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标,江西赣县人,1929年8月参加红军;1931年3月由中国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先后在红一、红三军团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负伤;后参加长征.1935年11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1937年4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 标签: 司令 菩萨 1931年 反“围剿” 红一方面军 1937年
  • 简介:商周时代的礼可以单称,也可以称作颂或威仪,《诗经》等传世文献多有记载。由于礼较为繁盛,商周时代形成了掌管礼的世官世家,青铜器铭中的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等就是这些家族的族徽。《洪范》九畴的第二畴"五事",是殷商时代的礼,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与八政、皇极等组合为九个范畴,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孔子将商周礼乐统称为"文",表明以礼为重要元素的礼乐,其实质在商周两代基本相同。

  • 标签: 商周 礼容 木羊册册 木工册册 木见齿册 《洪范》五事
  • 简介:我曾在《斋随笔纠误一则》文中,订正《续笔》卷十四《卢知猷》篇的错误,刊载于《史学史研究》2001年第1期。近来发现《随笔》卷七《檀弓误字》篇,又不免有误,兹录其文如下:

  • 标签: 《容斋随笔》 误字 发现 错误 史学史研究 订正
  • 简介:1923-1927年间,汪精卫对共政策的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多重转变的鲜明个体特征.在将共理解成"跟时代环境如何而定"的"政策"的基础上,汪精卫对共政策始存犹疑,继则认同,后在相当长时期内积极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展,但从七一五分共开始便彻底放弃和背离了共政策,最终走上了反共的政治道路.

  • 标签: 汪精卫 容共 政策 七一五分共
  • 简介:<正>庚先生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省东莞城人。生于1894年9月5日,卒于1983年3月6日,终年九十岁。先生少年即醉心于金石之学,壮而弥笃,由文字而及器物,进而及于史迹。毕生著书二十余种,论文及其它述作近百篇,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和收藏家。庚先生出身于晚清书宦世家,其高祖、曾祖分别是道光年间的贡生、举人、祖父鹤龄系同治恩科进士,外祖父邓蓉镜官至翰林,父亲为光绪丁西科拔贡,世代皆习举子之业。但先人早逝,直接给他以亲炙的是四舅邓尔雅和从叔祖椿。邓尔雅是广东有名的书法篆刻家;祖椿工于绘画。先生从小就受到长辈学术与艺术的熏陶,这对他一生的治学影响极大。1913年,当他还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就已经对金石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开始研习吴大徵的《说文古籀补》和桂馥的《缪篆分韵》时,即萌发补辑之意。1917年中学毕业,不复升学,与弟妹策划共同采集篆籀之见存者为《商周秦汉文字》一书,后因种种原因而未果。1922年,先生与三弟肇祖北上求学,路过天津,挟

  • 标签: 容庚 彝器 治学特点 《金文编》 图录 吉金
  • 简介: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成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①(释文直接用通行字写出):武王于是乎作为兵车千乘,带甲万人,戊午之日('之日'二字合文)涉于孟津,至于共、△之间,三军大泛。(第50、51简)这句话讲述到武王伐纣的进军线路中,孟津或作盟津(《史记·夏本纪》、《汉书·地理志》等),在今河南孟县西;共在今河南辉县。'△'字原书未释,仅隶定为'(?)',并云:'待考,应与共地临近。二地在孟津至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的路上。'(第291页)关于武王伐纣的行军路线,古书中有一些记载可以参考。《荀子·儒效》云: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至汜而泛,至怀而坏,至共头而山隧。霍叔惧日:'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周公日:'刳比干而囚箕

  • 标签: 中的滕 博简 容成氏中的
  • 简介:今天,中国人民正以极大的热情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奋斗。当今的中国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现代化不可否认已有相当的程度。应该说,从一个世纪之前,当中国还处于封建、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时代,先进的中国人就为实现现代化开始进行努力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始终围绕着如何回应外国列强的不断挑战这个主要线索,

  • 标签: 容闳 中国早期现代化 留学生 曾国藩 洋务运动 兵工
  • 简介:1940年春,国民党一九七师侯为(山西介休侯家庄人)营长率领一支美式装备的加强营,由河南的阕乡县渡过黄河来到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的南张村。次日他又率部由南张村移驻三面环沟的军事要地胡营村,在那里修炮楼(碉堡)、炮台、筑工事,决心有力地打击和消灭日本侵略者。

  • 标签: 莲花池 1940年 日本侵略者 军事要地 国民党
  • 简介:在晚清部分官绅所持对基督教主张“容让“的言论中。其文化因素起码有下述要端值得注意:一是辨明和否定有关讹言、增进对基督教真实情况的了解;二是承认基督教是可以与儒门并存的一教。并且尝试寻求二者间内在的沟通点;三是对基督教某些“外形”文化事物。尤持较为积极、明朝的态度。这与同样是在封建官绅群体中生发的激烈的仇教、反教论相比照,有着明显为差异。而其相对的积极、进步意义和醒目的局限性也同时存在。

  • 标签: 晚清时期 官绅 “容教”论 文化因素 基督教 教案
  • 简介:闳(1928—1912),号纯甫,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是近代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赴美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 标签: 容闳 留学教育 马礼逊 留美幼童 留美学生 美国传教士
  • 简介:一、《云汉》篇与瘗祭之方式《诗经·大雅·云汉》写道:'……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旱既大甚,蕴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此诗写以祭祀的方式请求神灵、天帝解除旱情。在祭祀中,没有神不祭奉的;更莫敢吝爱于祭牲。祭神的圭璧都用尽了,~①为何神灵也不听我的祷请,~②降佑于我?天,依然旱热隆甚.诗旨要义,正如郑《笺》所云:'奠瘗群神而不得雨。'在这一段描写中,透示了周人祷旱之祭的一种方式,即'瘗'。~③毛《传》云:'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礼,瘗其物。'孔颖达《正义》进一步解释:'其祭之礼,上祭天,下祭地;而天则奠其礼,地则瘗其物……以至于百灵,无神而不斋肃尊敬之……'这里所谓'瘗其物',即把祭品埋在地下以致奉于神灵。~④按照中国上古之祭法,使用瘗方式所祭的当为地之神灵,~⑤与祭水之神灵向水中沉物相类,讨神之欢心也。《尔雅注疏》卷六《释天》有云:'祭地曰瘗,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沈浮。'郭璞注:'既祭,埋藏之。'邢昺《疏》引孙炎曰:'瘗者,翳也。既祭,翳藏地

  • 标签: 云汉瘗 埋祭 瘗埋
  • 简介: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北宋蔡襄书“云想”作“叶想”。然未为人所注意。清人王琦认为是蔡氏落笔之误。另外,对于三首诗的本义,历来的解释都以为是咏人。本文从“叶想”非误的观点出发,重新论定三诗的本义为咏花之词。咏花为主,暗寓咏人。纠正古今说诗者对此诗本义的整体位移性的误解。

  • 标签: 李白 《清平调词》 木芍药 杨贵妃
  • 简介:引言:1937年8月10日,国团出生在香港一个工人家庭。那时,日寇的铁蹄正践踏着祖国,父亲勉之为他取名'国团',寄托了对国家的期望和小家的愿景。1957年11月29日,因击败两届世乒赛男单冠军荻村伊智朗而名震香江的国团从香港来到内地,进入广州体育学院。1959年4月5日夺得第25届世乒赛男单世界冠军,这也是新中国体坛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又在1961年4月9日的第26届世乒赛上,携手庄则栋、徐寅生击败自1954年起连续五届蝉联冠军的日本队.

  • 标签: 容国团 田径队 徐寅生 乒乓球
  • 简介:在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东南500米处。曾有一座雄伟高大的陵墓,上面遍植绿树,墓前的青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陆军中将李公其实之墓”。当地人俗称“司令坟”。投笔从戎,成为少将司令李其实(1904-1943年),广西临桂县六塘人。1918年考入桂林中学,即广西省立第三中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参与组织桂林学生爱国会和学生演讲团。

  • 标签: 茅山镇 抗日 第三中学 学生演讲 投笔从戎 爱国运动
  • 简介:铃木正崇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崇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 标签: 苗族 想象力 铃木正崇
  • 简介:孙金振先生出生于镇江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世家,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成年后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广学博采,对地方史、古代文学、古汉语、诗词、方言、书法以至英语、中药材等的研究都有颇深造诣,是难得的通才。1985年,镇江市志办成立之初,孙先生应聘参加修志工作。由于孙先生对地方史的深入研究,为《镇江市志》提供考证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被称为市志办的“活资料库”。孙先生参与了建置、人物、方言等卷的撰写及审稿,所负责的志稿资料翔实,质量上乘,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孙先生博览古籍,却不是一个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的人,对地方志编修,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常有独到的见解。他曾就论史与论文、列举与例举、因事与因人、肯定与存疑、宜粗不宜细等提出颇具哲理的观点,至今读来,仍令人有所启发。孙先生工作勤恳踏实,一丝不苟,虽为临时聘用人员,领取微薄报酬,却不懈怠工作。1991年冬季,孙先生突感不适,将文稿资料整理一一交代,方才告假治病,一个月之后,孙先生就因肝癌晚期不治而逝。办公室同志在孙先生家参加告别仪式,看着那简朴的住房和桌上、橱子里乃至床头堆满的书籍,无不感慨万分,对孙先生的才学源自何处,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陈辽先生拜读了孙先生的遗稿后,对其才学文采赞叹不已,只恨在孙先生有生之年未能面晤交谈,动情之际,提笔写了一篇纪念文章,现介绍给各位读者,愿修志界的同仁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 标签: 《孙金振遗稿》 镇江市 地方史 中国
  • 简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人们回顾那场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深深缅怀无数先烈时,临海人民不能忘怀抗日英雄谢升标。1938年4月25日下午2时,临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及各界人士,为苏浙皖边区游击司令少将谢升标抗日阵亡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白衣如雪,白花如云,谢升标家属,所在部队代表和1000多民众参加公祭,沉痛悼念抗日英雄谢升标司令。各界人士纷纷携来挽联,表达对谢升标为国捐躯的敬意和哀思:

  • 标签: 抗日战争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台州 抗日英雄 临海县 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