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946年9月底,徐悲鸿由南京来北平后,只要有机会,我们便谈阔别以后的心情。有一次,提到他存

  • 标签: 悲鸿 抢救悲 鸿生命
  • 简介:<正>刘师培的《佃篇》,用“韦裔”的笔名,发表在一九○七年七月出版的《民报》第十五期上。这是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土地问题论战的重要文章之一。关于《佃篇》的性质,史学界评论不一,或说它是革命文献,或说它是辛亥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一篇精彩论文;也有人说它是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作,甚至以把它编入反动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另册”而后快。我认为,如果我们联系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的根本任务,联系刘师培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联系《佃篇》发表时革命派和

  • 标签: 刘师培 无政府主义 革命派 土地问题 同盟会 根本任务
  • 简介:南唐后主李煜作为好声色、喜浮华、治平无方的亡国之君,早已被埋进历史的黄土,为人们所淡忘;而作为工书画、通音律、醉心翰墨、才华超群的艺术家,却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尤其是他在文坛中自塑的独领风骚的词宗形象和他那美妙无比的佳

  • 标签: 南唐后主李煜 亡国之君 治平 小周后 水长东 首词
  • 简介:慨之气,皆产生于主体在现实中的一腔宏大抱负不能实现的慨之情,从而借助于艺术形式将其物化为艺术审美的结晶——诗。对此,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慨》一品中作了形象的描述: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现实中,理想的政治日益衰微,雄才志士被弃一旁(“大道日往,若为雄才”),故而产生心情痛苦到了极点,悲哀无法排遣(“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的慨之情,由此,那个有才难展的壮土,才一面拂拭宝剑,一面唱起了“浩然弥哀”的慷慨悲歌。这样的悲歌能令人振聋发聩。如齐梁时代,梁朝武将曹景宗《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诗云:

  • 标签: 曹景宗 悲慨 二十四诗品 齐梁 诗云 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