典型范畴、认知突显、经济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广义的“运动动词+空间名词”构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 标签: HOME构式 词汇化 标记性 认知机制
  • 简介: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之一,人们生活在空间中,就必然会去认识空间,从而形成概念空间或认知空间。但认知空间在语篇中是如何表征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观点,探讨了语言的线性特征与象似性,空间语篇表征中的符号基础,空间语篇表征的象似性。研究表明,语篇空间的三个维度反映了人类方向的三个主要维度:横向(左/右)、纵向(上/下)和纵分向(前/后)。这三个维度是空间语篇表征的基础。人们在组织语篇时,总是会根据空间顺序和空间图式来进行,因此,语篇空间与认知空间之间必然具有象似性。

  • 标签: 空间 语篇表征 象似性
  • 简介: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擅长书写诡异奇绝空间,在其抒情诗歌的空间抒写上也独具一格。从"空间实践""空间的再现""再现的空间"角度考察其诗歌,爱伦·坡分别塑造了表达奇异理想的未知空间,体现诗人对现实绝望的实存空间,激发读者神圣想象的历史空间,以及阐释爱与美归宿的死亡空间。在爱伦·坡的诗歌中,充分体现了诗人在有限的诗歌形式之内,对空间抒写的思考与探索,展现了抒情诗空间塑造的奇妙之处。

  • 标签: 爱伦·坡 抒情诗 空间 叙事
  • 简介:当代作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在长篇小说《历史人》中塑造了一位激进的社会系大学讲师霍华德·科克。小说的基调偏灰暗,城市的意象描摹透着一股神秘感,一幅幅激进年代的现代化城市颓废图景跃然纸上。这一城市附魅的过程从物质到精神建构了多层城市空间,这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有着契合之处。从空间实践到空间表征再到表征性的空间,《历史人》的画轴里流淌着现代化的商业物质、激进派的精神革命和漫游者的欲望凝视。列斐伏尔三元辩证的框架将城市空间压缩至异质空间,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注定要毁灭异质成分,得以创造新的历史面貌。小说蕴含着作者对英国剧烈的社会历史变迁的深刻忧思。

  • 标签: 历史人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 城市空间 空间三元辩证法 都市漫游
  • 简介:俄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无论从理解或运用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这些词汇在我们阅读和翻译的过程中不仅经常见面,而且容易用错。如将“现在如果没有书籍报纸,乡村里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可思议的。”这句话译成俄语,那么“乡村里”是译“вселе”还是“населе”?对于前置词в,на的运用这类问题,不仅中国学生感到有些为难,就连苏联报刊中也常常出现错用的情

  • 标签: 中国学生 空间意义 HA 抽象名词 表示空间 专有名词
  • 简介:复合空间论与关联论具有想似的语言哲学观,可以从三个主要的理论方面进行阐释:言语的借代功能观、在线推理观语义信息复合观.两论想似性的对比分析能从宏观方面指导我们形成正确的言语交际观和语言的研究方法,为互补性、整合性研究开辟道路.

  • 标签: 复合空间 映射 投射 复合 派生结构
  • 简介:诺兰和他的电影2010年7月起在全球上映并引起轰动的《盗梦空间》(Inception)是导演诺兰(ChristopherNolan.拥有英美两国双重国籍)的最新作品。上映两个月后该片的全球票房达到了七亿多美元。

  • 标签: DREAM 空间 解读 2010年 双重国籍 新作品
  • 简介:本文通过问卷对昆明8所高校的1290名大学生进行了英语教育背景下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汉语文化认同情况总得分不是很高,这说明英语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认同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差异性分析,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在总体汉语文化认同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只在个别方面体现差异。非英语专业理科学生文化认同程度低于非英语专业文科及英语专业学生。除政治和宗教方面外,男生文化认同程度低于女生。最后探讨了该结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 标签: 英语全球化 文化认同 昆明高校 启示
  • 简介: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女作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麦琪短暂的生命中与大自然、社会以及家庭乃至个人的抗争与妥协的故事。该文通过空间批评理论分析小说中的景观空间-麦琪生长的弗洛斯河和圣奥格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重点探析空间的社会文化属性以及主人公麦琪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个人空间

  • 标签: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景观空间 社会空间 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