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一、委婉汉语辞格“委婉”或称“婉转”,常用“婉曲”。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一些事情不便直说,因而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出来,或用与本意相关的话来代替,于是委婉便应运而生。《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给委婉下的定义是:“当人们不愿说出禁忌的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就用好听的词语来代替,用隐喻来暗示,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这些好听的、代用的或暗示性的词语,就是委婉。”①俄罗斯《大百科词典语言学》这样阐释委婉:Эвфемизмы(греч.Euphemismos,отeu—хорошоиphemi—говорю)—эмоциональнонейтральныесловаиливыражение,употребляемыевместосинонимичныхимсловиливыражений,представляющихсяговорящемунеприличными,грубымиилинетактичными.②《俄语大详解词典》对эвфемизм的定义是:Эвфемизм—словоиливыражение,употребляемоевз...

  • 标签: 中的委婉 俄语中的 委婉语
  • 简介:<正>俄罗斯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1769——1844),为了阅读荷马的作品和伊索寓言的原著,在五十岁的时候,决心学习古希腊。要学会古希腊得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他的朋友哥涅季奇曾多年从事古希腊的研究,并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翻译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所以他一再劝阻克雷洛

  • 标签: 克雷洛夫 希腊语 朋友 寓言作家 俄罗斯 伊索寓言
  • 简介: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经指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可以说,世界上存在的数千种语言,很难说出哪一种语言是完全独立的。各民族、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接触,也无论程度怎样,性质如何,一经接触都必然会互相影响。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世界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语言之间的影响也不断增强。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但在对外来语言成分的吸收和借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每种语言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又导致各种语言的借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里我们想将俄汉两种语言进行一下比较,从四个方面分析它们在借词方式上的异同。一、音译音译和意译是外来词借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音译,是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发音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意译,则是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在俄语中大部分的外来词都是以音译的方式借用和吸收来的。例如:имидж(image)形象митинг(mee...

  • 标签: 借词方式 外来语借词 方式异同
  • 简介:当前对多模态商品警示的研究主要囿于其文本的形式结构与理解。按照巴赫金的对话论观点,多模态警示的意义建构不仅仅是图形、色彩、文字等不同符号系统之间在形式布局上的结构重组。更是一个复杂的人文艺术建构过程。本文首先挖掘警示的语义内涵,然后在对话性指引下,以特殊商品——香烟盒上的警示为例,讨论多模态商品警示赖以存在的诸多结构材料(逻辑、语言、图像、颜色等)在社会、历史、文化、文学等历时与共时语境中所形成的诸多所指意义(或声音与涵义)对警示艺术建构的启示与影响。

  • 标签: 警示语 图文型 多模态 巴赫金 对话性
  • 简介:给亚美尼亚人民啊,这棵满身伤痕的大树,这棵粗壮的大树,多么象你,亚美尼亚……它出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世世代代都是亚美尼亚的象征,在这落满了征尘的地方,在这倍受践踏的路上,它的光辉前程——在永恒的顶峰,它的根基——在深深的土中。历史的变迁使它遍体鳞伤,马蹄曾多次使这土地受到蹂躏,碎石被踏成了尘土,露出了血浇湿过的树根,但是你看,这半死半活的大树如今又绿色苍茫,啊,只要这土地还被称为“亚美尼亚”,它就永远会茁壮成长。听啊,它发出了怎样的声患,仿佛这不是一棵大树,它——宛如纪念碑在路旁矗立。:}:米木那时它只是一棵花儿,不过是在严寒的季节才鲜艳盛开。人们把粟谷嫁接在它的身上,对它成为实用的

  • 标签: 亚美尼亚人 纪念碑 象征 大树 土地 花儿
  • 简介:金卡姑娘纪念女战友、苏联英雄金娜·沙莫索诺娃1在炸断的云杉旁躺下,我们等待曙光升起。军大衣暖着两人偎依的身子身下是颤抖的、潮湿的土地。“尤丽卡,今天当是个例外,平素我不爱忧伤。现在我的妈妈,可爱的妈妈,住在苹果花飘香的偏远村庄。你有朋友,更有爱人。我只有她一个亲人。茅舍里烟雾缭绕,酸面味浓,屋外面春光明媚,万物争荣。老妈妈觉得花花草草都在期待,期待着叫人担心的女儿归来……尤丽卡,听我说,我不喜欢多愁善感,但,今天是个例外。”身子还刚刚有些暖意,“前进!”一道命令突然下达。穿着湿大衣的黄发辫女兵,又和我并肩迈步出发。2一天比一天更艰苦,队前无旗帜,行前不集会。我们这只零落的队伍,在奥尔沙

  • 标签: 大衣 朋友 死亡线 列车员 苹果花 独生女
  • 简介:鹞鹰我藐视法律的、骄傲的鹞鹰——翱翔在高高的天上。你们的嘴脸在仰视苍穹,我却俯首朝你们张望。我藐视法律的、灰色的鹞鹰——在你们头上盘旋。站在地上看我的人啊,我要向你们发言。你们说我同法律无关,可你们完全弄错:在你们的法律之外,存在更严的地球的法则。是地球的法则、自然的法则,万物必须和谐持平。你们为梭鱼和猫头鹰唱颂歌吧,歌颂那天上的飞鹰!你们赞美狼獾,赞美山猫吧,赞美灰狼和黄鼬!……可为什么竟把我们一古脑儿都叫做有害的鸟兽?说我们杀生、只不知怜悯,说我们只会行凶……难道我们生来就干的行业,当真那么轻松?狮子何必去追逐猎物,为什么又得咬又得扑?草根、树叶吃得更省心,干吗要去抓野鹿?我是只猛禽,有

  • 标签: 山猫 法则 射击 藐视法律 地球 地上
  • 简介:无论是在生活中,无论是在理论著作里,人们已经习惯反复强调,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俗话说:就算你有理。但问题不在这里,谈的是历史车轮上的辐条—一应当把辐条珍惜。有麻雀,还有更大的鸟……应当知道,要雄鹰扇起它倾斜的翅膀,飞离地面,比麻雀该多困难。从那浮云轻笼,任情翱翔、心境舒展的高空,:要疲惫的雄鹰不跌得粉身碎骨,降到地面,更是难上加难。费奥多罗夫诗首@费奥多罗夫@王守仁~~

  • 标签: 车轮 雄鹰 麻雀 历史 辐条 地面
  • 简介:摘|译||则|———关于《生存与命运》及其作者闻敏译李毓榛校格罗斯曼的宇宙(论文片断)Л安宁斯基……《生存与命运》曾长期被禁,而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部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具有潜在能量的作品。我深信,对于那不仅已经从我们所经历的恐...

  • 标签: 命运 犹太人 俄罗斯文学 作品 布尔加科夫 《大师和玛格丽特》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对话的视角分析测试文本的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的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的解码与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的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标准化测试中“非标准化”因素对测试效度的影响,为提高标准化测试的效度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复调 超语言学 对话 标准化测试 文本 语篇
  • 简介:<正>继1984年全国肖洛霍夫学术讨论会之后,吉林大学中文系、外语系和苏联所于1987年8月16日至8月21日在长春举办了全国第次肖洛霍夫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单位的五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吉林火学外语系宋昌中、吉林大学苏联所夏广智、东北师大外语系何茂正先后主持了会议.

  • 标签: 肖洛霍夫 苏联文学 中文系 艺术成就 学术讨论会 思想倾向
  • 简介:《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刊登了张建华先生的文章《亚历山大世和农奴制改革》,在肯定亚历山大世改革的历史功绩后,得出了如下结论:1861年的改革是一项极其保守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与俄国农民及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亚历山大世为了扑灭革命烈火,走向绝对反动,死在革命者爆炸中。

  • 标签: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 俄罗斯 君主立宪 基层民主制度
  • 简介:本文认为,既不能简单地说“《伊》是爱国主义的”,也不能简单地说“《伊》是扩张主义的”。事实上,爱国主义与扩张主义作为团结的双重功能指向在作品中同时得到了体现;因而,我们认为《伊》的主题应该是“爱国主义与扩张主义的重奏”。

  • 标签: 扩张主义 爱国主义 《伊戈尔远征记》 二重奏 主题
  • 简介:论文从文本外视角切入叙述结构。果戈理讽刺作品的首尾相衔、内在授受的结构,陀氏危机小说的结构,普希金小说大团圆、对立力量共同解决主人公命运、借助古希腊罗马世界探讨当代精神危机的结构都对《大师和玛格丽特》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小说的叙述结构是20世纪小说史上激活文化时空,扩充思想容量的新型结构尝试。

  • 标签: 《大师和玛格丽特》 叙述结构 布尔加科夫 长篇小说 文体结构 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