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是元代最显赫的书画家。其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明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称他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称他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

  • 标签: 赵孟 书法 章草书 二王 翰林学士承旨 突出贡献
  • 简介:我认识先生是在一九九六年,当时我还在师范就读。一次我去逛街的时候,有个门口的匾额题字吸引了我,“黄琼书法工作室”,匾额题字方劲、浑厚、自然,我便走了进去。那时先生正在教学生硬笔书法,我便静静的欣赏先生贴在墙上的书法作品。先生课后与我交流了很多学书心得,临别时,先生又以一本自己编写的硬笔书法教程相赠,令我感动不已。

  • 标签: 硬笔书法 书法作品 工作室 题字 匾额 浑厚
  • 简介:偃仰俯首,匍匐盘跪,挥洒着笔墨轻彩,笔底树影依稀--在这十几平米的斗室,一张桌,一堵画墙,画墙上残留着第一幅画的痕迹--由《清平乐》至《新晴》,就仿佛一首还未唱完的信天游,意未尽,曲未完。从独幅扩至三联屏,画中火鸡由两只增至七只,各种昆虫腾挪跳跃其中,三两杆棕竹静默挺立画中,亦实亦虚,高明度的灰绿背景犹如水洗般的清辉……

  • 标签: 作品创意 《清平乐》 信天游 笔墨
  • 简介:贺知章(图1),中唐诗人,字季真,又字维摩,号石窗,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生于高宗显庆4年(公元659年),他排行第八,张旭直呼其“贺八”,贺知章少以文辞知名.武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进士,因张说推荐,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张说诗有“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说明丽正殿是文人学士聚会赋诗的地方.贺知章后任太常博士,开元中任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迁太子宾客,援秘书监.史称“贺秘监”,简谓“贺监”,他自称“秘书外监”.天宝初年辞秘书监,出家当了道士,还故乡越州,隐居千秋观,玄宗天宝3年(公元744年)卒,今存诗20余首.

  • 标签: 风流 贺知章 草书 孝经 秘书监 中唐诗人
  • 简介:角振.1956年生.黑龙江海伦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画院国画书法研究部副主任特聘画师.沈用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1995作品《战地黄花》人选首届全国环渤海杯美展;1996年作品《长白雪魂》人选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全国美展;1997年作品《高山上的花环》入选阎宝航涎辰100周年全国美展。

  • 标签: 美术家协会 文艺创作 书法研究 协会会员 西安事变 辽宁
  • 简介:悬针竖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至一半处,重按且快速下行,笔尖顿时提离纸面,尾部呈尖状犹如悬挂之针,故名“悬针竖”。悬针竖的形态往往略呈弧状,直中微曲。“神”的长竖起笔重顿,行笔时先偏左再移向右,微曲其中段,颇具流动感。出锋向左。

  • 标签: 《洛神赋》 赵孟頫 精讲 技法 “神” 流动感
  • 简介:宋伟光(以下简称“宋”):您的雕塑艺术历程有半个世纪了吧?卢思立(以下简称“卢”):是的,53年了。宋:在这半个多世纪中,您的作品有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带着一种思考在里面。从具像到写意,从写意到抽象,里面有观念的变化,现在就请您从艺开始,谈一下您的艺术历程以及创作情况。

  • 标签: 访谈录 雕刻 艺术历程 标新立异 创作情况 简称
  • 简介:突然接到陈钧德先生电话,说新出版一本画册.送我.核实地址后,又聊了一些近况。先生说近来觉得年龄大了,基本不参加任何活动.北京的活动也有四五年不去了.觉得自己起不到什么作用,也辛苦.现在想抓紧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留下一些作品。

  • 标签: 油画 绘画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评论
  • 简介:米歇尔(W.J.T.MitchelI,1942-)提示我们,观看的视觉经验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并且视觉观看参与了现代社会的建构“我们的认识是.观看行为(观看、注视、浏览.以及观察、监视与视觉快感的实践)可能与阅读的诸种形式(解密、解码、阐释等)是同等深奥的问题,而基于文本性的模式恐怕难以充分阐释视觉经验或。

  • 标签: 视觉经验 记忆 现代社会 观看 文本性 阐释
  • 简介:逵老师,江苏海安人,一九三九年出生,新疆奇台县一中高级教师,奇台天和学校顾问。他从小酷爱书画,自学并钻研多家书体。曾任奇台一中美术组、书法组指导老师,现为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其书法作品曾多次获奖,组织辅导学生先后有一百多人次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大奖。在学生及家长中声望很高。

  • 标签: 学生作品 指导老师 中国书画 书法作品 国家人事部 奇台县
  • 简介:情有独钟艺始──马继忠密体山水画述评杜哲森秦川锁钥1992年桎顶寒鸦1993年马继忠的国画创作属密体山水。密体山水画的风格特色是用笔繁复,结体严谨,构图宏阔幽深,赋色清新典雅,在用笔上尤其讲究,不但要做到笔笔松灵剔透,疏落有致,而且要能够将千笔万笔...

  • 标签: 山水画 密体 述评 太白山 文人画家 山水画创作
  • 简介:基于对当代书法高等教育发展中本科教材匮乏的深刻体认,由华东师范大学崔树强担任主编,邀请20多位书法专业的博士、硕士和高校书法教师参与撰写的“中国书法识丛书”——《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书为心画:书法理论批评》《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意在笔先:书法创作技法》4卷,近日面世,并向全国发行。崔树强在丛书前言中指出,当他直接面对书法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踌躇满志的各类书法考生(高考、考研)时,惊讶地发现他们在书法基本常识、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生们的书法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专业性;知识系统表现出“狭、少、贫”的情况。正是从这样的实际情况出发,丛书编著始终紧扣专业底线,试图去扩大学生们在本专业方面的知识面,也因为如此,丛书呈现出两大特色:

  • 标签: 中国书法 通识教育 丛书 问题意识 主编 硕士研究生
  • 简介:中国的书画艺术形成了许多优秀传统,其中重要者有三,一是重视书画家全面的文化素养与人格魅力,二是重视艺术语言体系在尽精微与致广大两方面的持续探索,三是重视物质媒介的精益求精。三者构成了中国书画艺术在人、文、物三个方面的完整历史之魂。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关注今天的中国书画艺术时,这三个方面是需要倍加注意的。例如,本期[时代人物]介绍的王蘧常老先生,就是一位充分体现了全面文化素养并具有深度人格魅力而对章草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书法家;[案边点滴]则侧重于纸张与书画语言的关系,来探讨传统造纸技艺如何在今天获得发扬的问题。

  • 标签: 书法艺术 王蘧常 李一 优秀传统 人格魅力 文化素养
  • 简介:书法尽管是造型艺术,但其深沉内涵是视觉艺术的韵律化,即所谓的“无声之音”。而这一特征,首先是建立在沟通各审美器官关系的基础上的,即“感”。并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整体直觉最大层面地沟通人与自然、人与艺术间的本真之联系,最终通过创作,达到身心合一或天人合一的可能性。艺术境界与人生境遇的高度统一,恰恰是中国艺术的生命之本真。

  • 标签: 通感 视觉 听觉 身心合一 书法
  • 简介: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我的话·上册——行素集》中有这样一段高论:“文章无波澜,如女人无曲线。天下生物都是曲的,死物都是直的。自然界好曲,如烟霞,如云锦,如透墙花枝,如大川回澜;人造物好直,如马路,如洋楼,如火车铁轨,如工厂房屋。物用唯求其直,美术则在善用其曲。

  • 标签: 其曲 唯求 好曲 行素集 回澜
  • 简介:中国画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古人称之为“丹青”“水墨”.今人又日”工笔””写意”。虽称谓不同,然其理相通.是为中国绘画发展、演变过程中.画史论著的不同界定。”汉魏六朝,画重丹青,唐分水墨、丹青南北二宗。”中国古典绘画在唐代以前是以丹(赤、赭等)和青(青、绿等)两种主色构成的赋彩绘画,故中国画古称“丹青”。中国古典绘画发展到唐宋时期,以赋彩为主的“丹青”绘画在走向高峰期的同时.又因“水墨”画的不断“兴盛”而逐步”丧失”了其在中国绘画中的主流地位。从而使得以“笔墨”为宗的“水墨画““写意画”代替以“赋彩”为主的“丹青画”“工笔画”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故对于中国画的界定就由原来的“丹青”与。水墨”的对应转变为。工“与”写”的对峙了。

  • 标签: 工笔画 画史 “丹青” 绘画发展 考证 概念
  • 简介:李鹤筹教授于1966年初春退休,离开自己心爱的教学岗位。按照他的档案年龄,已届古稀之年,而实际年龄还要多几岁,他辛勤耕耘几十年,也该回家安度晚年了。庆幸他提前几个月离开天津美院,避开了史无前例的'文革',逃过了精神摧残与皮肉之苦,也

  • 标签: 生平经历 花鸟画 艺术创作 艺术主张 中国画 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