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最初绘画,仅仅是一条线,圈住阳光照在地面上的人影。靳尚谊先生在近年油画创造中对于线把握,仿佛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油画探索之后,又回到绘画最初状态。1912年,法国著名诗人、艺术评论家阿波利奈尔在短文《现实·纯绘画》中,谈到了艺术永恒性问题,在他看来,绘画上和谐就是主题,"主题是‘永恒',而且在行家看来,必须贯穿作品始终及其全部技巧"。如同阿波利奈尔所言,绘画永恒,依赖于画面的和谐,和谐在绘画中是纯粹造型和视觉弹性。

  • 标签: 靳尚谊 油画语言 阿波利奈尔 油画艺术 艺术评论家 维米尔
  • 简介:本文從儒學視角討論書法與道德關係。儒家思想提出如下主張,即首先強調藝術家(書法家)必須要經歷一定階段技術訓練,同時更看重藝術個性養成過程;藝術創作過程必定也是一種道德行爲,因爲創作中勢必要展現主體觀念意志乃至社會倫理關係,而不僅僅是作者純個體自適行爲;儒家思想也關注美學與倫理關係問題,否定藝術創作中單純自足性,強調藝術應該服務于國家社會、契合于倫理與道統。本文從書法藝術'倫理背景'出發,討論其倫理性表現——'適當性',即儒學思想中'禮''義'觀念在書法中反映,以及此背景下'平衡''中庸''中和'諸觀念對書法藝術影響;再討論'肉、筋、骨、血、脈、氣'等概念及技術行爲與道德行爲、倫理支配之間關係;最後就'道德評判'對書法藝術意義進行闡述。總之,書法藝術不能簡單地看作是'純粹形式'構成,而更是書家個性集中表現,應被看作是在廣闊社會背景下主體行爲發揮與拓展。

  • 标签: 倫理性 適當性 有機形態 道德批判
  • 简介:一、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合理性建议1969年,在日本箱根建立了日本第一间户外美术馆——雕刻之森。美术馆庭院面积达7万平方公尺,其中永久陈列近、现代知名雕刻家作品约120件。在雕刻之森中,设计者特别为儿童建立独立活动空间。

  • 标签: 儿童活动 活动空间 空间设计 雕刻家 合理性 日本
  • 简介: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城市化进程带来不仅是生活转变,同时伴随文化遗失。熟悉物象在逐渐淡去,记忆痕迹被漂染洗净。城市生活并没成为刘建明精神寄托,却带来了更大矛盾和疏离。他在寻找某些快被遗忘东西。来重构故地光景。从《小镇图集》到《沉默风景》他一直致力重塑那逐渐消逝世界。就像7、80年代乡土绘画,刘建明城镇景观正是他心中“现代乡土”饱含他对人文价值探索与城市化进程反思。

  • 标签: 城市化 文化遗失
  • 简介:都市文化兴起,观念形态更新,大众文化流行,图像时代来临,特别是全球化冲击,都使得水墨艺术和水墨艺术家不能孤立于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和文化思潮更替之外。而置身其间文化传统又构成了水墨解放背景,意即水墨艺术所面临着传统,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现代水墨各种特征,水墨有关装置与影像;非水墨艺术家水墨情怀与表达;水墨新意象;科技与奴役;微时代水墨新方式——微叙事、微体验、微表达。

  • 标签: 新水墨 水墨意象 装置水墨
  • 简介:清代袁枚曾云:"别号称非古,题图诗不存",他抱怨如今市井少年,皆有一别字,且"索题者累百盈千",他不得不随手应酬1。其实取号这一风气在明代中叶已十分兴盛,顾起元《客座赘语》载:"正德中,士大夫有号者,十有四五,虽有号,然多呼字。嘉靖来,束发时就有号。末年,奴仆与隶俳优,

  • 标签: 《东园图》 功能 传记 《客座赘语》 明代中叶 士大夫
  • 简介:被遗忘革命家1982年8月25日,石鲁因胃癌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为此,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内部刊物《美术通讯》特地出版了悼念石鲁专刊,纪念这位经历过延安、新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家。期刊篇首“编者的话”写道:专号意义是希望“通过悼词、大量唁电、挽联以及悼念文章”,全面了解石鲁,“从石鲁同志崇高政治品质、从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艺术实践中”,“激起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新局面而努力更大热忱”。“编者按”从革命艺术家角度肯定了石鲁艺术探索与追求。这样肯定在“唁电选载”中一样清晰可见。

  • 标签: 艺术家 革命家 石鲁 延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 文化大革命时期
  • 简介: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我们在讨论概念同时,实践浪潮正汹涌地推动着一波又一波观念思考。如何解释语言系统与形象系统互为关系以及历史"痕"与"迹"相互映照下产生神秘主义、存在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形式主义、极简主义"等,以及其中所折射出艺术所存在理性及其辨析,

  • 标签: 极简主义 身体体验 具象 时间概念 野口勇 深层结构
  • 简介:在这个多变又斑斓城市里泛着多种色彩,哪部分归属于哪类色彩倾向,在人们心中有着各自不同计较。水墨出身李东君以这些新作代言他所生活城市,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好色”之徒。生活在奢华骚动都市之中,令人眩目的外界时不时地横扫过来,有必要眯起我们双眼,或者戴上墨镜保护我们眼睛。

  • 标签: 李东 情境 温暖 色彩倾向 城市 生活
  • 简介:课程分析:“狮子头上花脑门,老虎尾巴常翘起。两排胡须胜银针,一双眼睛似琉璃。别看它个儿小.爪子一伸尖如戟。斗大老鼠也敢抓,为民除害乐滋滋。”同学们,这首歌谣里唱是什么呀?对了,是猫。猫是人们宠爱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专捉老鼠.往往博得人们欢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猫世界.感受猫习性.观察猫特征,

  • 标签: 可爱 课程分析 小动物 老鼠
  • 简介:在大学时代,宋坚专业是油画。大学毕业后数年时间中,他曾从油画语境中移出,进入重彩画点线面、色彩与肌理绚丽幻境。在重彩画因过度商业化而退出艺术发展之潮后,宋坚既与油画慢慢远离,也告别重彩画缤纷,而是选择了钢钉、钢笔、墨水等材料来塑造风景,并至今留驻其中。很多风景画是他在云南山川和城市大街小巷中写生完成,但所呈现,却非风景实像,而是一种倾注在风景中阅历图绘。上世纪90年代之前,宋坚曾生活在乡野。

  • 标签: 重彩画 过度商业化 滇西北 钢钉 大学时代 线面
  • 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花知识.欣赏奇异美丽。2尝试用勾线造型、染色对印方法表现花造型与想象.

  • 标签: 奇异 鲜花 教学目标 线造型
  • 简介:笔者作为一位在中国旅居多年西方艺术家,从自身角度入手,通过艺术家观点定义"空"。他认为"空"是一个时刻,破除了过去全部观念,是更多新想法不断出现那一个瞬间。人在这虚无中重生,升华,重塑自己生命。笔者通过齐白石、马克·罗斯科、马列维奇和宋钢四位艺术家作品阐述自己对"空"理解。

  • 标签: 齐白石 马克·罗斯科 马列维奇 宋钢
  • 简介:活动目标:1.尝试用蔬果印章印画,感知印章印画美。2让幼儿对印章画感兴趣.体验用不同材料作画带来快乐。

  • 标签: 快乐 活动目标 印章 作画
  • 简介:"适时"和"沉思"两词结合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悖论: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策展理念试图探讨或描绘"适时"(西式,全球化或"世界时间":加速、速度、能见度、疲惫、逾矩/激进现代性、超资本主义、知识生产和经济)和"沉思"(亚洲时间:静思、专注、现代性另一种模式、另外一套价值观、智慧)。换句话说,新广州三年展阐明了一个东西方悖论——矛盾、内在冲突、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存在,还有或有必要竞争挑衅——这个悖论当下正在塑造或重塑亚洲对时间理解和体验。

  • 标签: 亚洲时间 广州三年展 世界标准时间
  • 简介:课程分析:在人类文明史上.美丽中国金鱼已经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品种。金鱼形态优美.身姿奇异,色彩绚丽.易于饲养,还能美化环境,深受人们喜爱。逢年过节.在家里买上两条金鱼供着,可以寓意来年金玉满堂、年年有余。

  • 标签: 金鱼 人类文明史 课程分析 人类生活 观赏鱼 饲养
  • 简介:从2006年三联出版社引进长篇漫画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到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以“图像小说”概念引进了法国卡斯特曼(CASTERM)出版社系列作品《朦胧城市》,越来越多图像小说作品被读者所熟悉。图像小说兴起拓宽了漫画语言,使漫画内容和形式回归更为严肃性文学载体。本文通过阐述图像小说基本概念和艺术审美特征,解析了在图像小说创作过程中应该具备掌握阅读视觉规律,画面分格基本能力,并探讨图像与文字创作关系,以及图文叙事节奏等创作特点,展现了图像小说不同于传统漫画创作方式以及图像与文字并置审美形态。

  • 标签: 图像小说 文学叙事 视觉叙事 图像与文字
  • 简介:辽代(公元907-1125年),是由契丹人建立北方游牧民族统治王朝,比北宋(公元960-1127年)建国还早53年。辽虽然建立是以汉族王朝为模式朝代,但作为皇帝统治者和大部分贵族都保持着游牧习俗。在保持国俗(契丹风俗)同时“稍用汉礼”。和“以汉制待汉人”是辽代治国基本方略。此外,在宗教信仰方面,辽代统治者采取兼容并包态度,重视儒释道。这些制度和方针都深刻地影响了包括家具在内辽代造物设计。

  • 标签: 家具设计 辽代 北方游牧民族 统治者 宗教信仰 兼容并包
  • 简介:原始图式及其造型活动在辅助人类记事历史进程中,一方面通过音节1语言图符演绎,形成"共同识别"视觉图式或字符。另一方面,当原始群落图式转化为一种音节化视觉字符时,人类祖先基于群落生存而产生功能性图式,实际上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原始群落图式功能、意义等,提供了基于直觉思维而产生图式经验及其样式。本文试图通过直觉图式源头梳理,还原"美术"一词原初定义,并针对当下美术高考、学院教育等不断遭遇"造型标准"制约现象提出质疑,以改变那种无视创新发展需求、试图"以偏概全"美术教育定式。

  • 标签: 直觉思维 图式 知识点 个性意识
  • 简介:2016年3月,德国总统高克访华期间计划参观艺术家曾梵志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工作室。曾梵志不是官方艺术家,此次得到高克青眼,并非偶然。2013年,曾梵志油画作品《最后晚餐》(2001)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1.8亿港元高价拍出,成为首件价格过亿亚洲当代艺术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

  • 标签: 中国当代 艺术发展 《最后的晚餐》 困境 内涵 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