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铁嗓钢喉文武兼备我的父亲李宗1913年生于天津,幼年家境贫寒。我爷爷30多岁就去世了,父亲刚十三四岁就不得不辍学在外打工养家。

  • 标签: 父亲 怀念 文武兼备
  • 简介:我印象中的李萍是一个极具艺术禀赋的人。她不是科班出身,但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无数个令行内行外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如《痴梦》中好吃懒做、嫌贫爱富的崔氏,《金玉奴》中娇嗔可爱、善良果敢的金玉奴,《雷雨》中曾使周萍视为生命绿洲、栖身之地的四凤,

  • 标签: 京剧 表演艺术 艺术作品 《金玉奴》
  • 简介:本世纪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符号学这门曾经波其倡导人、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称之为囊括一切的新兴科学在西方学术界迅速传播开来,不仅在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领域里站稳了脚根,而且在某些国家快得令人惊奇地排斥了传统研究方法而跃居霸主地位。在戏剧研究领域里,符号学当然也毫无例外地占领了阵地,成为一门最年轻、最活跃,

  • 标签: 戏剧研究 科学领域 西方学术界 六十年代 语言学家 霸主地位
  • 简介:1980年春节前,我通过文化部在全国招收演员的考试,由广州京剧团调回到阔别十一年多的北京京剧院,分配到二团工作。二团是由老、中、青演员共同组成的演出团,老艺术家有吴秋、李万春、姜铁麟、王吟秋、姚玉刚、邓德芹、冯玉增、陈世鼎、殷金振等,

  • 标签: 吴素秋 老师 感恩 北京京剧院 春节前 文化部
  • 简介:在京剧舞台上,曾经涌现出40多出关羽戏,还不算关羽屈居配角的《打督邮》《三顾茅庐》《张松献地图》以及神话戏《青石山》等。因关羽戏很受观众喜爱,甚至还创造了一个新的行当——把专演关习习的演员称为“红生”。

  • 标签: 《千里走单骑》 关羽 写情 《三顾茅庐》 神话 配角
  • 简介:茵是著名红生表演艺术家李洪春先生的女儿,幼人中国戏曲学校,从师于玉蘅、程玉菁、赵桐珊(芙蓉草)、黄咏霓(雪艳琴)等名家学旦角。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福州军区京剧团,后转入上海京剧院。1983年调人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二十年来,经她编辑的戏曲盒带不下500多

  • 标签: 李素茵 《京剧大典》 京剧演员 唱片 演唱特色 艺术风格
  • 简介:首届艺术节期间,北路梆子《我的挠羊汉》在山西大剧院小剧场上演。这是一部充满了地域风情的戏,挠羊的场面,以及朔风、窑洞、槐树、枝桠与天空稀疏交错的背景都构成了一种粗犷的地域表达,这与忻州'晋北锁钥'的地况地貌相吻合。绵绵、青青、愣愣三个人,从民国一直演到改革开放以后,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一生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悲欢离合,聚散有定。青青与绵绵有情,愣愣心仪绵绵,又对青青有救命之

  • 标签: 义纠缠 情义 戏曲结合
  • 简介:刘再复在《读书》(2009.12)上刊登同题文章,文章提出了把文化划分为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的观点,此观点是受到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启迪。原形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原质原汁文化,即其民族的本真本然文化;伪形文化则是指丧失本真的已经变形变性变质的文化。每种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风浪颠簸中都可能发生蜕变,考察文化时应当正视这一现象。应用原形、伪形文化区分的视角观察中国文化,我们会发现,

  • 标签: 民族文化 原形 《西方的没落》 《读书》 斯宾格勒 中国文化
  • 简介:萍老师是陕西省京剧院的荀派花旦名角。2013年12月15日,我有幸认识了她。那天我去拜望来陕的孙毓敏老师,意外地见到了李萍老师。在一间20平米的房间里,

  • 标签: 良师益友 京剧院 陕西省 老师 孙毓敏 花旦
  • 简介:秋老师是我的偶像,是我的榜样,是我心中最高的艺术家,是最善良的女人,是最美的女人。

  • 标签: 吴素秋 老师 偶像 艺术家 女人
  • 简介:2016年4月5日,我参加吴秋大姐的告别仪式归来,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忆起往日的姐妹情深,眼泪竟止不住地流淌。

  • 标签: 吴素秋 姐妹情 仪式
  • 简介:文化与城市发展和旅游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并没有首都或中心城市的显要地位,但是仍然利用自己某些特有的因素来塑造一个整体的城市文化形象,拓展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浙江绍兴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江南著名的水乡,水是绍兴的文化灵魂之一。本文尝试从绍兴城市水文化资源的形成来探索一个城市背后的集体记忆,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文化精神和社会认同。然后,试述这种城市文化和社会认同,如何在现代的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作用,建立绍兴特有的文化形像和品牌。

  • 标签: 文化空间 文化资源 水文化旅游
  • 简介:没有文化,没有外界事物的闯入,没有上下文的影响,城市就会孤立自在,关闭所有的门,拒绝人的进入也拒绝故事的进入。也许生活只不过是一个不成功的导演,把演员把故事把时间在舞台上耗尽,变成残片让每个观众带走。

  • 标签: 有文化 城市 上下文 故事 事物 自在
  • 简介:事物之永恒,是与生殖和衰亡之间彼此的更迭交替联系在一起的……威廉·哈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汤之《盘铭》①对着任何活着的人谈论他的死亡,无论如何都是最令人不愉快的话题。死亡的恐惧始终笼罩着人类,不论对于人类肉体或人类文化来说都是这样。人们热爱生命,...

  • 标签: 旧事物 新事物 中国文化 文化现象 昆曲 人类文化史
  • 作者: 刘洪丹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基层群众文化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民智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基层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不能在这两个战略的实施中“缺席”。文化工作者也越发清楚地认识到,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农村的文化大院,这些年来实际上是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我从艺的二十多年中,我演过很多角色。然而在《女驸马》剧中我扮演的冯珍,胜过我几个获得好评的剧目中的角色创造。这首先取决于我对剧本的正确理解,以及学习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表演,主要是在人物内心世界上做文章。众所周知,《女驸马》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要演好剧中的冯珍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下一番苦工夫才行。如何把握冯珍的贤娴、聪明、机智、德才兼备等一系列在剧中性格的体现,这除了要有深厚的艺术才能和唱、念、做扎实的基本功底外,更主要是要把握人物性格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

  • 标签: 《女驸马》 人物内心世界 表演艺术家 经典剧目 人物性格 角色创造
  • 简介:2010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评选工作日前完成全部评选程序,“公共图书馆现代科技应用研究”等3个设定课题和“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等10个自行拟定课题获得立项。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是国家财政资助、文化部今年首度实施的项目,

  • 标签: 文化科技 文化部 国家 信息管理系统 文化活动中心 评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