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偶像崇拜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消费,是运作在人类大脑思想层面的符号运动。偶像生发于人类自身理想化的心理投射,由此引发一系列从个体到社会的崇拜行为。个体崇拜,首先经历对心理造像的认定过程,随之以从属方式加入到社会的公众崇拜行为动作中。社会性的群体崇拜,是偶像信号的整体放大,并以此收集整合人群的动作能量,以可见的形态,将崇拜行为凝固化和程序化。从个体到社会群体的能量波段场,构成了偶像崇拜信号辐射与共振的平台,个体在这个波段场几乎无法被剥离。即个体频率的集合共建偶像崇拜的信号平台。

  • 标签: 偶像崇拜 信号辐射 社会群体 社会性 精神消费 思想层面
  • 简介:《布洛陀》与图腾崇拜广西/丘振声一、布洛陀:壮族的始祖神百张好树叶,难凑花一朵;千百本厚书,不比《布洛陀》。这是壮族学者罩承勒在壮族地区收集到的一首民歌。这首壮歌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表现了一个意思,就是壮族人民十分喜爱与推崇自己民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

  • 标签: 布洛陀经诗 图腾崇拜 鸟图腾 祖先崇拜 壮族先民 壮族民间故事
  • 简介:对土地的崇拜,是先民从生存体验中直接产生出来的一种本质意识。甲骨文“御”字的造字结构,形象地传达出了上古时代关于土地崇拜的文化信息。在农业文明的低级阶段,体现于“封土为社”的宗教行为中的最直接的意图,是关系于祈年、祈雨的生存愿望。作为以祭土祀社为实质内容的一种宗教行为和表意方式,“御”的历史迹象中,体现了先民生存本能中现实意识的投入,其终极目的则关系着“求福报功”的功利倾向。闻一多认为,这个能予民福佑的神便是先妣,也就是高禖。御,作为神圣的宗教礼仪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内容,贯彻在高禖祀的过程中,其行为关系着以生殖机能为主题、以神祈为终标的原始宗教思维。

  • 标签: 社土崇拜 农耕 生殖文化 宗教礼俗 祭祀制度
  • 简介:大漠南北的广阔草原,从来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萨满教自原始社会形成之后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信仰。而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后,与之相关的艺术形式也传入到蒙古地区,在与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之下,形成了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艺术形式。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收藏的题为《成吉思汗图》唐卡,是在继承了藏传佛教传统唐卡艺术的基础之上,受到了萨满教与藏传佛教双重影响,有蒙古族特色,具有宗教色彩的蒙古族唐卡艺术,同时也蕴含着对祖先的崇拜

  • 标签: 成吉思汗图 萨满教 藏传佛教 祖先崇拜
  • 简介:岑氏土司出现于桂西始于宋代,亡于民国时期。桂西独特岑氏土司历史文化背景滋生了壮家人浓厚的岑氏土司神崇拜现象,并蕴含着人神之间的“礼物交换”。尽管土司治理时代已远逝,壮家人的岑氏土司崇拜至今还对桂西产生深远影响。只要有关政府部门能够对这一行为给以积极的引导,其必定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桂西 壮家人 岑氏土司 崇拜 影响
  • 简介:一、台湾原住民与大陆古越族同根同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中,高山族是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地区,排湾、阿美、赛夏、泰雅、布农、鲁凯、达悟、太鲁阁、邵、卑南、邹等少数民族皆称为原住民。在古籍中,关于台湾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334年,越王亡国,越国子孙散居在江南海上。这里所说的江南海上,就是指福建沿海、广东东北部的一些小岛屿。

  • 标签: 图腾崇拜 闽越族 台湾原住民 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台湾地区
  • 简介:华北饱经战乱,伤痕累累,历史遗迹多化为瓦砾。民俗学历来有研究遗留物的传统,因此,民俗学家在许多时候更像是个修复古物的人,把散落的陶片粘合起来,重新制造一尊陶罐。民间传统文化研究者就像修补陶罐一样,努力在生活文化中寻觅素材以建构文化的形式。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其盛衰起伏,一方面与现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交织在一起,另外一方面也与民间传统文化自身的规律紧密关联。民间文化总是借助特定的传统形式获得新的生命,这种形式的突出特征就是它的类型化表达、集团性共享和在地化的适应性。更为重要的是,民间传统的每一次重生都因应时代而获得新的面貌。

  • 标签: 民间传统文化 多神崇拜 土地 河北 民俗学家 历史遗迹
  • 简介:海南黎族织锦中大量出现"人形纹"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对其形成原因尚无定论。文章从祖先崇拜这一角度,认为黎族织锦"人形纹"应是祖先纹或鬼纹,它深受黎族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崇拜"这一文化因子的影响,是这一民族心理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外在反映。织锦纹样成为保存和传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他者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钥匙,对于正确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黎族织锦 人形纹 祖先崇拜 祖先纹
  • 简介:胡锦涛说,社会主义事业在20世纪曾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本世纪初俄国布尔什维克形成,1917年十月革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但在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经受住诸多风险的考验,不仅站住了,而且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站得住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很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20世纪前半叶,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D盾日益激化,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并D且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至1933年的世D界资本主义大危机。到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D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但资本主义国D家对一些具体制度也作了不少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电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使其经济、科技继续发D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使劳资...

  • 标签: 研究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胡锦涛说
  • 简介:作为一名酷爱声乐艺术,在教学一线耕耘了十余载的高校音乐教师,对于声乐教学,我自始信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戒训。因为声乐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声乐教师如果脱离了舞台,少了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再多的语言付诸于教学实践也是显得苍白无力的。所以说,融合肢体、心智、情感等等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教学,老师自己不会很好地唱,是教不出好学生的。

  • 标签: 声乐教学 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 声乐艺术 教学实践 音乐教师
  • 简介:一、《多神崇拜与一神独尊——河北民间后土地祗庙祭考》问答范雯(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2011级直博生):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尹老师围绕“文化空间”谈了很多,那么您在研究文化空间时的侧重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您对庙会研究中的“双名制”、“一庙多寺”有怎样的理论思考?

  • 标签: 民间文学 多神崇拜 问答 土地 河北 文化空间
  • 简介: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100余件凸目(立眼、纵目)青铜人像与现今流传于西南各省区和湖南、江西西部及东北部凸目(鼓目、突珠)面具惊人相似,是中国傩面具的一大类型。而陕西固城出土的商代青铜脸壳和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青铜双面人神器(镂空眼球),则与江西以东及其他省区流传的鼓眼(镂空眼球或眼白)面具也很相似,是中国傩面具另一类造型。这两类傩面具的盔帽冠饰的葵花纹、龙凤纹、鸟尾纹、兽面纹等也可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玉石人面像的兽首冠、高冠和太阳纹、鸟纹、回字纹等装饰中以及古籍文献中找到它们的源头。将大量的凸目傩面具和三星堆出土的纵目人像进行比对研究,有理由相信,商周时期的傩,无论是宫廷傩或民间傩,凸目(纵目)形象应是其傩面具中的一种主要类型和重要特征,而太阳神崇拜则是中国傩面具凸目造型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文化内涵之一。

  • 标签: 中国傩面具 凸目造型 太阳神崇拜 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