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写生课程在当今艺术院校造型艺术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意义在于通过摹写与再现客观自然,达到技法的训练,又能锤炼主体对自然的独特认知和情感审美,实现艺术典型的孕育与升华,正如唐代张璨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国画山水领域,其重要性尤其明显。虽然不同的教师教学思路与方法不尽相同,但都遵循国画传统的基本的核心价值为旨归。

  • 标签: 写生教学 艺术院校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山水 客观自然
  • 简介:对于赵孟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书画或诗文题跋之类,至于其“得古人不传之秘”的律吕之学及相关之琴事则较少有论者涉及,故本文特为拈出,惜笔者不谙此道,只能限于文字,错谬或所难免,尚祈方家哂正!

  • 标签: 赵孟頫 古意 诗文题跋 书画
  • 简介:作为南朝都城唯一保存至今的石窟遗存,南京栖霞山石窟保存并不完好,且重要龛像多缺乏纪年,虽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深入研究尚难推进。随着南京考古实物的新发现,特别是栖霞山无量殿前遗址出土的陈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文》残碑,使以往难以确定的问题有条件做出判断。本文着重就该残碑的铭文内容及相关造像予以考证,并对栖霞山石窟是否存有刘宋年间龛像、双佛窟的造像题材及年代、无量殿大佛的创建者、齐竟陵王造弥勒立像与栖霞寺内现存佛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

  • 标签: 栖霞山 摄山栖霞寺碑 南朝 佛像
  • 简介:弘一为民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家。他的书作在视觉上极为传统,但作为一个'新派智识阶级',背后的理论支撑却具有鲜明的西学特征:他以西方艺术中的'三原则'和'构图'原理阐释中国传统书学中的'章法',极大地拓展了'章法'这一概念的含义,这在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同时,他对'章法'的布置、对'空白'的运用亦为书法风格史上罕见。他个人的书写曾经历过短暂的心理危机,但最终归于平淡。

  • 标签: 新考案 格式 三原则 构图 空白 字模
  • 简介:自东汉中期至南朝,书法问题的讨论孕育并形成了一组核心审美准则:"工夫"与"天然"。这组概念的前身是西晋的"工巧"与"笔势""精熟"与"妙有余姿",南朝初期的"字形"与"自然"。这些两两相对的概念组合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最终定型成"工夫"与"天然"。其间,因着这两种性质。

  • 标签: 历史问题 审美趣尚 天然 工夫 分野 父子
  • 简介:寿石工是民国时期享誉京城的篆刻家和书法家,他教授金石篆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执教达三十年之久,在北方艺术界影响很大,被誉为“执北方印坛之牛耳”,是当之无愧的印林前辈。笔者曾撰有《寿石工的印学交游及其篆刻在旧京印坛的地位》一文。随着新资料的发现,笔者将进一步通过民国时期北方刊物及相关书籍中的散佚寿石工资料,对其生平事迹及篆刻艺术进行梳理,作为前文的增补和延伸。

  • 标签: 寿石工 篆刻 生平与交游
  • 简介:《李行素墓志》《张淮澄墓志》近年出土于西安。李行素其人,史料中只有零星的记载,但其墓志内容丰富,印证了晚唐时期裘甫起义、南诏入寇等诸多史实,尤其对于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归义军、嗌末与唐朝中央政府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同时《张淮澄墓志》,对于补苴张义潮的家族世系,以及明晰张义潭入质相关的历史问题,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材料。此外,笔者新近所获《魏远望墓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增补史书记载唐沙瓜二州刺史之阅遗。

  • 标签: 李行素 归义军 张议潮 嗢末 张淮澄 魏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