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原来呢,总是收到要求非常具体的约稿信,具体得都快要变成"操作指南"了.呵,写作,变成操作了.那样的"操作信",总是带给我满脸的苦笑.现在呢,大概是网上传递方便了,我的邮箱里,则总是收到一些编辑传来的"范文".有时一就是好多篇,足有几十万字,让人一打开就忍不住要倒抽一口冷气.……

  • 标签: 传范文
  • 简介:  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 标签: 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
  • 简介:《沧海人生──刘海粟》后记石楠1990年春,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江曾培先生写信给我,说他们计划出版系列名人传记,正在出版的有《巴金》、《冰心传》、《贺绿汀》,美术界拟出版《刘海粟》,问我可有兴趣。当时我虽不知道江先生在给我写信前听取过一些...

  • 标签: 刘海粟 谈艺录 中国文艺复兴 搜集资料 西方美术史 现代美术史
  • 简介:秉笔宏篇展风范——读《成仿吾》杜述胜成仿吾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当代中国出版社为纪念成仿吾100周年诞辰,推...

  • 标签: 成仿吾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家 教育思想 文学批评
  • 简介:详略失当——简谈电视剧《水浒》的改编□王晓建43集电视连续剧《水浒》播出后,颇得一些论者好评。对其成就,用不着我再罗嗦了,倒是其不足之处值得探讨。我感到:详略失当,是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一大缺陷。小说《水浒》中,原有的许多重要而又引人入胜的情...

  • 标签: 《水浒传》 电视剧 电视连续剧 详略 简谈 小说
  • 简介:多姿多彩的长篇传记文学———评《刘绍棠》吴崇信拜读完郑恩波先生48万余言的《刘绍棠》之后,心潮难平……我以为,该书是为大作家刘绍棠立传的一本佳著,是一部优秀的长篇传记文学。一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刘绍棠》内容真实可信,经得起反复推敲、核实。...

  • 标签: 刘绍棠 传记文学 乡土文学 章回小说 长篇小说 主人公
  • 简介:刚写完题目就觉得不对劲,太自私了。居然“独品”。现在提倡同甘共苦,君不见每逢节假日、喜庆日、剪彩日,不是都有官员来与民同乐么?那是为官之道。为民之道,在于知足,知足而能独品,也是一乐。冯奇就懂得为民之道,独品之乐。所以她“独坐书斋”,独品独乐。我真的喜欢《独坐书斋》,尤其是这个“独坐”。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就是“独坐”的功夫。现在有这样坐功的人是越来越难找了。有的人四两鸭头得把嘴,屁股没有二两肉。我佩服冯奇的坐功,尤其是那份抗世违世情的“独坐”精神。冯奇这个名字似乎就有的“独”。那是“文革”兴起改名风,我们同系很多人都改了名。中文

  • 标签: 冯志 书斋 毛泽东 与民同乐 中文系 劳动锻炼
  • 简介:一位学者、战士的人生轨迹──读杨苏著《艾思奇》张永权近年来,传记文学颇为作家和读者所关注。纵观文坛上的传记文学热,在众多的好作品中,似乎有的作家过于热衷展览名人伟人的奇闻佚事,有的以揭人隐私为奇,有的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加以发挥和杜撰,以招睐读者。...

  • 标签: 艾思奇 人生轨迹 传记文学 文学传记 战士 马列主义
  • 简介:<正>艺术实践是美学理论的“物化形态”,美学理论是艺术实践的“观念形态”,二者形态各异,但又互为表里。从实践上讲,中国的古代艺术是以“诗”为主,“诗中有画”;西方的古代艺术是以“画”为主,“画中有诗”。从理论上讲,中国的古代美学以“言”说”开端,发展为“意境论”;西方的古代美学以“摹仿说”开端,发展为“典型论”。前者从抒发主观的意志开始,最终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后者从再现个别的物象开始,最终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发,共同完善了古代美学的和谐理想。“摹仿”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拟、仿制,它是西方以再现为主的古典主义艺术所不容通避的理论问题。“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

  • 标签: 典型论 古典主义 个性与共性 物化形态 现实世界 意志
  • 简介: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海外汉学书系中的一部。作者安田朴(Etiemble),是法国当代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的著名学者。此书是他近年来全面概述中学西渐的一部力作,也是同类著述中较为完备的一部。作者早年长期在巴黎大学等法国高等院校讲授东、西(特别是中、西)文化(特别是哲学)的交流与比较,尤以“东学西渐”为主,因而本书就是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以作者长期的教学与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宏观上全面论述了从唐代到清代中期千余年间中欧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涉及了哲学、伦理、美学、文学、宗教、风俗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一部全景概览式的著作。

  • 标签: 作者 当代 文学 唐代 中国文化 研究视角
  • 简介:1968年,王润华教授在威斯康辛大学受业于周策纵先生门下,其时他已有诗集《患病的太阳》和散文集《夜夜在墓影下》行世,显露出不俗的创作天赋。周先生欣赏弟子写诗为文的才华,但又不免对其做学术研究的潜质暗自担忧。然而,他很快就发现其担忧是多余的;第二年,王润华教授仅用了两个学期就完成了《郁达夫在新马和印尼》的硕士论文,展示了他良好的学术研究的禀赋,并从此开始了他的诗人和学者的生涯。3年后,还是在这里,王润华教授从早晨到午夜,以图书馆为家,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司空图的生平及诗学理论》。1973年,他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任教,正式踏上了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不归之途,并以其诗人的才情,澹趣的心境,稳健扎实而不事夸饰的治学作风在唐代诗歌、明清小说、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及世界华人文学等诸多领域,广采博纳,阐幽发微,屡有新见。

  • 标签: 诗人 比较文学 华人文学 夸饰 唐代诗歌 为文
  • 简介:前些年有人提出“大散文”的观念,主张“散文乃一切文章”。之后虽有不少人赞同,但近来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树起了“艺术散文”大旗与之抗衡,他认为“大散文”主张是“对‘现代散文’(文学四体之一)的一种否定和倒退”,其最大弊患是“使散文的‘范畴’无从界定,‘审美特征’无法规范,使它继续成为除诗歌、小说、戏剧之外驳杂纷乱文体的一个‘收容所’和‘大杂烩’”。“再这样‘大散文’地纠缠下去,散文必死无疑”。刘锡庆认为,“散文欲提升,文体宜净化”。他所提倡的“艺术散文”是把杂文、随笔、报告文学、史传文学都排除在外的这么一种散文,他认为上述那些文体都应当从

  • 标签: 艺术散文 艺术观照 心灵世界 散文集 “大散文” 刘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