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8月5日,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壹号美术馆、上海朵云轩集团、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香港紫荆杂志社、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联袂主办的“紫荆绽放——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书法作品巡展”在上海壹号美术馆开幕。

  • 标签: 书法作品 回归祖国 香港 巡展 中国人寿保险 传媒集团
  • 简介:20年前的7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从此六百多万香港同胞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苏州秦瀚堂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于2017年6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回归祖国 中国画 作品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美术家协会
  • 简介:“绵延·致远”四川美术学院版画艺术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版画博物馆联合主办,展览共分为“文脉与传承”、“乡土与地域”、“语言与修辞”、“图像与叙事”、“日常与现实”和“边界与实验”六个学术板块,展出作品298件,时间覆盖1940年至2017年,近80年的历史跨度,全面呈现了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从老一辈教育家到新生代艺术家的开拓精神与丰硕成果,探讨了其新旧历史时期的创作谱系。

  • 标签: 版画 学统 学院艺术
  • 简介: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独立的艺术形式,陶瓷壁画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一体,是多元文化在城市文化生态中交融汇聚的特殊载体,亦是城市文化信息得以充分传播的媒介。本文通过瓷砖壁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媒介,展现澳门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的继承性、包容性、地域性、开放性等特质,论证澳门陶瓷壁画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探讨澳门当代陶瓷壁画创作的可能性。

  • 标签: 陶瓷壁画艺术 文化交融 审美性 公共性
  • 简介:常常想,如果广义地说,我们有三个“母亲”,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她们千辛万苦把我们带到了世间,又千辛万苦把我们拉扯大。没有母亲,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我们。无论你年龄多大,你总是母亲的儿子。无论你离开家多远,母亲总是牵挂着你,思念着你。

  • 标签: “母亲” 祖国 快乐 生日
  • 简介:在四百余年的澳门美术史上,画家的“流寓”现象十分显著。由于澳门是海上丝路的重镇与中国南海开埠城市,也由于中葡关系、天主教传播及经济发展的波折,那里的流寓画家不仅构成了澳门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导致澳门美术作品具有艺术与文献双重价值。因此“流寓”现象成为撰写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本文想通过对流寓澳门画家的界定,流寓现象背后的历史条件以及文化意义三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

  • 标签: 澳门美术 文化交流 流寓画家
  • 简介:自由具象──回归绘画[法] 勃纳尔·拉马克—瓦德尔孟晖译1981年,批评家拉马什—瓦代尔第一次展出了──在他自己的公寓内──一群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属于从1968年5月之后的政治化样板们──例如被“底面与表面”极力鼓吹的那些理智化观念──中解放出来...

  • 标签: 具象 勃纳尔 理智化 野兽派 超前卫 代尔
  • 简介:20世纪的画家们对传统绘画样式特别是笔墨的困扰表现得最为突出,他们不断地探索各种解决方法:一些受西风东渐影响的画家努力探索与实践从多层面将西方绘画和中国水墨画技巧相融合的可能性;一些秉持传统概念的画家.可能从理解中国画开始就受承传统绘画思想的教育.传统的绘画样式已成为不可舍弃的精神追求与归宿.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最终成就仍然回避不了面对传统绘画概念和绘画的时代性需求出现的新矛盾,这也必然为寻求解决方案而开始了新的探索。

  • 标签: 传统绘画 回归 绘画样式 中国水墨画 20世纪 西方绘画
  • 简介:西洋绘画传入中国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当时的西方传教士把宗教艺术品当作一种弘道的工具和馈赠中国皇帝的礼物带入中国。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方艺术样式有油画、铜版画、雕刻、壁画等,内容则主要以宗教和世俗题材为主。宗教画和雕刻主要以圣像为主,兼有大量的圣经教义和故事的插图书,世俗画主要是反映当时世界最新资料的舆图。

  • 标签: 艺术嬗变 现当代 西方传教士 综述 澳门 宗教画
  • 简介:我对书法艺术的冲动,始于三十年前《中国书法》的启蒙。在中学时代,我曾负责校报、板报、橱窗的书写,入伍北京后,由于长期担任文化和宣传工作,一直对文字和'写字'情有独钟,并在实践中练就了一手娴熟的美术字,或者叫工具字,但它仅仅局限于'好看好用',本质上与书法艺术相距甚远。上世纪七十年代,书法艺术历经多年沉寂之后,整体复苏的迹象已露端倪,那时,由于很难见到经典法帖,虽有热忱,但眼界不宽,走了不少弯路。正值困惑期间,中国书法界发生了令人十分

  • 标签: 爱痛 痛迷茫 迷茫回归
  • 简介: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设计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加速期.我们的设计师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课题,以及各种困惑.  从20世纪中期开始,设计的含义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已经不局限于实用价值的合理性,也不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其设计的对象从物到事再到人,已成为一门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等众多领域的交叉学科.……

  • 标签: 中的文化 文化回归 设计中的
  • 简介:时间:2000年2月25日地点:北京德外问:曾先生,您是怎么开始接触艺术的呢?答:我出生在福建距厦门不远的同安县。此地居民大多是南洋华侨。我父亲当时在农村办教育。那是由华侨捐款筹办的小学,一所男子小学,一所女子小学。同时还办有一所小医院。我父亲当时是这两所小学的校长。我从5岁入学,开始接受当时的新文化教育,其中对我最有吸引力的是文学和艺术。在离我家不远处建有寺庙和宗祠,儿时常去玩耍,庙祠门口雕了一对生趣盎然的小狮子,门廊柱上盘旋着飞龙,生动的云朵中许多神话人物点缀其中,令人浮想联翩。我那时常想这些出自于泥土经民间艺人的双手雕刻而成的雕刻,怎么能如此传神?我后来选择雕塑,与这些影响不无关系。我10岁以后随父亲到缅甸定居。那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国内形势混乱,民不聊生。各种苛捐杂税,绑票、兵匪猖獗。为躲避内乱,我们举家去了国外。1927年初,中学毕业以后,我想回国继续上学。先经香港到广州,当时是3月左右,有个朋友和我一起回来。住在广州约一个月,刚到广州时革命气氛浓郁,国共合作初期,历经了复杂演变的时期,形势变得非常紧张,以前轰轰烈烈的革命几...

  • 标签: 先生访谈录 心系祖国 曾竹韶先生
  • 简介:河北省滦县第三实验小学二(3)班的学生——刘泰金,今年8月刚满7岁,别看他年龄小,却做了一件惊人的创举:历时60天绘制了一幅60米的长卷——《祖国万岁》。在国庆节之际,他要把这幅凝聚心血的长卷献给伟大的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深深祝福。

  • 标签: 祖国 小朋友 实验小学 河北 国庆节 学生
  • 简介:在举国上下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一位书法家为祖国母亲的六十大寿献上了一朵小小的鲜花: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献给祖国母亲的歌·张飙书歌颂祖国诗词书法展”,于九月九日上午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

  • 标签: 书法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祖国 诗词 歌颂 张飙
  • 简介:作为现代设计中视觉传达部分的主力,海报战功赫赫。海报的演进史,就是一部近现代人文图像的演进史,或者说是近现代视觉文化的变迁史,视觉文化的图画意象在海报这个载体中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 标签: 海报设计 图像 回归 视觉文化 视觉传达 现代设计
  • 简介:从16世纪中叶开始,西洋画即已传入澳门,到16世纪下半期,西洋美术在澳门获得较广泛的传播,而且创办了西洋美术的教育机构,并且透过西方传教士逐渐传入内地。到17世纪初,澳门更发展成为西洋美术的传播基地,不仅有一大批的西洋艺术家寓居澳门,而且本土培养的艺术家已开始为澳门及中国内地的传教事业绘制宗教画,还设立专门生产西洋画的画坊,并且将所生产的画销往中国内地及日本、菲律宾、越南。据此,本文认为”澳门是西洋美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 标签: 澳门 西洋美术 中国 美术传播 传播基地 天主教
  • 简介:值此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社会各界和爱国人士纷纷举办庆回归、迎奥运、促统一的活动。作为离海最远城市的新疆西部野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七一”前夕筹办了以“回归情”为主题的王宇斌、王如一、何进诗书画展。作品中饱含亲情、友情、爱国之情。主题反映华夏同根.书画同源.促进和平.迎接奥运、促进统一的共同愿望。

  • 标签: 香港回归 作品介绍 诗书画 奥运 王宇 经济技术开发区
  • 简介:形象的回归─—第43届科克兰绘画双年展[美]罗伯特·埃德尔曼童焱译最近的科克兰美国艺术双年展检验了美国的人物画。这次展览集形式探索、社会政治评论以及心理分析于一体,展示了美国人物画的全貌。在科克兰美术馆展出的第43届美国艺术双年展把人物画重新引向了艺...

  • 标签: 叙事性作品 人物画 女性形象 双年展 库尔贝 绘画风格
  • 简介:澳门雕刻工艺每个历史时期在材质、主题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制作工艺程序,包括塑绘和装饰,各环节均有一套传承下来的独特技法,建构出澳门半岛多元融合的雕刻手工艺文化价值。本文基于中西文化首次大规模“融合与碰撞”的历史阶段,以寺庙、教堂的雕刻工艺风格流变与美学精神作微观考察,探讨雕刻工艺作为澳门人的一种经济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动力和机制,进而挖掘作为澳门居民生活方式背后文化的深层含义。

  • 标签: 塑绘 装饰 澳门寺庙教堂 工艺风格 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