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日语中表示逆接续助词种类繁多,其意义及用法即有相同之处,也有若干相异之点。而且,这几个接续助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通过文学作品①里的例句,就日语接续助词作一分析,以释明这几个接续助词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1.意义及用法接续助词用于逆接复句里,...

  • 标签: 接续助词 说话人 前一分句 后一分句 客观描写 独立性
  • 简介:本文首先从广义的"语态"范畴的角度分析了日语对偶自他动词中"有对自动词"无标记具有"被动"语义的问题(例,「町が空襲で焼けた」)。通过考察"有对自动词"无标记派生"被动"语义的过程,说明了日语动词词汇与"语态"范畴语义相关的重要特征。并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的理论,探讨了日语"语态"现象以因果关系为动因,从原型的单一事件向边缘的复合事件扩展的机制,揭示了日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述认知突显的语法范畴。

  • 标签: 语态 有对自动词 因果关系 事件结构 认知突显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以下三个论点:1、日本汉文训读从佛经汉译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形成。2、日本汉文训读很可能受古代朝鲜半岛新罗同样方式的影响。而同样阅读方式在契丹或维吾尔等中国近邻阿尔泰语系民族中也可以找到。因中国北方自古以来长期受到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的统治,结果当今中国北方方言即所谓普通话当中也有类似训读的现象。要之,此乃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3、在日韩两国,由汉文训读所形成的语言观扩大到各自的世界观,其中既有同又有异,于焉产生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世界观互相冲突。

  • 标签: 东亚 汉文 训读 语言观 世界观
  • 简介:笔者在此前的《自他区别及其相关问题》中探讨了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区别与对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自他类别与体和态的关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围绕自他类别与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的关联;以及自动词中的自发性动词与态的关联等问题对前文做了充实和补充。

  • 标签: 自动词 他动词 关联 对应 类别 区别
  • 简介:日语动词按照语义有无意志,可分为意志动词和非意志动词两类。意志特征可从两个层面观察,即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前者以他动词为主,具有命令、可能表达功能,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语义层面,突显动词意志的绝对;后者在词汇层面为非意志动词,通常缺乏意志、可能等表达,与上述绝对意志动词形成对照,但在句子中如有副词、助动词、助词参与,有时也会有意志。该意志主要体现在句法层面,突显动词意志的相对。对动词意志特征的认识,这两个层面观察都不可或缺。尤其是使役态与助词「を」的参与,成为动词意志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动词 意志 非意志 词汇 句法
  • 简介:本文运用语序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对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选择动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说明。本文认为类型学关注的介词相关语序中,汉韩二语在介词短语内部都基本保持了与各自语言基本语序的和谐,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但在句法层次上,韩语受限于动词强制居尾的句法结构特点,在距离象似原则的支配下,与VP形成和谐组配;而句法化程度较低的汉语则因为距离象似与时间象似原则的竞争与妥协,以及介词语法化、动补结构发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大量派生介词框式结构,介词短语语序也呈现比韩语复杂的局面。

  • 标签: 类型学 汉语介词 韩语副词格助词 “在+NP” 语序 选择动因
  • 简介:本文对日本的状态用言进行了重新分类.将状态用言划分为三个种类,并分析探讨了各个状态形式、状态用言谓语句子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及条件.论证了状态用言谓语句的主语可以不受语气语法的人称限制,并从句意和语法方面阐述了状态用言的认定和句子构成机能.

  • 标签: 状态性用言 句子机能 日语 语法 谓语句
  • 简介:格助词“に”确实有很多意义用法,它可以表示地点、时间、对象、原因等等。一般对于它的研究也只是始终围绕着它的很多意义用法展开而已,而对于它们很多意义用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贯穿于它们各个意义之间的共性意义则并没有应有的认识。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研究格助词“に”的很多意义用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贯穿于它们之间的本质意义。指出“点”是“に”格始终不变的本质意义,正是因为这一本质意义的作用,使得它在不同的语义语境下得以实现各个不同的义项,从而形成“に”格意义的多义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词汇语法 语义特征 语境点性
  • 简介:浅谈日语中的几个时间词语大连理工大学马建新众所周知,日语中有「朝」、「夜」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虽然很常见,但它们所指的时间却需要初学者加以注意。为此,笔者,总结归纳了几个时间词语,作以简要分析,以飨读者。1、/黎明、拂晓。这两个词都是指天刚蒙...

  • 标签: 日语 间性 学习到深夜 词语 夜中 大连理工大学
  • 简介:日语的女性语言及其社会(下)锦州医学院郝素岩三、日语女性语言的社会语言是传达思维、情感、行为的媒介。语言脱离不开社会及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语言。日语的女性语不论从其形成、发展以及变化来看。都体现了这一点、都与日本妇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社会...

  • 标签: 女性语言学 语言的社会性 日语固有词汇 日本妇女 社会环境 男女平等
  • 简介: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难度最大的翻译工作,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尽管译者们通过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力图再现小说原文的美感,但是,即便是小说原文,也会因为时代的变迁、个性化的表现手法等因素的存在产生"抗读",让原文的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和障碍。在小说翻译中,由于时空、文化、语言和文学手法等方面差别,"抗译"的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朴婉绪小说为例,就韩国小说在汉译过程中存在的时空抗译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翻译时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究。

  • 标签: 朴婉绪 文学翻译 韩国小说汉译 抗译性
  • 简介:"人生相涉论争"是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北村透谷和史论家山路爱山之间展开的一场文学理论大论争。这场论争是文学自律和文学功利思想的碰撞,是近代日本就文学本质问题进行的重要讨论。通过这次论争,受卡莱尔思想影响的山路爱山,从史学家的观点出发,主张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实际反映;受美国爱默生泛神论思想、拜伦以及易卜生文学思想影响的北村透谷,在亚洲最早提出了"文学"的概念,并用唯心主义理论确立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这种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思想对鲁迅等人的文学思想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 标签: 人生相涉论争 北村透谷 山路爱山 文学自律 功利主义
  • 简介: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在茶道形成的过程中与禅宗结合,形成“茶禅一心”的必然。因茶道与禅宗教义的完美契合,禅僧将茶带回日本,并在数代禅僧的努力下发展成茶道。而禅宗教义深得日本统治阶层认可,更为广大日本民众接受,因此融汇了禅宗精神的日本茶道也由此得以兴盛与普及,从而确立其地位并发展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 标签: 日本 茶道 禅宗 中国茶文化
  • 简介:无论在哪个国家,外国语教育都偏重于对“语法”和“口语”的教育,一般忽略对其国“文化”理解的教育。笔者认为,理解其国文化,不仅对促进外国语教育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教育21世纪新一代学术研究人才更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愿意就外语教学中文化概论课的重要和如何上好外语系的文化课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外语教学中文化概论的重要笔者为八三级大学本科生,入学前在高中学过二年日本语。那时,我们班共有21名学生,分别来自津京两地和华北、东北等地。入大学以前,这些同学皆有过学习日本语多年的经历,其中,近三分之一还是外语学院附属中学考进来的,尚未开始上专业课,他们的日本语说得已经是“呱呱响”了。

  • 标签: 中文化概论 外语教学中文化 概论课
  • 简介:限于专业,本文所谈主要是科技方面的翻译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重要。科技文章的翻译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翻译,就是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译者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活动。这种交际活动一般可分

  • 标签: 大学日语 翻译问题 译文质量 学术交流 科技文章 现代科学
  • 简介:日汉口译研究是翻译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子学科。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一次更加全面的梳理汇总。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包括欧美、日本、台湾在内的口译研究前沿动态进行了介绍,之后从论文、教材、项目课题等方面总结了自2009年至2015年间国内日汉口译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可以说,近五年来,虽然日汉口译研究发展较快,在教材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设、语料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对研究热点的关注不够、论文发展的质量失衡以及译学架构十分薄弱的问题,日汉口译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 标签: 日汉口译研究 前沿动态 观察与思考 译学架构
  • 简介:卷十六三部构成考之。例伊藤博氏万葉集付庸的歌卷万葉构造成立下、塙书房、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构造具体的第一部三七八六~三八一五、第二部三八一六~三八五九、第三部三八六○~三八八九案。以下、本论第一部、第二

  • 标签: 番歌 七八 由禄 日语学习 花宴 九六
  • 简介:日本俳句中的语法关系词除具有规定词与词的关系的功能外,还具有添加意义、增加表现力的功能,使得俳句更加含蓄和具有弹性。本文以助词为例,从语法层面探讨俳句的含蓄,并为俳句翻译必须阐释提供证据。

  • 标签: 俳句 语法 助词 含蓄性 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