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相对于"南国"来说,"北国"风光是别具特色的:它的山往往不是高耸入云、奇诡玄幽,而是博大敦厚、平常朴实;它的水往往不是曲曲折折、清澈见底,而是浩荡恣肆、深得发黑;它的园林和土地往往不是精巧秀朗、多彩多姿,而是广大宽厚、平淡无华.

  • 标签: 北方 女性作家 素素 散文创作 艺术风格 写作题材
  • 简介:芥川龙之之所以被誉为大正时期的“鬼才”作家,不但因为他擅长写突出的鼻子,丑陋的河童,幽森的罗生门,扑朔迷离又无解的密林,还是因为这些诡谲意象所承载的与世界背离的情感和思想。所谓“人生不过是一行波德莱尔”像他所喜爱的波德莱尔一样,芥川的作品无不浸透了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对生存的怀疑,对死亡的关照。不论是任何题材,那种笼罩他作品的悲剧色彩一直不曾消失。他笔下的人物常用令人震撼的死亡方式传递出惊心动魄的美感。

  • 标签: 地狱变 芥川龙之介 地狱
  • 简介:不管你长大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一定是这样的一段开头:从前有一个人……从前有一个国家……从前有一天……这是我在听故事时最熟悉的一段开场白之一。不同的想象也造就了不同的故事,就这样,我得到了一些与大家分享的故事——音乐国知道吗?在这个星球的某一端,生活着一群超凡的人,他们的国,叫音乐国。他们一生出来,护士就会把他们放在一个独立的小房间里,然后开启床边的一个按钮,整座小房

  • 标签: 就这样 在路上 会唱 入学考试 语言流 李利
  • 简介:我是个爱做梦的孩子,常想着能有《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的奇遇。如果那个九岁的爱丽丝能因为追赶一只揣着怀表的白兔而掉进兔子洞的话,那么十岁的我,有没有可能也遇上一个掉进"兔子洞"的机会,来一场梦的l/4旅行呢?繁星满天的夜晚,微风吹拂着窗边的小树,发出"沙沙"的声响,睡得香甜的我浑然不觉窗边小树的窃窃私语,因为我真的遇上了爱丽丝的"兔子洞"。在梦里,我成了一只风筝,伴着窗边的微风飘

  • 标签: 爱丽丝 小伙伴 飘飘摇摇 线把 本我 上课铃声
  • 简介:21世纪,中国比较诗学(文艺理论)的文化转型,是一个巨大的世界性课题,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中国比较诗学是世界文学理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刘民的《中国比较诗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 标签: 刘介民 《中国比较诗学》 民族文化 审美意识
  • 简介:初见韩音梦侠坐在她对面后一排的边椅上,兴奋且认真地看着她。那是一张很中国的脸,她展开的笑容由衷地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压抑,我感觉到了,我猜测是那部分欧洲血统的表达吧?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话,不时用英语帮助汉语表达着不能准确表达的意思,却也自成音律,和谐...

  • 标签: 女孩儿 莎士比亚 内心独白 八十岁 写作风格 浪漫传奇
  • 简介:芥川龙之的《某傻子的一生》是其遗稿,也是其自身人生的一部写照,小说内容里充分表现了作者自身的内心感受,本论文试图运用心理学部分概念解读本作品的部分内容,来解析将日本文坛宠儿芥川龙之推上自杀之路的自身心理内心原因。芥川龙之生于1892年,23岁初登文坛,是大正至昭和初期的文坛宠儿。其作品《鼻子》当时受到了文学大家夏目漱石的盛赞,《罗生门》、《蛛丝》等作品也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傻子 内心感受 《罗生门》 夏目漱石 《鼻子》
  • 简介:《奉教人之死》是芥川龙之系列"切支丹物"的代表作之一,其作品寓意复杂,结构精巧,包含了诸如狂热的信仰、罪与罚的觉醒、自我救赎等元素,借助于主人公的殉教寄托出作者更多的内心独白。

  • 标签: 信仰 罪与救赎 激情与平静
  • 简介:张爱玲的文字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无论从场景布置、人物装束到故事内容,无不带着繁华旧上海的雍容气质和腐朽气息。她总是带着冷漠刻薄的眼光去描述,张爱玲的文字里对人性的理解,对情爱的剖析,虽偶有温情,但也不过是暮色沉沉下的短暂偷欢。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的算计、屈就和卑微让人心酸同情、担忧无奈,如果没有香港的沦陷,或者她在战乱中亡故,她的故事也就就此了结了,可范柳原却只是一个开始,倾一座城成全了她的一段姻缘,真的是好福气。在《心经》里,张爱玲把父女不应该产生的情感一刀刀刻画出来,一个被宠坏了的早熟的少女,一个由溺爱进而错爱的父亲,他们之间的对话可谓触目惊心,本该是一幅温馨画面,却因为错乱的关系变成了刀光血影,父亲最后只能选择逃避,也只有如此,方能放彼此半条命的生路。

  • 标签: 女作家 《倾城之恋》 故事内容 张爱玲 场景布置 《心经》
  • 简介:芥川龙之的《中国游记》因为文中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些批判之辞,在国内每每受到指责和批判。最具代表性的批判意见来自于巴金,而同为文坛大家的鲁迅则表示出对芥川龙之的理解之情。《中国游记》中批评中国的言论并不是出自芥川龙之对中国的蔑视与轻侮,而是来源于芥川向中国的有识之士和沉醉于“中国趣味”的日本人传递中国社会沉重现实的急切之情。芥川龙之回国之后的言行为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中国游记》 巴金 鲁迅 “中国趣味”
  • 简介:《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是一本从后现代文化理论视角来考察翻译的文化属性的学术汇编。共包括8篇文章,从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的解构主义名作《话语的秩序》、尼南贾纳(rrejaswini·Niranjana)的《为翻译定位》到斯皮瓦克(Gayatri·C·Spivak)的《翻译的政治》和韦努蒂(Lawrence·Venuti)的《翻译与文化身份的塑造》等。正如孙歌在前言中所说,在开篇之作里,福柯以浓缩的方式提出了他在其它几部著作里提出的基本问题,虽然没有直接讨论翻译的政治,但他对于“话语秩序”与“话语霸权”的理论分析,尤其是对“主体性断裂”的论述却引导出一个进入翻译政治的基本途径。

  • 标签: 翻译理论 翻译政治 韦努蒂 语言 话语秩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