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赫尔穆特·科尔博士(Dr.HelmutKohl)1930年4月3日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路德维希港,1947年加入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1959年至1976年,任莱茵兰-法尔茨州州议会议员,1969年至1976年,任莱茵兰-法尔茨州州长,1973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主席,1976年至2002年,任联邦议院议员,1982年10月1日至1998年10月27日,任联邦总理,1998年12月被授予“欧洲荣誉公民”称号。

  • 标签: 欧洲 1998年 呼吁 1959年 路德维希 民主联盟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内蒂小说《迷惘》诞生于二战前夕,作者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怪诞群体像,令人费解。本文以作者战后形成系统群众和权力理论为基础,结合作品创作时代背景,来分析作品里普通群众如何转化为攻击性群众,这种转变带来后果、群众权力结构及其运作,从而揭示作者对时代危机和隐藏在荒诞背后残忍现实敏锐感知,进而印证作品时代预见性。

  • 标签: 群众 权力 对时代的隐射和预言
  • 简介:本文尝试对德国职业培训市场进行分析。培训市场在其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学员和企业协商沟通需求途径,也是社会资源配置手段。德国职业培训市场兼具劳动力市场和培训服务市场特征,且其劳动力市场为不完全劳动力市场;培训市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各参与主体具有激励兼容性,能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还能使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变得更加容易;其顺利运行则建立在各方接受职业教育标准、健全社会利益代理及合作机制、完善具体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在分析德国职业培训市场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培训市场 教育标准 利益代理 不完全劳动力市场
  • 简介:本文选择德国表现主义诗歌中经典之作格奥尔格·海姆《战争》一诗为例详细分析了其中战争仪式,结合文化学中仪式理论为解读该诗提供新尝试。

  • 标签: 战争 仪式 表现主义
  • 简介:《德语语法》编者廖馥君为我国早期日耳曼学者。他学术研究涵盖德语语法、德语教学法和汉德翻译,因《德语语法》、《基础德语教材》和毛著《论人民民主专政》德译本出版,廖馥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德语界享有极高声望。本文从德语学科史角度研究廖馥君本人,通过查阅《廖馥君档案》和采访,评述廖馥君德语教育生涯和学术成就,阐述廖馥君研究学科史意义。

  • 标签: 廖馥君 德语学科史 德语语法研究 汉德翻译
  • 简介:德国电视台SAT.1播出喜剧电影《酸甜邻居》,以中国威胁论和德国人对中国恐惧心理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中国四口之家来到德国后,在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都胜出德国邻居一筹,进而引发两家矛盾故事。影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两国文化差异、以及德国人关于中国和中国人诸多刻板印象和偏见,放大到发生在中德两个家庭之间日常生活邻里矛盾上。基于跨文化交流理论分析,该部影片在文化各个层面(人造物品、规范与价值、绝对预设),所植入德国人关于中国和中国人刻板印象和偏见得以呈现;结合当下国际背景环境进行影片分析显示,德国人眼中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倾向负面,这点与国际民调机构调查结果是相应,与德国媒体涉华报道基本倾向也是相应。对该电影分析,无论在宏观层面(国家交流层面),中观层面(中德跨文化交流课堂教学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个体跨文化交流层面),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酸甜邻居》 中国威胁论 跨文化交流理论 刻板印象和偏见 文化冲突
  • 简介:随着近些年来德国围绕大型基建项目频发抗议示威,协商民主也成为热议的话题。人们试图通过推广协商民主,扩大地方层面的参与,解决德国民众与精英疏离问题,提高政策接受度乃至民主合法性。海德堡市制定公众参与准则是协商民主推广过程中重要政治创新,通过制度化、常规化努力,避免了协商性程序随意性大、作用微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合法性危机原因、对应措施和海德堡模式探讨,指出了海德堡模式对于改良德国民主制度所做贡献及不足。

  • 标签: 协商民主 德国 制度化
  • 简介:根据沃尔夫冈·伊瑟尔文学人类学,文学虚构诞生于"虚构"、"想象"和"现实"这类因素间互动游戏中。前两类因素并非专属于文学作品,也并非现实对立面,而是暗示着人渴望不断地将其可塑性付诸具形特质。历史上多样化文学虚构作品像镜子一样,能使人理解人何以能超越和重塑历史语境中既存关于人和世界图景。在新时期早期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小说《梦月》(1609/1634)中,一贯被视为对立面的现实和虚构既是一个重要主题,同时这两者对立也遭到了质疑。本论文试图运用伊瑟尔上述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以考察该文学虚构具体表现形式,探究该虚构文学作品何以能重塑新时期早期关于人和世界图景。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虚构的 想象的 现实的 人和世界的图景
  • 简介:本文着眼于德国外来少数族群政策困境,以其境内人口最多、与主体民族族群距离最大、母国持续性干预最强土耳其裔人口为实例,基于德国对土族接纳程度及安置政策历史变迁,讨论后移民时代“少数族群范式”视野下土族面临种种困境政策诱因,揭示缺陷,并着重从原生性、继发性、建构性个角度探讨导致困境产生因素,由此进一步透视少数族群政策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间外交往来双向互动关系。

  • 标签: 德国少数族群政策 土耳其裔 困境
  • 简介:近年来,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并在此背景下对政府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中小企业创新集中计划(ZIM)与中小企业创新计划(KUM-innovativ)最具代表性,反映了德国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新逻辑和新观念,计划实施后也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本文分析了德国政府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发展变化背景和成因,指出重视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及新成果市场进入是新创新政策主要特点。本文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科技创新政策总结出几点有益启示。

  • 标签: 高科技战略 创新政策 中小企业 德国
  • 简介:1963年年初民主德国统社党六大是中德两关系公开破裂标志。统社党对华政策并非是完全听命于苏共,而是与其在一系列国内和国际问题上同中共存在严重分歧有关。由于完全忽视了苏德之间区别和民主德国虚弱性,中共采取了强硬斗争态度。中德两关系破裂不仅对两国间合作关系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还有利于原本对中德来往有所疑虑苏联,加强了苏共与统社党合作。

  • 标签: 中国 民主德国 统社党六大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