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作者: 何筠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传统戏曲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其表现之一就是剧种危机,主要体现为剧种的消亡。剧种的消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显性消亡。全国剧种上世纪五十年代有317个,八十年代初有360多个,而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剧团,能够进行专业及业余演出的大概有200多个,也就是说,近20多年有100多个剧种已经消亡。例如戏剧大省山西的剧种由49个减少到28个,几乎每年消亡一个。另一种是隐性消亡。就是剧种还在,甚至剧团还很多,演出甚至还很繁荣,然而剧种的个性却在迅速消失或者被同化。探讨剧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其走出困境的可能性,无疑对传统戏曲走出困境有着重大的意义。导致剧种危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剧种自身艺术个性的消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几年来,中国戏曲正面临一次深刻的“危机”。尽管对“危机”含义的解释和理解各不相同,对有无“危机”的问题也很难得出一致的看法,但有一点至少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戏曲受到了社会的明显冷落。剧团的创作难、演出难、戏曲论文发表难、戏曲著作出版难,使戏曲界的相当一部分同志产生了一种危机感,甚至失落感,这是敢于正视现实的戏曲工作者都应该看到的严峻事实。

  • 标签: 戏曲创作 戏曲危机 中国戏曲 著作出版 戏剧理论 戏曲理论
  • 简介:复兴是历史的叙事,回顾美学几度冷暖起伏,当下多种对"美学复兴"的不同描述与价值倾向以及在"后学科"和"后理论"状况下,学科性危机是在后现代多元化与过渡性中出现的悖论.应对策略为:进出于学科边界内外.以人类审美活动为基本研究对象划定的美学边界的存在为前提,方谈得上进出,在学科内,把边界划得更细、更严,范畴概念更明晰、确定,特别是在真善美三分上把美学与真理认识、伦理道德及日常生活严格区分开来;在边界外,路子走得更宽,介入广泛的文化批评与社会批判,实践地"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好准备".

  • 标签: 美学 复兴 学科性 危机 学科边界 日常生活
  • 简介:在当代消费文化的笼罩下,影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式,对于影像的消费开始取代以往的文学消费,这对文学叙事的内外部特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叙事对影像叙事的寄生与迎合中,逐渐丧失了其独特精神内核和表达方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与影像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样式,他们各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内在品质。如果文学叙事舍弃了文学性的追求,不仅不利于文学的发展,影像叙事的发展也丢失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艺术来源。

  • 标签: 影像消费 文学叙事 影像叙事
  • 简介:《戏剧丛刊》2008年第二期至第四期,先后刊登了侯宏先生和王纪涌、于利平先生的文章,就戏剧危机和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敬佩各位的心智和热情,也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叹,不敢用商榷这样的字眼,只是想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 标签: 继承与创新 戏曲 戏剧危机
  • 简介:王晓红在《戏剧》(2011.3期)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多元文化”一方面使得台湾戏剧以巨大的包容性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另一方面,潜藏其中的文化认同危机.对与国际性接轨的一味寻求也给台湾戏剧的发展带来了危机。文章分两部分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文化认同危机 戏剧发展 多元文化 台湾地区 当代 《戏剧》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成人教育却面临着生源质量、学校办学理念偏差等问题而致使教学质量一路下滑,从而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本文在研究以上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成人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对策
  • 简介: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政府单方面向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提出中国南海裁决的报告出炉,在中国南海提出争议的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的问题.中国政府重申:在领土问题与海洋划界争议上,中国不接受任何第三方争端解决方式,不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领土争端的解决方案,不接受菲律宾单方面提出南海主权的所谓仲裁案.这一事件再一次体现出不管是历史上的镇海战役,由中国人民为了国家领土和海洋主权与法国老牌帝国主义侵略的殊死搏斗;还是今天的菲律宾政府受美国的指使与蛊惑所提出的中国南海的主权要求,都是一场中国古今历史关于海域主权问题的重要外交事件.

  • 标签: 历史画卷 镇海 保卫战 中国南海 危机 创作
  • 简介: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一度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剧种——川剧日趋边缘化,其生存的空间萎缩,尤其是舞台表演艺术的传承更令人担忧。据2006年5月《四川日报》的一则消息报道,川剧演员的断档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挠着川剧艺术的发展,拿目前全省发展较好的剧院来说,生旦净末丑5个戏剧行当,至少有一半处于“真空状态”,尤其是年轻的花脸、丑角演员能挑大梁的人很少,行当不齐已直接影响了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的恢复排演。

  • 标签: 川剧艺术 行当 花脸 优秀传统文化 舞台表演艺术 《四川日报》
  • 简介:《中国京剧》特邀主持人和宝堂:今天由《中国京剧》杂志社和北京戏校联合主办一期“京剧沙龙”。主要是研究一下我们京剧的百年大计,即“戏曲学校向何处去?”的问题,题目似乎很远,其实很近。说好听一点,教育是我们振兴京剧的关键,说难听一些,弄不好,很快就要有“狼来了”的危险。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所以我希望广大读者都来关心一下这个问题。

  • 标签: 戏曲学校 戏曲教育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戏校 人才培养
  • 简介:全球性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各经济体无一例外的放缓了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国际经验看,每次危机似乎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文化产业在危机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总能给国家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力量。本文主要通过借鉴美国和韩国在危机时期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现状,在经济不景气的特殊阶段发展文化产业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繁荣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若措施得当,我国文化产业可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崛起,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 标签: 金融危机 文化产业 国际经验 科学发展
  • 简介:"吴桥是中国,也是世界杂技的摇篮……",这是1990年9月2日法国"明日"杂技节主席莫克莱尔在参观完吴桥杂技学校后,有感而发留下的题词,一语道出了吴桥杂技在中国和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两年一届已办了七届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使吴桥的影响越发深远。近年来,到吴桥招收杂技演员和选送学员的国内外杂技团体和个体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到1999年的14年间,全县已为国内外杂技团体输送各类杂技人才1230多人,仅吴桥县杂技艺术学校就输送了240多人,但仍是供不应求。

  • 标签: 办杂技 吴桥县热 杂技学校
  • 简介:近代中国,在饱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掠夺、奴役、宰割之后,中国人开始觉醒并奋起反抗。为了寻求救世良方,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出国门,接受科学、民主思想,从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及其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及其美育的思想基石,亦引领了中国现代舞蹈教育的方向。民国时期的前二十年,是中外舞蹈文化交流频繁的年代。学校舞蹈的教育理念与内容亦主要来自外国的影响,甚至所用教材,大多为编译作品。但是,它们的教育主旨都和"救国强国"紧密联系。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舞蹈教育开始纳入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之中。外国土风舞、儿童游戏舞、欧美交谊舞、新编儿童歌舞、体操训练、健身舞、模仿动物舞以及各种舞蹈步伐都被纳入教学内容,并且有一些为儿童与学堂编撰的舞蹈教材出台。在这一普及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运动中,最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是黎锦晖,他的校园歌舞教育理论与实践,创造了新型的校园美育的示范,亦建设了具有民族特色与儿童特点的校园教育艺术。民国时期的学校舞蹈教育——虽是一段被封存的历史,却奠定了中国现代舞蹈美育的基础。

  • 标签: 民国时期 学校美育 舞蹈教材
  • 简介:[会场。扩音机里一位领导的讲话声音“下面,由少先队女向来我西江乡工作的转业军人献花……”[响起了队鼓声和军号声,接着是少先队自们合唱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标签: 学校 个人 转业军人 共产主义 少先队 扩音机
  • 简介:班主任是班级的舵手,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各科目教师与学生间的纽带和桥梁,艺术类中专学校作为职业教育有它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其次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上是初中和小学基础,再加上艺术类中专学校是寄宿制,需要一天二十四小时监管,班主任的能力、精力、耐力都要经受极大的考验。班主任必须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下面我谈些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和同仁们共同商榷一下如何搞好艺术学校班主任工作。

  • 标签: 班主任工作 艺术学校 中专学校 职业教育 文化水平 思想动态
  • 简介:雅克·勒考克(1921-1999)是国际戏剧界公认的“我们时代最能给人带来灵感的戏剧教师”。勒考克的国际戏剧学校创办于1956年。勒考克在那里孜孜不倦地教学,直到1999年去世为止。应该承认,在我们中国的戏剧界甚至戏剧教育界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勒考克和他的国际戏剧学校。更没人看到过勒考克的戏剧作品。但是勒考克的影响还是通过他的学生弟子带给了我们中国的观众。

  • 标签: 戏剧学校 国际 1956年 1999年 戏剧作品
  • 简介:传统手工制作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一些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发展以及传承面临严峻挑战,而高校艺术教育是发展与传承传统手工制作艺术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传统手工制作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融合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传统手工制作 高校艺术教育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