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论述了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媒体形式的改变,是基于技术发展的需求,更是观众对获取信息平台的不断进化的需求,继而决定了新闻演播室舞美灯光设计理念的变革。融媒体语境下全景大制作时代,舞美灯光设计的精、准、细,是首要的,而不是奢华的装修。但打破现有的空间思维概念,跨界思维的视觉艺术也许会给未来的融媒体新闻演播室的舞美灯光带来全新的设计理念。

  • 标签: 媒介融合 变革 信息量 技术 融合 奢华
  • 简介:微电影代表了人类视觉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比之于传统电影,微电影创作门槛极低,这就为普通大众参与微电影生产提供了条件,为社会各群体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重要平台。不过不容忽视的是,微电影在当前的发展中又遭遇到各种垄断资本的重重绑缚,这就要求微电影创作者们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资本的夹缝中寻找其内在的裂隙,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微电影的文化作用。

  • 标签: 微电影 视觉文化 文化权力
  • 简介:主持人是现代文化语境下一种典型的职业形态。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影像统摄的时代,图像导引着人们的视觉,支配着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通道。“读图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其他符号作用的衰减。笔者以为,电视作为视听结合的产物,其魅力决不仅仅局限于图像符号,还在于其声音符号的解释力和感染力。

  • 标签: 文化语境 语言艺术 播音主持 “读图时代” 图像符号 21世纪
  • 简介:在整体经济增速趋缓时,中国的电影产业却发展迅速。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通报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电影总票房已达440.69亿元,较2014年的296.39亿元增长48.7%。电影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介的传播和全球化的背景,而近几年兴起的粉丝电影则与新媒介语境中的青年亚文化密切相关。亚文化是相对于主导文化而言的次文化,青年亚文化则是"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

  • 标签: 青年亚文化 主导文化 总票房 次文化 媒介技术 网络小说
  • 简介:有幸作为电影频道外聘审片专家和“百合奖”评委,使我得以观看了2006年度几乎所有的电视电影作品。我像走进了绮丽的群山之中,那些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自成风光,各为景象,显示出电视电影的风格群落和总体成就。要准确地估价2006年电视电影的艺术成就,应把它置于当下的社会大语境和文化大背景下来考量它的得与失,考察它的现象与走向。

  • 标签: 电视电影 语境 印象 书写 自觉 电影作品
  • 简介:有幸作为电影频道外聘审片专家和百合奖评委,使我得以观看了近期几乎所有的电视电影作品。我像走进了绮丽的群山之中,那些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自成风光,各为景象,显示出电视电影的风格群落和总体成就。

  • 标签: 电视电影 印象 书写 自觉 语境 电影作品
  • 简介:旅游宣传片在景观的呈现中,体现了知识性宣教、现代性认同和唯美性表达等叙事特征,不仅有效地将大量的观众转换为游客,而且为观众预设了视觉图式。观众在真实的景观面前,需要超越旅游宣传片视觉图式的局限,以自由的欣赏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

  • 标签: 旅游宣传片 现代传媒 叙事特征
  • 简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突破了动漫和游戏二者各自依其本体的孤立式存在与孤立发式展,为二者的深度互融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近距离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动漫、游戏三者之间,有着先天性的彼此交融的模因,尤其是在后现代,

  • 标签: 互联网 游戏 动漫 语境 近距离 可能性
  • 简介:当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滚滚浪潮汹涌而来之时,当好莱坞大片在全球化霸权主义扩张席卷中国电影市场的时候,当中国已经加入WTO之后,中国电影的命运便和全球化语境息息相关了.

  • 标签: 全球化语境 中国 西部地区 电影市场 发展策略 民族特性
  • 简介: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意识形态在影片本文的缝合与反缝合、掩蔽与去蔽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这些变化与后工业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与塑造是息息相关的.一、新型的意识形态腹语术阿尔都塞在他的重要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了全面的论述.

  • 标签: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后现代文化语境 电影叙事 人的异化 社会文明 阿尔都塞
  • 简介: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Newmeida)概念。之后,新媒体凭借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等技术支持,依托各种传播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催生了新媒体传播这一新的传播语境。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也衍生了新的传播模式。

  • 标签: 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传播 传播模式 数字技术 移动技术 现代科学
  • 简介:电视模式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的可复制性,给电视节目的全球流通创造了条件,也为当前电视产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全球市场中,电视节目的竞争正逐渐转变为节目模式的竞争。近年来,中国本土的电视节目逐渐浮出水面,也有的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但总体上来说,大部分节目都是“拿来主义”、“换汤不换药”。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引进成熟的电视节目模式的同时,应发挥创新精神,发掘本土的电视节目模式。

  • 标签: 节目模式 全球化语境 突围 本土化
  • 简介:在大众传播语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话语策略决定着节目的主题表现和内容建构以及传播效果。本文将对当前呈现出不同话语形态和方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进行文本梳理,以文化传承为基本视角,分析其基本节目形态及其在建构文化传承话语体系中所运用的话语策略。

  • 标签: 文化传承 文化类综艺 “慢综艺” 话语策略
  • 简介:萨格勒布动画电影学派,代表了现代主义和作者电影的发展趋向,并在东欧环境和西方阵营语境中以迥异的面貌呈现。然而,这一“学派”的艺术家从未分享同一风格;他们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创作了风格多样的作品。因此,在典型的以制片为基础的电影生产和集体主义语境(无论是市场为导向还是社会主义环境中)中研究萨格勒布学派就显得饶有趣味,因为南斯拉夫当时也处于典型的社会主义环境下。为了发展其丰富性,萨格勒布学派突破了以制片为基础的电影生产的瓶颈,极大地影响了整体动画发展,并导向集体主义动画创作(尽管其集体主义趋向不如其他欧洲社会主义那么强烈,但也是鲜明的集体主义风格)。

  • 标签: 萨格勒布动画学派 集体主义 个性风格 现代主义
  • 简介:<正>一、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在经历了越南战争、嬉皮士运动、美国民权运动及性解放运动之后,20世代90年代美国人迎来了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复苏的繁荣年代。电视、流行音乐、快餐、家庭录像带、有线电视网、DVD等大众文化产物的普及挑战着传统精英文化的绝对统治地位。'在1985年至2002年之间,录像机成为美国家庭的一个标准特征。91%以上的家庭拥有一台或多台录像机。从1997年技术的引入到现在,DVD市场的扩大更是显著的且不同寻常的。仅仅5年的时间,DVD的销售量从1997年的32万台激增到2002年的2510万台。'﹙《美

  • 标签: 大众文化 好莱坞电影 独立电影 精英文化 美国民权运动 独立制片
  • 简介:2017年11月8日至9日,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中等放映厅举行。本届论坛包含两个主题:一、时代语境下的新生代导演研究;二、观众研究与粉丝文化这两个主题将电影理论研究和当下热点相结合,在推动电影学术思考和交流的同时,展开构建认同的对话,架接起电影与批评的桥梁。

  • 标签: 电影学 青年学者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观众 时代语境 新生代导演
  • 简介:江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西戏剧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中有突出表现,在时代潮流中始终敢为人先。江西苏区戏剧是整个苏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江西苏维埃根据地,即中央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戏剧艺术。苏区文化特别强调艺术表现形式的通俗化、大众化和民族化,这就促使江西戏曲落后的陈旧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质的飞跃。1928年龙源口大捷,永新县妇女慰劳队用《孟姜女》曲调填词创

  • 标签: 文艺工作者 戏剧艺术 文化特质 《孟姜女》 社会主义文艺 戏曲作品
  • 简介:2009年11月12日下午,第十期"电影学博士论坛"——"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影像"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如期举行。《当代电影》主编、博士生导师张建勇,副编审张文燕,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兴国,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丁亚平,

  • 标签: 博士生导师 电影影像 文化语境 电影学 论坛 视觉
  • 简介:多媒体时代的专业影评遭遇双重危机,其一是与电影制作环节的隔膜,其二是受众数量缩减与影评影响力缩微。针对上述现象,研究者通过进行真实有效的高校影评调研,围绕专业影评的危机加以探索,为专业影评在多媒体语境下的自我新定位提供了重新考量的现实参照。

  • 标签: 多媒体语境 专业影评的危机 沪上高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