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岁月如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迎来了六十个年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要治理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又没有现成的“本本”。

  • 标签: 五四宪法 毛泽东 国家繁荣 民族独立 共同富裕 历史任务
  • 简介:虽夜禁之令一直存在,但宋朝实乃唐朝以降相关管理最为宽松的政权,其城市公共空间夜晚秩序总体散漫。在夜禁相对严格的北宋中前期,时有妄开城门、官员犯夜发生,且有巡逻者护送犯夜官员回家的惯例与规定,普通人则对禁令仍十分惧惮。都城经历由禁到放的过程,地方城市禁放不一,总体宽松与官民侵夜而动多见记载。上元节等节日彻夜狂欢模式、夜市兴盛与较为普及是宋朝城市公共空间活跃的重要体现。

  • 标签: 宋朝 城市 公共空间 夜禁 夜市
  • 简介:本文利用一种广泛的结构方法,考察了自公元前3500年以来国际体系与世界秩序的演变,特别是对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构成影响的单位(“UNIT”)规模与影响的变化,从而对世界秩序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并对美国以肯尼思·沃尔兹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世界秩序理论进行了批判。

  • 标签: 世界秩序 国际体系 相互影响力 单位
  • 简介: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所藏部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考释首部汉译美国宪法——《美国合邦盟约》的问世经过。美国宪法首次汉译是在驻美公使陈兰彬任内,宪法汉译并非因公使馆有主动认识美国制度的动机,而是源起于一场排华事件的交涉。在1880年丹佛发生的排华风潮中,一名华人被害,多人遭受经济损失。陈兰彬根据中国境内处理此类案件"条约至上"的经验,要求国务院惩凶、赔偿,履行中美《天津条约》保护人民的承诺。国务院以宪法限定联邦政府权力为由予以拒绝,并告知陈兰彬,宪法高于条约。观念上遭受巨大冲击的陈兰彬由此命使馆参赞蔡锡勇翻译美国宪法。美国宪法的汉译经过,折射出中国人认识美国制度和外部世界的曲折。

  • 标签: 美国宪法 陈兰 总理衙门 蔡锡勇 《天津条约》 使馆参赞
  • 简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方面来明确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既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传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宪法日凡筛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究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 标签: 宪法 最高法律
  • 简介: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 标签: 宪法权威 专家学者 人民根本利益 “诚” 人民当家作主 共同意志
  • 简介:在“东亚”成为流行语汇的历史研究中,“朝贡体制”常被用作一个统摄性的概念使用。然而“朝贡体制”在清代,主要体现中国与朝鲜、琉球、安南等国的关系,其中尤以中朝关系最为密切,并不覆盖“东亚”。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史料,呈现清代中国与朝鲜封贡关系的特点,其中包括敕封、给印、颁历、参与常态礼仪活动、日月食救护、赈济灾伤、常态互市,朝鲜人参与八旗等等,不仅凸显中朝关系近于中国与其他封贡国、无藩封关系的其他朝贡国之间的关系,更反衬出中朝关系与地处“东亚”而与清无邦交的日本之间关系的差别。由于中、朝、日在“东亚”区域的国际关系中皆具有重要性,前述考察提示,17至19世纪中叶的“东亚”国际秩序并非笼罩在任何单一制度化体制之下,“朝贡体制”或“朝贡贸易体制”不能涵盖该时代“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和秩序格局,对相关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反思。

  • 标签: 清代 中朝关系 中日关系 朝贡体制 东亚
  • 简介:法国58年宪法第23次修改规制了总统权力,加强了议会作用,增设了公民权利,是民主的进步。但是,第五共和国半个世纪以来法国政治体制存在的权力不平衡问题,并不因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而根本解决。

  • 标签: 58年宪法 权力平衡 公民权利
  • 简介:我代表编辑部谈四点想法。第一,讨论会的初衷。今年我们杂志的新年献词是《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我们判断,无论是左、中、右,在落实八二宪法问题上争论不大,因此,落实八二宪法可以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

  • 标签: 宪法 政治体制改革 实有 编辑部 讨论会
  • 简介: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八字宪法闪金光.照得巴公增了产,男女老少喜洋洋.这是当年巴公农民对农业八字宪法的颂歌.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中央会议,在总结了我国历代农业增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当时国情,制定了农业增产的八项措施.其内容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简言“农业八字宪法”.巴公当时属晋城县辖,位于山西东南,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较大的村镇.实践证明,八字宪法在60年代给巴公的农业丰产增收确实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从全国来讲,八字宪法也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后来的农业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农业八字宪法 农作物 合理密植 水利建设 病虫害 农业生产
  • 简介:宪法的生命与权威,关键在实施。而能否实施的标志在于对违宪行为能否严加追究。这在现行宪法上已有原则规定,但只是一纸空文,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可行的违宪审查制度。

  • 标签: 宪法权威 违宪行为 违宪审查制度 现行宪法
  • 简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历史上的中国或者中华民族及概念,是经历漫长的过程而渐进发展和最终定型的,但是难以否认我们古代多民族国家正是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或中华民族的基础和前身,五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是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的共同历史。中国的内地和边疆组成的广袤疆土至今一直是汉族和蒙、回、藏等诸多少数民族共同栖息的家园。

  • 标签: 华夷秩序 文化多元 大一统 多民族国家 现代中国 中国历史
  • 简介:回族民间儿童歌谣是回族口头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从民间的、儿童的视角反映了回族传统社会伦理秩序。回族民间儿童歌谣虽然是“稚子之歌”,却因为它“欢呼戏笑之间,莫非理义身心之学”…而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博大精深的道德教化,其内容涉及宇宙人生、伦理道德、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习俗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回族人民聪颖智慧、热爱生活、善于创造、精明干练、热情好客、精于商贾等民族特点。回族民间儿童歌谣又因为内容的饶有趣味、形式的生动活泼、语言的通俗易懂、节奏的鲜明、音韵的和谐、儿童乐于接受等特点而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灵成长和兴趣培养,因此成为回族儿童喜闻乐见的别具深刻意义的回族传统社会伦理秩序的良好教材。

  • 标签: 社会伦理秩序 儿童歌谣 回族 民间 传统 口头文化
  • 简介:清仁宗作为守成之君,在着力整顿内政的同时,也很重视回疆秩序的整饬。然而回疆事务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仁宗对于一些乾隆年间未能克服的困难和遗留的问题认识并不全面、客观。负责回疆治理的松筠,则因其个人因素和客观环境使然,最终不仅未能在当地建立起符合皇帝意愿的治理体制,反而对玉奴斯案、孜牙墩事件等处理失当,激化了社会矛盾,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为日后的变乱埋下了隐患。

  • 标签: 嘉庆朝 松筠 回疆 整顿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宪法修订 历史性变革 民心 “五位一体” 伟大工程
  • 简介:本文从海内外学界对南宋义役的认识分歧入手,在摸清义役的实施概况、发展阶段和运作方式的基础上,首次区分了义役的不同类型,即有民间主导型和政府推广型之别。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从乡村上户、胥吏阶层和地方政府官员在义役问题上的利益博弈入手,分析了义役败坏的诸般原因。认为民间主导型义役是乡绅集团在差役重压下,试图通过集资助役、自主排役之方式,主动参与赋役徵收、地方治安等乡村治理秩序重建的有益尝试。

  • 标签: 义役类型 乡村治理秩序 利益博弈 制度变异
  • 简介: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金融市场遭到破坏和失序,上海金融业为自身基本权益及行业生存,也为市场稳定和尽可能减少同业与客户损失,围绕金融市场秩序重构各个方面,与日伪当局进行了折冲交涉,其中虽然有过妥协、退让乃至合作,但也不乏拒绝和抗争。整体而言,上海华商金融业是日伪统治下的受难方,对于他们的历史评价,应力求客观公允。

  • 标签: 太平洋战争 上海金融业 市场秩序 日伪统治
  • 简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今,中国在东亚的地位虽不是一成不变,但处于核心位置的时间还是相当之久。《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一书就从中国古代开始追溯,梳理中国在东亚秩序中的地位变迁,并对当前中国在东亚秩序中如何自处进行分析。本文将就此书内容略谈感受,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 标签: 东亚 中国 秩序 地位
  • 简介:许多明史界和国际关系史界的研究者都认为,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是最为典型的“华夷秩序”体系。帝制中国的“华夷秩序”体系可谓“春秋公法”,牢牢笼盖朝鲜、琉球和日本,使东北亚诸国诚心向化、恭谨输贡、严守藩封,心悦诚服奉帝制中国为天朝上国。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十分复杂、十分诡谲,“华夷秩序”体系遭到严峻冲击和挑战。日本始终没有承认明代中国的宗主地位,明日关系与明朝关系、明琉关系不可等同视之,有本质差异。特别是日本在十六世纪中叶结束南北分裂后,侵朝鲜、伐琉球,叫板明朝独大地位,俨然在构筑“华夷秩序”之外的“和夷秩序”,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是二元的。

  • 标签: 明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 “华夷秩序” “和夷秩序” 二元结构
  • 简介:宋代内臣在官阶迁转到内东头供奉官时,需要从内侍两省转到枢密院管理,进入武阶序列迁转,是为常规迁转路线上的“止法”。但对于在御药院、内束门司等要近机构担任差遣的部分内臣而言,他们可以在官阶保持为内束头供奉官的情况下,将供职时的劳绩折算为应迁转的阶次,待转出时可以直接获得较高的阶秩。内臣的这段经历被称作“寄资”。作为一种特殊的品阶管理制度,寄资在两宋随政治制度的发展形势屡经废置,在时人的认识中也由“侥幸之门”变为“祖宗法”。以时间为轴考察寄资制度的演变,可以帮助我们在制度史的视野中重新认识宋代内臣作为官僚的属性,并进而思考内臣品阶管理制度所可能体现的内外秩序

  • 标签: 寄资 内臣迁转 内侍官阶 内外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