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自日俄战争日本得到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后,打着“人口过剩”“有支配东北之必要”的旗号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了侵略步伐。1933年2月,关东军特务部设立移民部,作为其拓植事业的中心统制机关。1936年,日本广田内阁制定了二十年间向中国东北移民一百万户的计划,东北移民成为日本基本国策之一。本篇史料即是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亚东司的杨觉勇对日本在东北移民的概述和检讨,揭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面目。

  • 标签: 日本 东北 移民 检讨
  • 简介:南宋约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发展与和、战争议有密切的关联,不仅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和与战之间几度反复,政治人物的主张也往往前后有别。现代学者常以朱熹(1130—1200)为例,说明此一现象,认为朱熹早年积极倡议恢复北方失土,到了晚年却说:“言规恢于绍兴之间者为正,言规恢于乾道以后者为邪。”可见对恢复一事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几部著名的中国史教科书,如钱穆的《国史大纲》,范文澜、蔡美彪合著的《中国通史》,黄仁宇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皆引用这两句话,做出类似的论断,致使朱熹对恢复的立场改变,已是广为人知的历史知识。

  • 标签: 朱熹 检讨 《国史大纲》 《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 对外政策
  • 简介:王力,原籍江苏,"文革"前任中联部部长,"文革"中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他曾经是"文革"中红极一时的人物,但他又在"文革"开始后不久栽了大跟头,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人生浮沉。作为青年才俊的王力受到康生的提拔和推荐王力,原名王光宾,1921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

  • 标签: 王力 淮安县 武汉军区 光宾 陈再道 一炮走红
  • 简介:1939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县制,要求重划县等、增强县政府职能、裁撤区署、建立乡镇公所、调整保甲、整理警卫、普及教育等等,以建立地方自治为名,达到加强对基层控制之目的.新县制以三年为限,1942年5月,内政部就各省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检讨新县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成绩得失作了一个较为中肯的评价.

  • 标签: 新县制 地方自治 检讨 推行 成绩 1939年
  • 简介: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子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遇涿鹿,束渐於海,南浮江淮,至长老皆往往各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在司马迁看来,

  • 标签: “层累说” 检讨 整合 流变 传说 大禹
  • 简介:庄剑丞(1905?—1953),名鉴澄,字剑丞,号栩斋。江苏江阴人。出身儒宦家庭。幼年至青年时代辗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求学。抗战期间先后任职于伪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伪江苏省文献馆。抗战后至解放初先后在江苏高等法院、上海新裕纺织公司第一厂工作。

  • 标签: 五十年代 苏州图书馆 检讨 名家 古琴 江苏省
  • 简介:《台湾省1946年度工作检讨报告教育部分》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根据1946年该省教育计划实施状况撰拟而成,涉及教育行政、国民教育、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师范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视导、国语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台湾光复后教育事业的基本状况。

  • 标签: 台湾省 教育 实施
  • 简介:<正>什么是比较文学?我们一直在提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能够回答它了吗?我们已经展示的不断积累的材料给人的感觉多样而眩目。为了经得住比较学者所受到的尝胆似的引诱,——应当承认这一点,我想从对象与方法两方面重新把握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象大千世界那样复杂,而且又永远飘忽不定。它目前论述的是什么呢?

  • 标签: 比较文学 比较学 比较研究 对象与方法 文学社会学 文学关系
  • 简介:本论文试图对乾隆十三年的米价大论战进行再检讨,指出朝廷将米价上涨归咎于常平仓储备的扩大并不一定与事实相符.1748年8月乾隆帝决定每省常平仓定额"应悉准康熙、雍正年间旧额",亦非各省督抚一致同意的反映.而且,这一不加选择的命令之粗率也使读者怀疑朝廷可能另有用意.如果仔细阅读1749年1月建议将全国仓储总额定为3379万石的报告,不难发现其作者并不拒绝寻找机会节省资金.这些财政上的考虑很可能跟第一次金川战争不无关系.

  • 标签: 乾隆十三年 常平仓 金川战役
  • 简介:山林川泽作为自然资源,原则上是对所有人无偿开放的。从整体上看,在殷周邑制国家时代,族长与氏族成员之间通过一定的规约对山林川泽资源进行共同利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私共利”。至迟从西周中期,开始出现山泽君主私有化的倾向,进入帝国时代之后,这一倾向又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然而在专制王权下,“公私共利”的原则却依然存在。在山泽禁区内,历代帝王通过实施“弛山泽之禁”以实现所谓的“公私共利”,实质上是掩盖山泽私有进一步强化的手段。在禁区外的山泽区域,通过“公私共利”的利用规定,一方面是君主与实力阶层在山泽占有问题上达成的一种妥协;同时,亦是保障普通民众获得再生产手段的重要方式,但从实践层面而言,这种“公私共利”并不能真正实现,体现出古代国家权力在维护民众再生产方面的缺陷。

  • 标签: 山林川泽 禁区 弛山泽之禁 公私共利
  • 简介: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小伙巷的民间组织“老义学”,已和这个历史悠久的回族聚居区共同经历了近150年的风风雨雨。

  • 标签: 义学 历史 红桥区 天津 回族 西北
  • 简介:清代缙绅录中的"各省额中举人名数",有两个固化的名数系统:一是乾隆中期到咸丰八年,沿用乾隆二十九年宝名堂刊本所载名数,该系统应是采用乾隆十五年至二十七年间某科乡试各省取中的举人数。二是光绪十一年冬季荣禄堂刊本所载名数,该系统采录光绪八年壬午科乡试各省取中的举人数,被此后不同坊刻本缙绅录中广泛载录,甚至在科举停废后仍然沿用。在此之间的缙绅录,虽有少数省份的"额中举人名数"变动不居,但无法反映晚清朝廷因推行捐输乡试广额政策导致各省历届乡试中额剧烈变动的真实情况。故缙绅录中的"各省额中举人名数",不仅与各省乡试实际取中举人数无涉,而且资讯采录偶然、随意,不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清代缙绅录所载各类资讯的史料价值和局限,值得研究者警惕。

  • 标签: 清代缙绅录 各省额中举人名数 乡试中额 史料价值
  • 简介:托多洛夫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理论的先驱者。今天,他又提倡回到起点,意思是重新拾起传统美学教育的构想。与时代保持距离,托多洛夫也没有能避免面临文学本质和他化的问题。将解构发展到极致不能解决解构本身的荒谬。我们试图用中国的辟思概念来作为连接点,探讨一系列文学内所包含的成对定义。中国的古老思维是否能帮助文学摆脱其危机呢?

  • 标签: 法国文学 托多洛夫 “文学危殆” 文学他化 辟文辟思
  • 简介: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法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法国文学与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 标签: 法国人 法国文学 民族特性 宏观比较文学
  • 简介: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作家和作品数量的增加上,更表现在文学与文化结构的扩展和增添。回族作家和学者不但促进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人类另一重要的文明成果——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及文学,从而对中国文学起到了有力的丰富、补充和拓展作用。回族作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他们始终将民族与国家、民族性与人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回族文学 中国文学 丰富 拓展
  • 简介:文学不但反映现实生活,而且也反映人的心灵和梦幻。从文学本文中往往能得到最直接、最深刻、最丰富的关于人的知识。因此,我选择从中国文学本文来讨论中国女性,并展望女性研究的前景。女性这个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也像在其他文化中一样,有着极其复杂的内涵,并且一向由男性定名、规范和解释。

  • 标签: 当代文学 女性意识 传统文学 女主人公 女作家 “女性文学”
  • 简介:  按照学术界几十年来的通行做法,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者叫做断代,诸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等.单元为什么这样划分?代为什么这样断?学界似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讨论,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乍一看,这样的划分是以历史朝代的更迭为根据的,好像并未作更多考虑,但稍加分析又不尽然,因为它没有完全以历史学的断代而断代文学史,而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朝代放在一起构成了相对独立的联合单元.为什么要这样组合而不是其他,这其中又不能说完全没有文学研究者的理性设计在内.之所以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绝对不仅仅为咬文嚼字,而是基于对一种文学史研究合理性的探索.在笔者看来,任何一种"惯例"都不会横空出世的,它自有形成的原因和根据,我们一方面要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还要对其保持适当的警惕,因为"惯例"以其持久而普遍的影响往往可能造成对某些历史事实的"遮蔽".就文学史断代问题来看,断代是否标准,单元组合是否合理,直接牵涉到对相关文学史发展变迁的确认,特别是两个阶段文学史研究能否接榫、如何接榫的问题.有时候"惯例"制约着研究现实,研究者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强大的"惯例".如此一来,两者就有可能合力导致文学史研究与原生态的文学变迁产生隔膜.……

  • 标签: 两汉文学 历史变迁 变迁文学史
  • 简介:钟俊昆先生的新作《客家文化与文学》,于2004年11月由南方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应该说。选择客家文化和客家文学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因为据笔者粗略统计,涉及客家文化及客家文学的已有的论文专著,多达600余种。要在这些成果上取得新的突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目前学术界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文学的诸如来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和分歧。例如,对客家文学的定义,争议就十分激烈,有人认为客家文学是专门反映客家社会生活的作品,有人认为客家文学是客家籍作家写成的文学作品,还有人认为应该是用客家语言写成的作品,等等。如何厘清这些分歧以及坚持什么样的标准,是研究客家文化或文学时首先面临的难题。因此,要写关于客家文化和文学的著作,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 标签: 客家文化 客家文学 宏观叙事 历史 文学作品 社会生活
  • 简介:7月中旬,承李维民同志将他的《康生、饶漱石在山东土改中大搞极左铁证如山》的长文草稿送给我看,十分感谢。文中说:“曾彦修同志的文章说:‘近20年某些报刊大讲特讲,康生在山东搞土改,是如何极左等,大约都是想当然信笔胡写的’。”李文举出大量事实,证明康生、饶漱石二人,特别是康生于1947年11月5日抵达渤海区党委后,在山东的渤海和胶东两个区,联同饶漱石在上述二区的土改、整党会议上,残酷迫害了渤海区党委书记景晓村、渤海区行政公署主任李人凤,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洁、行署主任曹漫之等各级大量干部,确是铁证如山的。

  • 标签: 《康生在土改中把马克思主义烧了》 土地改革运动 曾彦修 李维民
  • 简介: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他的写作观点。作为一个主张对当代问题表态或采取行动的作家,他认为写作好比“开枪”,任何人写任何事都是有某种意图和针对性的,写作是为了暴露和改变世界的某一个方面,作者的选择恰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样写,写给谁看,写出来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他对文学的目的、作用、方式、社会效果等问题的见解,值得一读。

  • 标签: 文学 写作观 作家 社会效果 萨特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