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我说得写得太多,太快,太淋漓,风格太宽,战线太长,自诩又太高。太多了如同杂乱,叫人晕乎,用王安忆的话说,是自己自冲了自己。太快了只如匆匆掠影。你没有给读者留下消化与反刍的时间。

  • 标签: 王安忆 聪明绝顶 我自己 黄子平 作家身份 《文学评论》
  • 简介:要厘断传记文学内部的盘根错节并非易事.本文将从具体的文本入手,从学理上阐述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之间复杂的叠合关系.事实的三要素是理解传记文学的一条关键原则,但在自传的叙述里,自传作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哲学理念和美学思想来重演飘逝的自我.

  • 标签: 叙述 传记文学 自传 阐述 文本 哲学理念
  • 简介:2016年10月29—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纪念亨利·詹姆斯逝世一百周年专题研讨会“理解·亨利·詹姆斯”在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唐纳德·斯通(DonaldStone)教授(他也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研究中心的荣誉教授)、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Uni—versity)的格雷格·扎卡赖亚斯(GregZacharias)教授(他也是美国亨利·詹姆斯协会的执行主席,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詹姆斯 亨利 学术讲座 逝世 纪念
  • 简介:<正>华莱士:为什么历史学家约翰·布拉辛格姆的书对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学研究起了这样重大的作用?盖茨:美国黑人思想史上的怪现象之一就是,在约翰·布拉辛格姆的《黑奴社会》一书

  • 标签: 思想史 历史学家 美国黑人 六十年代 七十年 黑人女作家
  • 简介:<正>英国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Trollope,1815-1882)的《自传》写得快不快?全书完稿于1876年4月中旬,费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跟他平时写小说的速度差不多快。同年他留给儿子亨利·特罗洛普一封信,要儿子等他去世之后再拆信。信中说,“附在这里的是我一生的回忆录,我希望你把它作为我送给你的礼物收下。我的用意是在我去世之后将其出版,并由你编辑。……是否作些删节或删节什么内容,由你决定。但是,我不希望加进

  • 标签: 讽刺小说 萨克雷 狄更斯 乔治·爱略特 英国小说 小说家
  • 简介:亨利·詹姆斯《专使》中圆周句众多从句和插入语的扩展模式是主人公推迟其专使使命结束的方式,圆周结构拖延句法完结和推迟具体指明的战略运用于旬式、情节安排与人物刻画诸方面,以创造悬念和模糊效应。对话中的断句和疑问成分反映主人公有意识却迟疑拖延的倾向、抽象且详尽修饰和限制的精神过程和模糊知觉。作家在《专使》中构建了庄重地模糊而抽象的圆周文体,巧妙地突出了小说的情节、人物个性和主题内涵。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周文 主人公 人物个性 小说 主题内涵
  • 简介:《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身份的寓言。它主要叙述了“印刷人”和“公益人”这两个身份“四大工程”的故事,但又不限于此,还同时揭示这些身份背后的“寓意”。富兰克林在自传结构上有效地运用身份认同,把个人身份渗透到民族身份之中,从而使家庭故事升华为民族寓言。

  • 标签: 富兰克林 自传 身份 寓言
  • 简介:  一  面前摆放着泰勒一家在罗得西亚农场拍的快照,你要从中挑出最有艺术家气质或者将来会成为艺术家的人.你可能会指向父亲,他表情相当僵硬,具有军人气质,但并非没有才气.你当然不会指向女儿,虽然她长相足够甜美,却普通得像一片面包.可女儿不但逃脱了不久的将来--和一个体面的青年结婚,接下来的生活就是管理用人和生孩子--而且成了她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 标签: 多丽丝·莱辛自传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新小说作家向自传体写作的转变过程及其相关言论的梳理,解释“新自传”与传统自传的距离,探讨新自传对新小说的吸纳和变异,说明对“新自传”中的“主体”需要在“我”与“他人”、真实与虚构、建构与解构之间进行辩证的解读。

  • 标签: 新自传 新小说 主体 真实 虚构
  • 简介:晚唐小品文作家陆龟蒙的自传体小品《甫里先生传》《江湖散人传》,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坦露个人志趣情怀,描写脱俗逸行,以彰显自我,标榜个性。同时,这两篇小品也促进了自传体小品的发展;大体而言,《江湖散人传》肇开自传体小品中采用虚拟问答之先路,《甫里先生传》则是史实性自传的写实与文学性自传的虚构高度融合的典范之作。尽管仅为二篇,但无疑在自传体小品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陆龟蒙 自传体小品 《江湖散人传》 《甫里先生传》
  • 简介:<正>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su,1817-1862),美国十九世纪最广为人知的文坛巨匠之一,超验主义哲学先驱。《瓦尔登湖》是其不朽的代表之作。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评选中,它与《圣经》等同时被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二十五部首选经典”。梭罗于一八四五年的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借爱默生的土地建了一座小木屋,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

  • 标签: 梭罗 《瓦尔登湖》 超验主义 爱默生 康科德 文坛巨匠
  • 简介:从内在的气质和精神的层面上来衡度,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无疑是接着1949年以前的“旧时期”往下讲的。为什么呢?因为比较文学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重新开始”,都是在经历了漫长的自我封闭之后,与“重新睁眼看世界”的急迫需要紧密相连。一百多年以来,我们对于自己民族文学文化的反思和重建始终是在回应西方文化大潮的冲击之下展开的,换言之,伴随着反思和重建之艰苦历程的种种探索,始终要借镜一种帮助探索者打破民族封闭状态的世界眼光。

  • 标签: 文学关系研究 雷马克 中国比较文学 亨利 西方文化 民族文学
  • 简介:自传依然是处于争议之中的文类,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文学批评中对自传的质疑乃至解构,涉及“美学的、认知的、伦理的和政治的”等层面,主要表现为:从“诗性”角度对其修辞过度或不足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语言批判下“自传之死”的判决。与此相对,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为自传辩护:自传的真实是“结构性真实”;自传的人本主义本质不容抹杀;“谁在说话”至关重要;自传主体是多面自我。在此前提下探讨自传中的“意图”、“身份”和“叙述”及其复杂关系,有助于理解我们的“自传式生存”状态。

  • 标签: 自传 解构 结构性真实 主体 身份
  • 简介:在莎士比亚"亨利三部曲"和第二四联剧的最后完成《亨利五世》中,亨利五世作为完美的英雄王者而出现于公众视野。但在第四幕第一场,莎士比亚揭示了这位王者的秘密困境。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试图通过军事征服证明王权的合法性:这是一场非此即彼的冒险,它正义与否,直接取决于它能否成功,所谓"结果证明手段";然而,战争本身就是罪孽,而罪孽无法通过罪孽洗白。年轻时的亨利(哈利王子)曾为逃避罪责而出走漫游,但他现在已无路可走,只有铤而走险,赌博命运。他成功了,但这成功同时即是沉沦:从此他承负有罪的王权,而永远失去了拯救的希望。

  • 标签: 亨利五世 漫游 王权 良心
  • 简介:<正>一、圆周文体的拖延和模糊圆周句一般指包括期待成份,造成悬念,直至句末句意和结构才完整的句子。圆周文体用于指那些经常激发读者期待、有跌宕情节、悬念迭起的文体。《专使》中的句式、情节和人物刻画诸方面皆连续性地重现激发悬念之处。詹姆斯圆周句式中的期待因素是由他典型的延迟句中主要语法和语义成份的出现而引发。他时常使用扩展而多层次的插入成份来拖延呈现主句或主句的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主语或宾语、以及所指人物的名字。有时他甚至把谓语动词、表语形容词或者主语后置于他的迂回曲折的圆周长句的最后一个词位。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人物刻画 文体 圆周句 名词化 表语形容词
  • 简介: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的开幕大戏——《亨利四世》,在深沉的历史叙述中以恢宏大气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空间叙事,为我们完整再现了英国封建割据时期围绕权力斗争所呈现出来的刀光剑影与五光十色的世俗社会。该剧以尊重原作精神和内容为宗旨,通过恢弘的空间叙事建构了青年君王在权力斗争中成长的历程,血雨腥风与世俗乡野的空间叙事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在通向权力巅峰的过程中人性的复杂。全剧以深沉的理性思考和张扬的世俗风情叙事阐释了原作的美学意蕴。苏乐慈导演的《亨利四世》以创造性的空间叙事成为中外莎剧舞台上改编莎氏历史剧的一部成功之作。

  • 标签: 莎士比亚 《亨利四世》(上下篇)空间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