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戒庵老人漫笔》的作者李诩(1506--1593)是明嘉靖间一位著名学人,其表字自《四库全书总目》误载以后,一直为人沿误。今据多种史料为之辨正,并详考其致误原因及沿误源流。

  • 标签: 李诩表字 沿误 考辨
  • 简介:洛陀神话是壮族早期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陀神话的演述者有其特定的群体和文化语境。其中,麽在各种仪式场合上演唱洛陀经诗,是洛陀神话叙事的传承主体。

  • 标签: 布洛陀 神话叙事 演述者 布麽
  • 简介:一九六三年,在山西侯马新田遗址出土一枚耸,肩尖足空首属春秋晚期。该币前所未见,著录《新探31《大系》1.711等。铭文二字。铭文的读序,诸家多自右向左读,释“邑金”或“玄金”。其中除“邑”字所释正确,另一字及读序均有可商。

  • 标签: 空首 新田 中华书局 铭文 三家分晋 史学
  • 简介:<正>《中国古今泉币辞典》4425著录一枚罕见的三孔园足,铭文或释“王夸”。原件藏北京市首都博物馆,曾于1990年亚运会艺术节期间公开展览。地名“王夸”,典籍未见。但典籍“望诸”、“望都”似与“王夸”有关。“王”、“望”古音均属阳部,音近可通。战国古玺“望”作“(臣王)”(《古玺文编》8.5),从“臣”从“王”,“王”为声符是其佳证。“夸”、“诸”古音均属鱼部,音近可通。《战国策·西周策》“樗里疾”,《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索隐引《纪年》作“楮里疾”,一本“楮”作“褚”。《庄子·让王》“原宪华冠”,《韩诗外传》一“华”作“褚”。以上“夸”、“樗、“华”均从“亏”(于)声,此“亏”声系与“者”声系可以通假之确证。

  • 标签: 布币 中山 声系 战国策 古音 程恩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3年7月5日至16日,记者跟随旅游卫视“喜马拉雅腹地”勘线组前往山南地区错那县勒、日喀则地区、定结县陈塘等地边境沿线采风,收获颇丰。

  • 标签: 勒布 日喀则地区 山南地区 旅游卫视 线组
  • 简介:打鬼 羌姆 跳札阿·巴德夫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节日庆典中跳戴面具的祭祖舞蹈,藏传佛教祀神舞为其中之一。每年农历正月甘三至二月初一,雍和宫都要举行传统的"祈愿大法会",法会最后两日进行的打鬼表演就属于这类舞蹈。打鬼是老北京的俗称,民间也有称之为跳神或跳...

  • 标签: 莲花生 雍和宫 羌姆 民间舞蹈 宁玛派 格鲁派
  • 简介:鲁特,古称“坚昆”、“黠戛斯”、“吉利吉斯”,今称“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清朝官方文献《钦定皇舆西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下文简称《西域志》、《一统志》)等,将鲁特分为东西两部。学术界一致认为清朝以河流作为东西鲁特的分界,但在哪条河是界河的问题上又存在很大的分歧。苗普生认为“以天山及纳林河为界,鲁特又分为东、西两部分,天山、纳林河以北为东鲁特,天山、纳林河以南为西鲁特。”

  • 标签: 柯尔克孜族 黠戛斯 学术界 林河 天山 西域
  • 简介:《抱朴子·备阙篇》云:挑耳则栋梁不如鹪鹩之羽。即今搔耳。意思是万物都各有用途,大才不能小用。(转引自《骨董琐记全篇》,北京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65页)故知挑耳之名起源甚早。

  • 标签: 流传 北京出版社 抱朴子 《挑耳图(勘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