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作者: 郭维刚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说:“现代百姓们一提起京剧就知道是国粹,是一个高雅艺术。这也是我们国家及社会各界大力扶植弘扬的结果,而社会对于京剧的认可和认知也是我们的幸运。京剧现在已经站在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上生存着。”然而,像老一辈人不认同周杰伦、李宇春一样,年轻一辈,也很少有人喜爱京剧。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文化消费群的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时间:1234年至1282年地点:平阳人物:忠都秀——平阳大行乐艺人(青年、中年、老年)。今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上记载'尧都见爱大行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中心人物旷义——乐户艺人,忠都秀的丈夫(青年、中年、老年)亚都秀——忠都秀的女儿小都秀——忠都秀的孙女旷慧——乐户女儿张德好——约元中期在世。以搬演杂剧知名于世。今存山西万荣县孤山风伯雨师庙元代戏台前石柱刻石云:'尧都大行乐人

  • 标签: 乐忠秀 大行散 散乐忠
  • 作者: 凌晨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戏曲打击乐又称“武场”,与“文场”(指吹、拉、弹、等各种管弦乐)相对,共同组成“场面”(各种伴奏乐器的总称,也是戏曲乐队的别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昆剧《手记》京剧《欲望城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戏曲改编莎士比亚戏剧比较成功的两个案例。然而,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两剧在艺术呈现上是迥异的《》剧基本遵循昆剧传统,即使有所创新也是在中国本土戏曲传统之内互相借鉴;《欲》剧则大大地突破了传统,借鉴了戏曲之外的话剧、电影、舞蹈等现代艺术元素。

  • 标签: 欲望 手记 文章 莎士比亚戏剧 戏曲改编 艺术元素
  • 简介: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康熙萬壽雜劇》是鄭騫先生在1936年以賤價購入的,原無總書名,現書名是鄭先生根據書中内容所定的。該書本身是一個殘卷,據現存十三齣的内容來看,這部雜劇是專門爲康熙六旬壽誕而創作的。劇中對康熙一生的豐功偉績作了全面總結,對其文治武功極盡歌頌:康熙平叛的勝利,使周邊屬國臣服,以及康熙尊崇理學,重視選拔人才,重視農耕,减免徭役等,劇中還對康熙的博學多才睿智超群予以頌揚。這部雜劇有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它在每齣的正文之前均有短序,序後則以一小段文字來述明大義。全劇採用虚實結合的方法,以古喻今來歌頌康熙政績,並借助唐參軍戲中的插科打諢來調劑場上氣氛。

  • 标签: 康熙萬壽雜劇 萬壽慶典 文治武功
  • 简介:《中华戏曲发展论》是谭源材(原艺术研究所所长)最近出版的一部新作。由于该书是围绕戏曲发展结成的文集,自然使我联想到他1993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学论稿》,在重读了一遍后,对两本书的的主旨结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两本书都是研究中国戏曲发展的理论著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国古典戏曲学论稿》简称“论稿”。

  • 标签: 戏曲发展 中国古典戏曲 理论著作 中国戏曲 艺术研究 曲学
  • 简介:人物:孙伯龙——男,38岁,枣庄薛城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时任鲁南军区副司令、运河支队首任支队长、峄山支队支队长。

  • 标签: 黄埔军校 支队长 军区
  • 简介:中國古典小説戲曲在18世紀由國耶穌會士陸續翻譯成法文,與經典、詩詞等同步傳播至歐洲,成爲西方瞭解探索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文明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三百餘年的國漢學史上,中國古典小説戲曲的翻譯呈現出此起彼伏的狀態。起初,作爲漢學家熱情追逐的對象,小説戲曲不僅能幫助瞭解中國古代社會、文化,更被視爲研究漢語的素材庫;20世紀以後,它們纔逐漸在國的中國文學研究中擁有了相對獨立的地位。

  • 标签: 法國漢學 小説 戲曲
  • 简介:”,即“法相”,主要是指京剧(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的“亮相”。大家知道,“亮相”是属于表演时的一个程式动作,是演员在唱念做打的表演过程中,告一段落时,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一个停顿。这一停顿可不简单.要求演员将手、眼、身、步统一协调到一个准确、均衡、美观的动作中去。通过这一塑像式的姿态.能充分显示台上人物的外部精神内在心理的双重状态。“亮相”做得不准、不稳、不美.就会大大削弱舞台演出效果。

  • 标签: “法” 程式动作 表演过程 演出效果 唱念做打 相对静止
  • 简介:舞台艺术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的综合体,舞美设计则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剧艺术二度创作中充分运用舞美设计艺术,不但能给观众带来最美的艺术享受,同时能够促进戏剧情节发展,营造戏剧氛围,以及对戏剧艺术观赏价值的提高等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整体构想 导演 创意 戏剧艺术 视觉艺术 舞台艺术
  • 简介:〔阴阳〕是沪剧唱腔的簧腔类曲调,它的渊源是苏滩(苏剧的前身)的〔太平调〕。〔太平调〕有“男平调”、“女平调”之分(当时的生旦角均由男演员扮演),扮旦角者谓“阴面”,扮生角者谓“阳面”。沪剧在滩簧时期将〔太平调〕吸收融化运用于《庵堂相会·盘夫》中“问叔叔”一段男女声对唱,故名〔阴阳〕。〔阴阳〕曲调清新激扬,华丽明朗,旋律起伏较大,多为高起渐落,婉转流畅;音域宽广,节奏稳健,在句中有衬字运腔,其特点是字稀腔窄;速度有适中、稍慢等几种,节拍为一板一眼(2/4),曲调基本情绪是亲切、温顺、

  • 标签: 庵堂相会 男女声对唱 主胡 男演员 运腔 丁是娥
  • 简介: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素有“大唐诗国”之誉,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就有一千三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歌,唐诗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朝代更迭、世境巨变,但时至今日唐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 标签: 《全唐诗》 音乐表现力 《琵琶行》 散论 诗歌发展 文化遗产
  • 简介:清代戲曲價值大而研究者少,下筆易而突破難,關鍵問題是研究資料難以搜訪。儘管經過衆多學者的不懈努力,資料搜集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相對於清代戲曲史料的總量而言,還有相當多的見史料有待發掘。目下的史料整理,仍難以滿足研究者的需要。鑒於此,本書編者承前賢時彦之餘緒,計劃編纂一套《清代見戲曲史料彙編》,分爲《詩詞卷》《方志卷》《筆記卷》《小説卷》《詩話卷》《尺牘卷》《日記卷》《文告卷》《圖像卷》等,將依次推出,以期對清代戲曲的整體研究有所助推。已出版的《詩詞卷·初編》《詩詞卷·二編》,共收録清代600餘位作家的2576題(4000首左右)涉劇詩、詞。本編爲《方志卷·初編》,共使用方志320餘種,搜得涉劇(含伎藝表演)内容1636則,資料涵蓋25個省。所收見戲曲史料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頻繁的節令慶典、密集的廟會祭儀與戲曲、歌舞等伎藝表演的密切融合、互爲作用。村鎮必有廟,有廟必有祭,有祭必有會,逢會必演戲,已成爲傳統社會民間生活之常態,這大大提高了戲曲的地位,甚或有人將戲曲與被奉爲儒家經典的《詩》等量齊觀。二是戲曲、歌舞、雜耍等表演伎藝的多層面載述。在伎藝表演方面,如鐵花、橋燈、龍舟、抬垛、緣竿、猴戲、説平話、跳脚舞、跳端公、秧歌、節節高、雲車等,均曾涉及。在戲曲演出方面,清戲、囉囉腔、梆子腔、南腔、昆腔、弋陽腔、秦腔以及採茶歌、花鼓戲、影戲等各類戲曲及地方聲腔的生存狀態與活動場景均有載述。在演出場所方面,有各神廟前戲臺(或戲樓)的演出、搭臺演戲、在船上或水面演劇等。在戲曲班社的運作方式上,主要有熱心人士'醵錢演劇'、農民主動凑錢演戲、商賈富豪(6流出資演戲、靠演出基金盈利所得支撑演出等形式。三是在劇目著録�

  • 标签: 清代 方志 戲曲史料 學術價值
  • 简介:—百年来,一个秦腔剧团能为世人所推崇者,一个是它的优秀剧目,一个是优秀演员。一百年间,演员随时光流逝者众,唯有优秀的剧目,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依然活跃在当今的秦腔舞台上。在观众十分熟悉的易俗社大戏中,《三滴》应是流传久远、影响至今的当红第一剧目。

  • 标签: 《三滴血》 演出 秦腔剧团 剧目 演员 易俗社
  • 简介:古琴曲《广陵》作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能够在中国广泛流传,其主要原因是该曲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特色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陵》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古琴曲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巧妙的调式安排以及丰富多元的音乐主题;而《广陵》的文化内涵则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人民反抗暴政的歌颂以及对于魏晋时期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同时,古琴曲《广陵》也展现了魏晋名士嵇康个人超凡的音乐造诣。

  • 标签: 古琴曲《广陵散》 演奏特点 文化底蕴
  • 简介:重量弹奏是现代钢琴演奏技法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核心是重量通达。重量弹奏应用于钢琴演奏之后,由于整个身体都处于放松协调的状态,为充分发挥手指的灵巧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 标签: 重量 支撑 转移 训练 运用
  • 简介:2016年12月3日晚,受北京文史馆、长安大戏院之邀,百年易俗社经典名剧《三滴》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火爆上演,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2017年1月8日,应《今日中国》杂志社澳大利亚东方歌舞团邀请,易俗社首次将秦腔经典传统剧目《白蛇传。断桥》带到异国他乡,受到外国友人、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

  • 标签: 北京长安大戏院 《三滴血》 《断桥》 秦腔 悉尼 《今日中国》
  • 简介:近年来,国家各项传统戏曲扶持与保护政策连续出台,传统文化与传统戏曲的价值日益凸显,戏曲文化繁荣局面即将来临。众多戏曲院团抓住机遇,挖掘整理了一批能代表本剧种艺术特色、美学价值,彰显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的经典剧目传承并加以整理复排,使众多优秀传统剧目重现于观众眼前。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关于优秀传统剧目传承与复排的评论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 标签: 传统戏曲 《三滴血》 传承 青春版 传统剧目 保护政策
  • 作者: 高杨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中国人普遍地了解西洋击打乐器,掌握西洋击打乐器的历史并不太久。但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西洋击打乐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在现代人的音乐创作中,击打乐器的运用以及其在现代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总结分析一些必要的演奏方法,必将有利于自身演奏水平的不断提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