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诗性的回归——幻循的画幻循的画有一成长过程,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是否会把原来动人的东西丢掉,她是让艺术的眼光自然地生长,还是在科班的规则下变成一业余的“学院画家”。大凡像幻循这样业余出身的画家,都有一前在的“专业”领域,也有一走出这个领域的愿望,因为她觉得有很多生活的感悟需要述说,那个领域不能实现她的要求,于是她就寻找一种述说的方式。

  • 标签: 女画家 成长过程 “专业” 业余 述说 艺术
  • 简介:教育目标:培养对城市环境、生活环境的观察,对非常见的场景以及非现实场景的探索、积累和想象。学科目标:了解场景中的组成部分.事物细节的塑造.以及想象。色调明确,颜色丰富。能够将或多个不同场景组合在一起,构图合理。课前准备:A4白卡纸、各种场景的图片(包括现实场景的照片和虚幻场景的图片)、铅笔、橡皮、勾线笔、水彩笔、彩铅、水粉画材。

  • 标签: 空间 城市环境 教育目标 生活环境 学科目标 课前准备
  • 简介:继托马斯·舒特、凯瑟琳纳·弗里茨奇和奥拉夫·尼古拉之后,沃尔夫斯堡市在11月份将其为德国艺术家颁发的三年奖授予了伯恩哈德·马丁(BernhardMartin)。这次颁奖活动与苏珊·普夫勒格在城市画廊策划的"错过"展览相伴(展览于2008年11月30日-2009年3月22日在城市画廊展出,之后于2009年3月23日-6月7日在林根巡展)。很明显,此次展览中展出的绘画和雕塑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原创性和诗意的作品。

  • 标签: 马丁 2009年 世界 2008年 颁奖活动 托马斯
  • 简介:本文开门见山剖析当代书法创作走向的历史渊源,作用价值与负面影响,并在考察的前提下对这一"名家书法文化现象"展开论证.

  • 标签: 两个走向 草书 定格 历史责任感
  • 简介: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一种丑学思想根基于道家哲学,这种丑指向超逸散淡的审美维度,另外一种丑学思想根基于儒家并受乾嘉学风的影响,这种丑因此具有指向敦厚浑穆的美学意味。种丑学思想均对当下书坛纠正恶札之风有着启示性意义。

  • 标签: 道家 儒家 乾嘉学风
  • 简介:2006年6月15日,“远望:许江的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他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创作的200余幅绘画作品,是许江从艺三十余年来举办的首次大型个展,也是对许江艺术面貌和学术之路的一次最集中的展示。为配合本次展览,中国美术馆还同时举办了“世界的交叠:许江与当代绘画”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知名艺术家、批评家与哲学家就许江的艺术创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一起分享对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思考和经验。本刊汇集了部分发言者的论文,旨在以许江的艺术与思考为契机,呈现出当代画家们共同的追问——在大众媒体与艺术新媒体增殖的时代,在技术图像对感觉经验的异化中,在仿像世界对现实的围困中,画者何为?

  • 标签: 绘画作品 当代艺术 许江 世界 中国美术馆 学术研讨会
  • 简介:一、"图像证史"概念的三层涵义大约十年前,在介绍我的老师哈斯克尔的史学成就时,我将其中所描述的学案概括为"图像证史"的观念.当时,有些朋友以为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由于可视图像比语言文献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历史,所以我们应当把前者视为更重要、更可靠的史证.为了纠正这类误解,我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结合中西实例,阐述"图像证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着重指出其陷阱所在.1如今,"图像证史"这个说法似为有些人文学者和史学家所乐道.

  • 标签: 图像 实例 文化史 经典 史学成就 哈斯克尔
  • 简介:随着山水画地位的提升和人们对绘画叙事功能关注强度的减弱,中国古代叙事绘画中"水平行进"的图像模式被山水画卷中的"长路"所暗中取代。而由于透视的作用以及画家们对人物运动、解剖的研究,西方绘画"水平行进"的图式转化为具有"瞬间"意味的纵深图式。中国山水(特别是长卷)中隐性的时间结构"长路——行走"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显性的时间结构"瞬间——门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它们分别代表了绘画时间结构的极端范式。

  • 标签: 门口 时间结构 行进 方向
  • 简介:本文是美术史方法论和美术史个案结合的文章。本文以汉代艺术史的个案为例,即山东画像石中的所谓"风伯"和铜镜中的所谓"华盖",辨析了中外著名学者对图像的误读,在方法论层面剖析了误读的原因,称这种误读为"超级诠释"。笔者以一种"三段式"铜镜的图像为例,提出了从观察图像到揭示图像主题的"四层次"逐步分析方法。所说"走回图像"有意思:既要走回图像形式之中、理解视觉语言的含义,又要走回图像原境之内、避免文图错位的链接。只有这样,理解图像的形式结构才能正确"激活"图像。选择"正确"的文本才能贴切地寻找到图像的意义。

  • 标签: 图像学 美术史方法 汉代艺术 读图 超级诠释
  • 简介:尽管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初始点,但对建筑的历史研究却大大地晚于其他学科史的研究;这不能不被看作是建筑学令人扼腕的一侧面.但是在今天学科界线越来越模糊的时代,对于构成历史学这门有关人类全部文化经验的学科之重要分支的建筑史学而言,历史学的各种学理性探讨都无不给建筑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观念.

  • 标签: 建筑史学 中国 西方 建筑艺术 建筑风格 学科建设
  • 简介:本文针对写实油画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改进方法,以期对学生和油画教学有所启示。

  • 标签: 细节 深入 边线 背景
  • 简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维度的问题,即全球化和中国性。一基本的事实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和演变都和全球化密切相关,既是受到西方全球化思潮的深刻影响,也是对世界性的全球化浪潮的有力回应和巨大丰富。全球化虽然在西方已经是一套成熟的理论,但是在中国,它还有待进一步的消化。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全球化思潮 两个维度 中国性 全球化浪潮 世界性
  • 简介:《王僧虔管见兼及萧子良的本义》一文,相当多的篇幅是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质疑《永明书学研究》而提出了新观点。其一,《法书要录》所收王僧虔《论书》是“《答竞陵王子良书》、《答王僧虔书》和《再答竞陵王子良书》的合卷”,《论书》第三节即“钟公”等4条,为王僧虔《再答竞陵王子良书》,这个结论没有任何证据,也与现存文献史料不符。其二,“萧子良《答王僧虔书》充分肯定了大王‘一代所宗’的地位”,这个结论是曲解原文,贬低了萧子良书法批评的历史意义。

  • 标签: 研究成果 书学研究 文献史料 历史意义 书法批评 王子
  • 简介:去年三月份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个展《我的一梦》和今年四月份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北京的场讲座及在佩斯的个展都在艺术圈刮起了一阵旋风。无论是展览还是讲座,人们的热情都空前高涨。当代艺术受到人们如此的强烈关注,实在让人刮目相看和兴奋。虽然我们不排除观众的跟风心理,但值得思考的是:当代艺术如何引起大众如此的兴趣?

  • 标签: 弥生 霍克 艺术圈 大卫 艺术经历 贾方舟
  • 简介:  编者按:本文以探讨创新"今楷"为主线,分析了楷书的创作现状和楷书在全国书法大展中的入展情况,作者从四方面剖析了今楷的创作途径,以及如何才能使楷书真正走向创新的艺术道路.……

  • 标签: 创新楷 楷需 需坚持
  • 简介:孔子东游,途见小儿辩论。甲说:“毛笔书法比硬笔书法历史悠久。因而,毛笔书法是老大哥,硬笔书法是小弟弟。乙说:“最早的书法是甲骨文,而甲骨文恰恰是硬笔书法,你说谁的历史长?”甲无语。

  • 标签: 辩论 小儿 硬笔书法 毛笔书法 甲骨文 历史
  • 简介:春风人屠苏,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新来到、在挥手告别二0一三年之际,盘点过去一年已成为新年俗,各行各业都已忙着开始盘点各种“年度xx”:

  • 标签: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艺术创作 作品欣赏
  • 简介:要比较公允、准确地描述一名书法家的得失无疑是困难的,而当我们把考察视点置陈于一种既已发生的复杂艺术环境,以及本人对自己艺术语言作何种重视程度时,即使我们在扑朔迷离的诸多现状中直观本质还存在着一些失语现象,那么,至少可以说,笔者针对朱关田先生书法图式、语境所做的分析及其猜测,不失为我们用来避免自己所犯错误而起到一点作用。那么,朱关田先生的书法实践究竟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一种转变为社会价值的依据呢?他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名闻书坛的,90年代左右是其书风转变的重要阶段,即由原先承继其师沙孟海先生书法衣钵而脱出。此前,朱先生书法深具沙书体格:同以扁平字结体,纵势生气。但他未取其师作品的粗犷与浑厚,酌以清流。和沙翁书法比较,朱氏早年书法着实为沙孟海先生书法体势的回清倒影,在趣味的攫取上却与沙书迥然有别,“稳”、“静”二字可能更贴近朱关田先生90年代以前书法的阐释情境。如读者没有忘记,朱先生于全国第三届中青展上发表的“千金一壶”书作则标志着他书风的急转:收回过去属长枪大戟但不峻厉的笔画,蜷缩字形,强化结构的元气内敛效果,径改书写内容字多及笔画繁复之密,特意营求作品构成上的疏朗气息,在上下文本纵横呼应、交错的视距...

  • 标签: 书法图式
  • 简介:2005年7月15日-10月2日.在布法罗的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名为极端抽象的艺术大展(其中一半展品将展至10月16日)。奉次展览以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馆藏品为主线结合部分外借艺术品形成了一以绘画和雕塑为主体兼及装置作品的综合性艺术展数量之庞大史无前例。参展艺术家由生于1960—1975年间和生于1940—1959年间的代艺术家构成展品也相应地包括青年艺术家的新作和已经名载史册的经典之作。策展人格拉乔斯通过将代抽象艺术的并置与对比.赋予新老作品以更加丰富隽永的含义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非写实艺术的持久活力。

  • 标签: 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 极端抽象艺术展 绘画 雕塑 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