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1930年代是从西欧造型方法的传入到稳定的发展阶段。本文论述并探究了近代韩国绘画从西方导入到本土化意识萌生的发展过程,如果导入期的第一代画家主要起启蒙作用的话,这时期登场的第二代画家则主要是通过发掘题材进一步探索造型的本质。通过鲜展的作品,反映在倾向和理念的分派,是发展阶段的一种现象。

  • 标签: 绘画 画家 造型方法 作品 题材 发展期
  • 简介:近代艺术史学领域,从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解读近代美术与社会变革、文化建构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正在受到关注,以《点石斋画报》《良友》等上海画报为样本的个案研究已经取得若干成果,而针对北方地区综合报刊的专门研究则较为少见。19世纪60年代,天津成为北方最早向外国开埠的城市之一,又因其紧邻政治与传统文化中心北京的地缘形势,逐渐形成了华洋杂处、新旧混融的奇异世相。

  • 标签: 北洋画报 地区综合 史学领域 上海画报 个案研究 文化中心
  • 简介:书法是一门艺术,要学好这门艺术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笔。用笔包括执笔和运笔。执笔有沈尹默先生提出的捩、押、钩、格、抵五笔执笔法。这里不加讨论。先看看诸哲先贤对运笔一法的实践和理论。沈尹默主张腕、肘并悬,通过悬起的臂、肘来运动腕,通过腕的动动,使笔颖在墨迹的中线上行走。他在《马叙伦书法选》序言中解释腕肘并悬这个方法时说:“深信腕若不悬,即仅腕悬而肘不同起,则腕与未悬等,致令用笔使转不灵,无由尽意,安能使点画四面俱到,圆健流美。”

  • 标签: 执笔 用笔 沈尹默 运笔 书法
  • 简介:1.鉴藏的门类和特色美术品的鉴藏赏玩之风,渊源可追溯至很久远.但兴盛的状况,却以明以后为尤.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说》,曾列举了种种收藏赏鉴把玩之好,这颇能代表当时之好尚——“人之好骨董,好其可悦我目,适我流行之意也.充目之所好,意之所到,不先于骨董也,至骨董而好止矣”.入清,这种流行已久的赏鉴收藏之风更盛,而且门类和品种远比前代扩大,除了以往固有的品类,连蟋蟀盆、香料之类有特色的物品,也成了一些人热心收藏的物品,当时鉴藏的门类约略有以下几大类:一、绘画仍为鉴藏把玩的大宗.清朝建立以后,逐渐收集到不少前代流散的名作.历朝皇帝都喜好书画.康熙皇帝特别钟爱董其昌作品,乾隆则花几十年时间搜觅宋代马和之《国风图》,到手后庋藏于学诗堂,收到唐韩滉《五牛图》,又专门筑“春藕堂”收藏之.内府各类收藏品到乾嘉时已至为可观,因此才有《石渠宝笈》及《秘殿珠林》的大规模编撰.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董其昌 青铜器 乾隆 陆心源 景德镇
  • 简介:太文着重分析1868年至1999年,日本水彩画艺术发展和重新调整。在理论上,日本近代水彩画史应该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中的"脱亚入欧"运动,成为日本水彩画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关键一步。至此以后的一个多世纪,西方艺术的大潮予以日本压倒性的冲击,在绘画材料、技法、手段、题材、主题,尤其是观念上,与日本民族性产生碰撞,进而推动日本水彩画的前讲。日本水彩画的近代发展直接影响了20世纪整个东亚地区水彩画的创作与传播。

  • 标签: 日本水彩画 近代性
  • 简介:以“图画”的旧瓶盛装“美育”的新知,是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发轫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传统师徒相授制的教育模式与外来学校班级制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持久的“对话”,从而塑造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课程独特之形态。

  • 标签: 中国近代 学校教育 美术 图画 手工
  • 简介:所谓洋楼是鸦片战争之后,随着针对外国人反抗活动的增多,洋楼纷纷进入本围的租界地,达官显贵携家眷也来到天津租界,他们所建的花园别墅和西式住宅,便被统称为“天津小洋楼”。简而言之,“小洋楼”是中国人修筑的外国房子。

  • 标签: 天津租界 保护 建筑 风貌 地域 近代
  • 简介:一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自平安时代(794~1185)起,日本文化的全部优秀传统都在这里汇集,发展,流向现代。即使进入德川幕府将政治中心移往江户(今东京)的江户时代,在其初期,京都仍是全国文化的中心。当时还没有京都画坛或京派一说,因为京都是全日本的画坛。在这个意义上,京都画坛开始初具特征,是在江户中期以后。这时,江户不仅成为政治中心,在经济和文化上也都脱离京都的支配,不久培育出以浮世绘为代表的市民艺术,并且率先接受西方影响,成为日本近代文化的策源地。从而,日本出现了江户和京都两个文化圈。至江户后期的日本绘画,京都的圆山四条派以独特面貌登场,与江户流行的狩野派比较而言,被赋与京派这一称号。今天所言的京派或京都画坛可以说渊源于此。

  • 标签: 近代绘画 日本画 狩野派 圆山应举 江户 浮世绘
  • 简介:中国人的觉醒是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甲午海战至五四运动时期,个人的觉醒逐渐与民族的整体认同产生了密切的关联,个人的独立、自由成了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原型,被囚禁的人、沉睡的人的觉醒与反抗似乎成了整个民族命运的预言形式,同时也成了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最常见的主题。以人物为核心的艺术作品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郑振铎在他1932年出版的《插图本中

  • 标签: 近代 中国 视觉启蒙 人物形象 意象 个人主义
  • 简介:吴梅(一八八四—一九三九),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度曲谱曲皆极为精通,对近代戏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吴梅祖上虽以科目称吴中望族,然而自己的儿童时代颇不幸,三岁丧父,八岁嗣于叔祖为嗣孙,十岁丧母,十二岁始习八股文,十五岁初应童子试,次年再应童子试,提覆被斥。

  • 标签: 吴梅 童子试 秋霜 戏曲理论家 近代曲 词曲作家
  • 简介:中国近代建筑转型表现为三种面相:一是科学话语引介,包括引入学科术语,以工程学、材料学、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建筑学著作;二是制度建设,通过大学专科教育课程及留学培养本土建筑人才,并使建筑经营机构法人化、建筑法规西方化、建筑经营契约化等;三是民族话语的兴起,如中山陵。从清末新政到北洋、南京国民政府的多重制度变革,促成了由传统营造向近代建筑转型的第一步。其中所暗含以"科学""进步"为核心的西方话语始终影响着后续建筑师构建"现代中国"这一想象图景的进程。

  • 标签: 近代建筑 建筑教育 科学话语 民族话语 中山陵
  • 简介:杨柳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女子。看她的简历,从小到大获得各种各样的奖项,便可感知她的聪慧。她生于北方,却洋溢着南方女子无法比拟的婉约浪漫。她的画犹如她的独白,顺畅自然,透露着一种亲切感。那画里,满是她所触摸的生活细节,曼妙多姿,就像我们所感受的午后的阳光,和煦、温暖、静逸,充满生活的味道。

  • 标签: 生活细节 亲切感 女子 简历 聪慧 温暖
  • 简介:<正>实践是知识和智慧的源泉,任何艺术的创作都源于实践,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实践是行动,体验是心动。作为少儿认识世界、表现内在体验的一种创作活动,少儿绘画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对世界、对周围事物身心两方面的个性化体验,少儿美术创作就是一

  • 标签: 周围事物 内在体验 美术创作 创作活动 陈思思 指导教师
  • 简介:狄少英是一个很有成就的青年画家,自一九九一年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近30年的军旅生涯和长期的创作实践,使他的艺术情感不断升华。在他的感情世界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其作品取向总是与人民同在,与时代共进。

  • 标签: 解放军艺术学院 生活 青年画家 美术创作 创作实践 军旅生涯
  • 简介:我肯定一种东西,它高于人类的世俗生活和普通欲望之上,那就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我走过一些国家,也体验过处于不同文明中的人们对待事物的感情。精神生活对于许多国家和民族来讲,主要是依赖于宗教来建立和维护的。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构建了一套非常"升华"的系统,这个系统极大地满足着人们的心灵需求。

  • 标签: 精神生活 人性 世俗生活 情感 人类社会 精神世界
  • 简介:半年的毕业创作已告结束,在总结这次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时候,感到对以下两个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一是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需要良好的艺术修养。艺术本身是通过形象去认识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并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去寻找美的形式,以求最后创作的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美的感情和对美的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真正的艺术却并不是再现我们在生活中最初遇到的偶然事实。

  • 标签: 生活美 认识过程 毕业创作 创作过程 美的本质 现观
  • 简介:在南方,明华属高大个头。他性格粗犷,连汗毛都显出豪爽,海风大浪似乎把他当成岸边的岩石雕凿。因此,他的画透出他的性情,纤细柔弱和小家子气决不与他沾边。早些年,从他的作品里,我就读懂了他。那时,他主要画水粉画,也画油画。现在,他主要画油画,也画水粉。明华生长在海边,他的画题来自他不可离弃的生活环境,海岸岩礁便是其一。一年四时、晨

  • 标签: 当代艺术 性情 艺术家 生活环境 油画语言 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