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蒲松龄是一位开拓型的作家,在《聊斋志异》中,他把原来的“本事”解构,然后“自出手眼,别具会心”,重新建构成一篇篇独具匠心的神奇美文。本文从摇曳参差的情节小说、昭示性格的人物小说以及人事和谐的戏剧化小说这三个方面来凸现蒲松龄高超的小说家史

  • 标签: 聊斋志异 本事 点铁成金 史才
  • 简介:参加工作后我第一个认识的就是宁子哥。他的真名实姓,我是过了一段时间知道的。知道了也就知道了,反正也没见谁认真叫过一声。这情形有点像大家都知道作家老舍,而忽略其真名舒庆春或者舒舍

  • 标签: 领导 作家 油茶 文化馆 山歌 校长
  • 简介:三书严耕望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304页,11.70元中学生中尽有能解奥林匹克竞赛题的高手,但他算不上创造性的数学家。"三家村"私塾很多讲三皇五帝如数家珍的老学究,但他也不是真了解历史。怎样算是"治",即研究历史呢?这本书亲切地告诉我们了。作者写《唐代交通图考》,把一千多年前全国的交通网络,每一条驿道经过的地点,站名,当地的风土习俗物产人情,全都复原出来。有人问这有什么用呢?回答是:没用。但是,你一天到晚吃喝拉撒,买进卖出,投机钻营,娱乐交游,又有什么用呢?为知识而知识,这是科学;为应用而知识,这是技术。这本书至少有一个用它表明,只要态度端正,无用的文科也许比有用的理工科,更接近科学。吴宓诗及其诗话吕效祖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300页,(精)8.50元吴宓先生在这本书里表达了一个终生以之的愿望:写一部小说。一部!而不是多部1写一部小说,是留给世界一个人;写许多小说,那是向世界提供许多产品。吴宓先生没有写成,但他的日记和诗集,合起来即是一部小说。人活着,就有必要去观察、了解、研究别的人。从利害的立场去观察和研究,未免太累;若以欣赏的态度去观察和了解,就无异于读小说了。现在男女交往,庸俗的"我爱你",已经变成了高雅的"我读你"。然而事实上,读小说的人越来越少,可以当作小说读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 标签: 小说 研究历史 交通网络 奥林匹克竞赛 中学生 三皇五帝
  • 简介:余伯和子玉是好朋友,两人均善抚琴。余伯长子子玉10岁,事实上子玉是余伯的学生。子玉第一次抚琴时被余伯听到,余伯叹道:"子玉乃天才也!要不了多长时间,他一定能超过我很多,到那时,我想做他的学生还不够资格呢!"所以余伯坚持与子玉以朋友相称。余伯为人正直,重信义,从

  • 标签: 长时间 学生 好朋友 和子 信义 天才
  • 简介:旁观者管理大师杜拉克回忆录(美)B·杜拉克著廖月娟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6月488页,24.80元这是一本可以与茨威格的名著《昨日的世界》相媲美的杰作,作者是在当今西方社会里极富声望的经济学大家。经济学的神髓,其实正在于关注"人",而不仅仅是"物"。这本书也是一部短篇故事集,其中写了作者在他漫长一生中结识的有意思的各色人物,写得非常传神。难怪杜拉克自己也最偏爱这本书,虽然这并不是他"最重要"的著作。读过《旁观者》,我们能够理解作者说过的一句话:社会终究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人和他们的故事组合而成的。

  • 标签: 经济学 知识分子 旁观者 出版社 茨威格 故事
  • 简介:《聊斋》中的“”是这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的人、鬼、狐、妖大都知书识字,能诗能文,但看《聊斋》之才,并不只限于他(她)们的文才,还要看到他(她)的从政之才,处世之才,杂艺的才能和军事的才能。《聊斋》作者蒲松龄重、爱才、怜才,蒲松龄论中高层次设想是只有才德结合、才能结合、才识结合、才学结合、才智结合、才情结合者,才能有好的结果,才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只要而无德、无情者只能是庸才。

  • 标签: 《聊斋》论才 重才 爱才 怜才 才德结合
  • 简介:话说大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将要西出取经。行前,在长安大雁塔下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选大会。

  • 标签: 选才 唐僧 贞观年间 大雁塔
  • 简介:南唐的徐铉、徐锴、徐延修学识渊博,很有才华,在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三人之中,数徐铉的学问最高。每年,南唐都会向宋太祖纳贡,按照以往的惯例,宋太祖要派一个人去南唐迎接。有一年是徐铉带队,因徐铉能说会道,所以大臣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前去迎接。

  • 标签: 宋太祖 选才 徐铉 南唐
  • 简介:  1  有大的人往往是大怪,大和大怪像一对孪生姐妹,总是形影不离地结伴而行.才是什么?是天赋,是大彻大悟,是不同于庸常的的异秉.……

  • 标签:
  • 简介:“夜幕刚刚拉开。”古胖子这么说。每次喝了酒回来,古胖子都信誓旦旦地对妻子这么说。他这么说的本意,并不是告诉妻子天已经黑透了,而是想让自己觉得天还没有亮得特别明白。天要是全亮明白了,他不肯这么说呢。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武汉地铁车站出生于地下的火和车它们经历的一生,便是超越火和钢铁便是成为火车,动车,高铁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