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本土传统戏剧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以性别批评理论,从母道崇尚和女性表现、圆美意识和环性思维、柔刚学说和性别之间三个方面就老子学说与本土戏剧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老子学说 本土戏剧 中国 戏剧文化 性别批评理论 女性表现
  • 简介:道德》蕴含了老子丰富的美学思想,其中不乏许多被我们后世推崇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通过对老子思想核心范畴—"道"的分析,浅谈老子"文不多释、情不多欲"的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老子 音乐 美学
  • 简介: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中最关键的命题“大音希声”不断的被注者予以新的诠释。由于不顾及《老子》的整体思想,这些诠释往往脱离全书主旨和作者本意,使人无从把握《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所在。本文通过对《老子》及其有关资料的研究,意在指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非乐,并对其它观点加以分析,兼与墨子的非乐思想比较。

  • 标签: 《老子》 大音希声 非乐 愚民 墨子
  • 简介:《音乐研究》发表了我论南音“谱”的三篇论文:《南音“谱”二题》载于1990年第3期,《论“梅花操”》载于1992年第3期,《论“走马”、“四时景”和“百鸟归巢”》载于1994年第4期。本文是论南音“谱”的第四篇。三曲同宗宗曲不凡这三套南音“谱”(器乐...

  • 标签: “拍” 二分音符 《醉太平》 采茶歌 音乐材料 音乐表现
  • 简介:当代道乐韵大多来源甚古,但至今仍不明其历史源流之详情。本文运用文献稽考和古今互证之法,择要分析唐代产生的韵曲目在当代运用的现状特点,进而分析其产生年代和发展演变的轨迹,籍以弄清现存道乐保存传统的程度及其历史价值,为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和资料。

  • 标签: 道教 经韵 唐代 现状 历史 考证
  • 简介:1、1990年7月25日,IMS第四届研讨会(大阪)上发言2、1998年7月8日,在全国首届旋律学研讨会分组讨论会上发言。

  • 标签: 名家 1998年 IMS 讨论会 旋律学
  • 简介:《乐律吕通解》与《乐或问》是汪绂撰写的两部乐律学著作,均设卷讨论诗乐谱。因《乐或问》成书晚于《乐律吕通解》,收录的诗乐谱种类与谱式更为丰富,故文章主要以《乐或问》中记录的诗乐谱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从乐谱来源、四种谱式的特点,以及汪氏的诗乐观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认为二书中记录的乐谱是一份重要的诗乐谱,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诗乐谱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标签: 汪绂 《乐经或问》 《乐经律吕通解》 诗乐谱 琴谱 笙谱
  • 简介:“孩子三岁时,我很清楚怎么做爸爸,也很清楚会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小孩。而八年后,我再也没有自信知道女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爸爸。”

  • 标签: 台湾作家 教育 杨照
  • 简介:“六”之《乐》,先秦多称《乐》。历来研究者争论极大,问题涉及有无、性质、内容诸多方面。从史料出发,研究国学名家刘师培、章太炎、钱穆、陈登原、张舜徽、杨伯骏、刘起钎、李学勤八家论《乐》文字,遍加案语,考据驳正,辨章流别,以明异同;精金美玉,偶有闪现,披沙拣金,表而出之。探讨《乐》失传原因,还原《乐》研究概略。

  • 标签: 乐经 刘师培 章太炎 钱穆 陈登原 张舜徽
  • 简介:河北省赵县范庄龙牌会的唱作为当地百姓民间信仰的重要表征,与龙牌会的各种类宗教仪式活动紧密结合,成为通神、娱神的重要手段和营造信仰氛围的重要方式。对唱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这种民俗文化及其价值,从而更好地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 标签: 龙牌会 唱经 词曲特点 演唱方式 伴奏 传承
  • 简介:<正>一追溯梨园行里的"励科"在梨园行的早期就已有了文化经纪人的雏形,在前清时代,一个戏班的演出运行离不了各个环节,在戏班与外界之间有专人负责打点、沟通、解决问题。在齐如山的《国剧艺术汇考》中有记载,"至于这行人之由来,则有两种,一是戏界人不能演

  • 标签: 梨园行 齐如山 京剧知识词典 余叔岩 文武总管 旗把箱
  • 简介:<正>人是会思想的动物,不独在理性的状态下清醒地思想,而且也会在睡梦中放荡地思想,甚至发出自慰的呓语。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本我"的显现中最真实的内心取向。安徽省宿州市坠子戏剧团演出的现代戏《人生配方》,让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的呓语情状,所表现的就是当下某类都市人群的呓语现象,把特定人群的这种生存状态真实地袒露在我们面前。

  • 标签: 坠子戏 生存状态 本我 都市人群 聪明误 举世震惊
  • 简介:<正>《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引发新闻集团旗下多家报纸采用非法、不道德的的手段获取消息的做法曝光,某些媒体的沉沦,使得公众在震惊之余不禁质疑其道德责任和职业伦理。本文将借助"波特图式"对《世界新闻报》失踪少女窃听事件以及一系列类似的媒体道德缺失现象进行剖析,探索其形成根源,从而明确即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新闻媒体的选择也必须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强化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媒体生态势在必行。

  • 标签: 波特图式 道德缺失 世界新闻报 舆论监督 英国《卫报》 默多克
  • 简介:龙应台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代女作家。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3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2008年担任香港大学教授,并荻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2010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

  • 标签: 龙应台 英美文学 现代女作家 美国堪萨斯州 富豪榜 人文学者
  • 简介: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道德教化可以凭借“美”的力量,人们相信“乐之者”会比“知之者”与“好之者”更容易被感化,相信对于审美的自觉体认,可以使与之相连的道德感染力远远超过理性的认知和律治的强化,因此,道德与文艺结缘,

  • 标签: 中国古典戏剧 道德教化 审美意识 传统观念 “美” 感染力
  • 简介: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所说:“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孔子和柏拉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一,孔子的治国理想在魏国遭遇失败,同样柏拉图的治国理念在叙拉古受到排斥。其二,孔府和柏拉图学院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即培养未来政治家。通过寻找和比较所谓“轴心时期”的历史事实,证明他的这一说法有充足的根据。

  • 标签: 柏拉图 孔子 道德观 音乐 雅斯贝斯 治国理想
  • 简介:最近,黄磊主演的《小别离》正在热播。这部关于青春期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黄磊在剧中的父亲形象与现实的他并不同,但有一个观点是相同的,就是亲子关系正如剧名一样,也是龙应台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 标签: 黄磊 北京电影学院 橘子红了 夜半歌声 随笔集 表演系
  • 简介:针对近年来音乐学术领域愈演愈烈的抄袭剽窃、自我复制等现象和专业图书出版质量下滑等问题,2003年4月10日,中央音乐学院、人民音乐出版社、《光明日报》文艺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以“严肃学术纪律和学术规范,建设优良学风和文风”为主题的“学术道德建设问题”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多个单位的四十余位代表应邀到会。其中,16家音乐理论期刊编辑部派代表出席或以书面发言形式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 标签: 学术道德建设 音乐学术 音乐教育 抄袭剽窃行为
  • 简介:陈美龄斯坦福大学博士、歌手、随笔家、小说家、大学教授及日本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基金协会大使等。以《原野牧歌》《假如》《爱的咒语》《旧日的恋情》《归来的燕子》等歌曲,走入大众视野。1985年曾应宋庆龄基金会邀请,在6万人的首体举办个人演唱会。

  • 标签: 陈美 歌手 宋庆龄基金会 育儿 游戏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