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0月,鲁敏出版了数易其稿的长篇小说《奔月》①。这部被鲁敏自称为“胆汁深处的一种极端逆反”,对日常生活“充满质疑、否定和嘲讽”②的小说,以极具形式感的双线并行方式展开叙述,从名叫小六的南京女人遭遇的一次事故启动故事。偶数章节讲述了她为了摆脱现实造成的压抑之感,抖落束缚肉身的沉重之物,追求可以栖身的自由乌托邦与无名之境。

  • 标签: 长篇小说 《奔月》 鲁敏 精神分析 人格象征 范本
  • 简介:杜甫有一首题目为《愁》的七律,题下自注曰:"强戏为吴体"。其格律与通常的七律规则,多有不合。杜甫七律中的此类诗,岳麓书社1987年版的《杜工部集》中,有41首。存在失替的句子56个,失对的联句18副,失粘的地方32处,三平脚27处。还有2首犯"孤平"。古今学者多认为吴体诗属"非正律""拗律",然而这种看法未必能获得杜甫的首肯。杜甫只说了"吴体"二字,并未说它是拗体。杜甫对于吴体七律的探索,使之成为七律的一种新的范本。当代写七律的人甚多,如果过分强调格律,会形成一种导向,不利于诗的发展。杜甫"戏为吴体"的意义和价值,应在于此。

  • 标签: 吴体 吴体七律 普通七律 范本
  • 简介:一根羽毛,一根羽毛,或许太平常了,但组合起来,却是孔雀的艳丽彩屏;一缕丝线,一缕丝线,或许太普通了,但经纬起来,却是一匹光华的丝绸;一部好作品,使许多人笑之忘我,悲之落泪,究其竟,不过是一堆互不关联的方块字呢。然而,这么些方块字,凑起来,有的是至情至美,有的却味如嚼蜡……这是什么样的魔术啊!

  • 标签: 语言 方块字 羽毛 丝线
  • 简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化,信息交流频繁和互动快捷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使语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进一步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提出了以下四个与语言研究相关的问题:语言是现象,语言是科学,语言是工具.语言是艺术。

  • 标签: 语言 现象 科学 工具 艺术
  • 简介:十年前,我曾经在一篇题为《释文学消亡之忧虑》(《文学评论家》1992年第5期)的文章中,由影视对文学的冲击出发,探讨了文学固有的优势,强调了这种以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不会消亡的根本原因.在那篇文章中,我站在一个文学写作者的立场上情动于衷,真诚地抒写着我的语言憧憬,或者说崇拜,对,就是崇拜--语言崇拜.

  • 标签: 语言崇拜
  • 简介: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尚未敲响的时候,我已经选择了语言语言是一个世纪性的主题,这并不夸张。语言是组成一个社会人文环境的基本粒子。语言容纳了精神的所有可能,同时也划出了一道精神的地平线。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能够悬空存留于语言之外。这暗示了语言事件所可能隐含的份量。一种语言潮汐的出现很可能标志了人文环境的隐蔽转换。当然,选择语言的时候,我站到了文学的立场上。我坚信,文学给出了一个语言的绿洲。用海德格尔的词语说,诗应当是一种“筑居”,重新为人们提供栖居的家园。这一切无疑是相对于常规语言。文学是常规语言的一个“他者”。

  • 标签: 常规语言 语言事件 文学语言 社会人文环境 海德格尔 基本粒子
  • 简介:<正>1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从来没有去过河南,从机场出来,上高速,遥遥地看见体量庞大的郑州市出现在眼前。说城市体量庞大,不只是出现在视线中那些耸立的高大建筑,而是说一种感觉:那隐没在天际线下的城市更宽大的部分,会弥散一种特别的光芒,让你感觉到它在那里。声音、尘土、灯光,混同、上

  • 标签: 体量 天际线 茁壮生长 生命循环 这个世界 土里
  • 简介: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这也使得人可以说谎。只有看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了解所指很能指错位的可能,就可以对谎言有个明晰的认识。也正是从对谎言的认识,可以更进一步看清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标签: 谎言 语言 思维
  • 简介:  那是2001年深秋,草木枯黄,繁华落尽,我从深圳回到了浙江老家.刚一回到家,母亲就告诉我胡萝卜病了,得的是癌症,已经做了两次手术,就要"不行了".听到这消息,我一下子怔住了.记得一年前,我收拾行李去深圳的时候,还看见他赤着脚,挑着一担什么东西,看见我,还问道:"阿盖,你今天出门哪?"……

  • 标签: 语言陷阱
  • 简介:<正>作文这个概念,离我有些遥远了。沿记忆逆流而上,搜寻被要求写作文的时光,我仔细回想自己上一次写作文的情景,大概是高考吧。高考时遭遇的是话题作文,题目是一则寓言,要求相对松散,谈诚信。我其实痛恨写此类作文,无非说诚信好诚信妙丢了诚信要害臊,可以发挥的余地非常少。立意摆在那儿,讲故事摆事实随便,只是要万变不离其宗地归到诚信上。好似条条大路通罗马,诚信便是彼时的罗马。我写了一篇散文,得了满分。我没

  • 标签: 气场 看世界 在远方 中国作家 中规中矩 便县
  • 简介:生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女作家黛安·斯科柏林曾发表过四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1990年在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的评选中倍受瞩目的短篇集《我梦中的男人》。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发表于1996年的《爱的语言》。在那部非常有创造性的小说中,作者用一百个刺激性的词汇作为每一章的题目,以此构成探索爱的含义的框架。小说《身体语言》选自她出版于1998年的短篇小说集《献身的形式》。在这本集子中,作者把文字和插图、尤其是十七到十九世纪的木刻和素描结合在一起,使每一篇思考现代社会各种崇拜与献身形式的小说,分别在它们历史的组织中得到呈现。就小说《身体语言》的写作,黛安曾作过这样一段解释:构思这篇小说时,我想起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脊椎愤怒地挺直”。我仍然十分清晰地记得那个瞬间。我曾经对一个火暴性子、顽固不化地追求我的男人宣告我对他完全没有兴趣。在他刚刚知道了我的想法的时候,他说,没关系。他说,他认为每一个像我这么大年龄的(当时我三十八岁)仍然单身的女人,要是还有哪个男人想要她,她就应该感激才是。当时从我厨房的窗户上,我看着他渐渐地走远了,一目了然地,他受了伤害,并正在火头上。他的脊椎真是愤怒地挺直了。那时我本该为伤害他而感到遗憾,...

  • 标签:
  • 简介:语言学中,认知语境是在处理话语时从已有知识结构中激活的长期记忆内容[1]。它是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知识、经验、理性、情感全部内化后的开放性整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集[2]。因此,作为水彩画家来说,其水彩艺术创作的认知语境也是指他所有的概念、知识、经验、理性、情感全部内化后的开放性整体。对其他绘画语境的认知,也是构建其认知语境的一部分。水彩画是一种绘画语言

  • 标签: 水彩画语言 艺术语言 认知语境 中国画发展 发展变化 绘画语言
  • 简介:明代无为教(罗教)创教祖师罗梦鸿,对后世诸多民间教派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因而在官方档册、笔记小说、民间宗教教典中多有记载。这些文献资料能够相互印证,对还原无为教的历史迷案颇有助益、本文以《聊斋志异》罗祖故事为研究范本,通过史实和创教传奇相互印证,揭示了罗梦鸿创教历程中的众多细节,特别是其脱籍弃家修行的真正原因

  • 标签: 无为教 罗梦鸿 《聊斋志异》 罗祖
  • 简介: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管窥作家语言观念所含蕴的现代性维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汪曾祺"语言就是思想"、"语言就是文化"、"语言就是一个生命体"的语言观念,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语言语言本体论的思想。

  • 标签: 汪曾祺 语言本体论 语言工具论
  • 简介:本期《美文》“汉风专刊”所刊发的文章,皆与“语言文化”或“语言政策”有关。一篇是突尼斯作者哈利德的《突尼斯的话语文化》,另一篇是伊朗作者阿里的《我们说波斯语》,再就是中国作者原理关于美国语言政策的一篇文章《“大熔炉”“沙拉碗”还是“织锦”?》。由这几篇文章可见,世界各国都是非常注重语言的,无论是“语言保护”政策。还是“语言推广”政策。

  • 标签: “语言” “文化” 语言政策 《美文》 语言文化 话语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股民家庭故事某男和某女相识于股票交易所,志同道合,迅速入市(进入恋爱阶段)。某女为年轻美貌、家境优越的绩优股(条件好的一方),某男则绞尽脑汁,一味追高(条件差的追求好的)。经过一段如火如荼的恋爱,进入盘整期(关系由热转冷)。某男年过

  • 标签: 股市语言 家庭故事 绩优股 女相 脑汁 股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