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别介绍了该论文集的主要内容,即对西域的考察史和研究(包括历史研究和文化研究两类),并逐一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了评论。作者认为,我国对清代新疆史地的研究已然相当深入,成果也较多;考古研究与文化研究两方面论文的学术水平则适呈强烈反差;有的方面还需要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之意,才有可能实现开展边疆史地研究的初衷。总之,该书反映出我国西域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不多,理论和文风问题还很突出。

  • 标签: 西域研究 西域传 考古工作 历史研究 克里雅河 李嗣业
  • 简介:汉武帝时期的西域经略,在中国边疆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家经济实力逐步强大的前提下,汉武帝果断进行了联通西域、打击匈奴的战争,并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财政改革和屯垦戍边活动。由此,汉武帝时期的西域经略为汉代大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经营西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汉武帝 西域经略 策略
  • 简介:终元一代,有据可考的散曲家共计有二百人左右,而其中见于记载的西城散曲家就近二十名之多,所占比例之大,令后代学者叹而观之。他们分别为贯云石、马九不忽木、琐非复初、阿里耀卿、阿里西瑛、玉元鼎,大食惟寅、兰楚芳、丁野夫、金元素、金文石、赛景初、吉诚甫、仲易及虎伯恭、虎伯俭、虎伯谦等。这些西城散曲家精通中土语文、深谙汉文化.其作品风格独特质扑自然,语言清俊,真切动人,具有绮丽清新之风格,伙元代”散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 标签: 元代 西域散曲家 辑述
  • 简介:<正>公元618年隋王朝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同年原隋太原留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王朝。唐朝建立之初,面临着的一个首要任务是进行一场统一中国的战争。李渊父子在经过十年的征战,统一了中原地区后,当时在唐朝的北边和西北边还有东、西突厥汗国的两支势力。东、西突厥汗国的存在,对唐朝安全形成了重大的威胁。突厥之名的出现和突厥部的形成兴起大约在公元5世纪时,其先祖早期应是匈奴属部中

  • 标签: 西突厥汗国 西域 中国历史 公元 都督府 匈奴
  • 简介:中国的19—20世纪之交,以古代文明再发现著称。19世纪的最后一年——1899年,闲散京官王懿荣得了疟疾,因为服中药龙骨而辨认出第一组甲骨文。使来自安阳的龟甲兽骨不胫而走,从此中国历史的纪年,自公元前841年的“周召共和”前移了近十个世纪,有文字记载的时期长达两三千年,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发现之门。

  • 标签: 古代文明 考古发现 西域 新疆 中国历史 19世纪
  • 简介:本文使用的明清“西域”的概念是狭义的,即相当于清代的新疆省。从学术史上看,西北史地研究出现三次热潮,一次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列强侵扰,民族危机加深,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一时成为“显学”;二次于20世纪30至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洛阳,建设西安,兴起西北史地研究热潮;三次则伴随20世纪末,国家实施大规模开发西北战略,西北史地等多学科的研究再起新潮。近10年来,学界围绕明清西域研究集中7个热点问题,即官府对西域的管理与对策、对西北地区开发、生态与环境的治理、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社会文化与宗教、代表人物的评析、明清西北史料的整理与刊布。明清王朝对西域的治理经验与教训,对当前西北地区大开发都具有可资借鉴的作用。

  • 标签: 西域研究 明清时期 19世纪 规模开发 2007年 西北史地研究
  • 简介:<正>一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域都护府建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宣告了西汉王朝正式统辖西域的开始。西汉王朝以及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同样重要的唐王朝,都是我国古代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文化上都有着光辉灿烂的成就。这两个统一繁盛的封建王朝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固然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开展的结果,但其有着正确的方针政策,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就以对西域的统辖治理来说,也是由于当时施行了比较确当的民族政策,激发和增强了合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使我国西北边境稳定,

  • 标签: 西域 于阗 匈奴 汉政府 西域民族 乌孙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域文化的探讨,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吸纳各民族文化的博大胸怀,体现了唐代的开明民族政策。展示了唐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西域文化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在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化。

  • 标签: 唐代 西域文化因素 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 乐舞 服饰文化
  • 简介:汉文化是指在黄河流域形成的以汉族为代表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在历史上它对周邻民族产生过很大影响,不断地扩大着文化圈。有的地区民族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与兴盛,有的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其大部分成员被融入汉民族中。当然,与此同时汉民族也受到周邻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并且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中,亦有大量的汉族被“胡化”成为少数民族中的一员。

  • 标签: 唐朝 西域地区 民族融合
  • 简介:<正>清朝前期,准噶尔贵族割据新疆。他们一方面承认清中央政府的统治;一方面又妄图扩展自己的势力,经常武装侵扰喀尔喀、西藏等地,有时还勾结沙俄,妄图分裂祖国。清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为祖国西部和北部其他部族的安宁,不得不对准噶尔进行武装征讨。从噶尔丹发动民族分裂叛乱,中经其侄策妄阿拉布坦袭击哈密,攻入西藏,至策妄子噶尔丹策零进击喀尔喀,后又与清中央政府息兵罢战,历时近半个世纪,清中央政府和准噶尔地方政权之间处于一种时战时和的状态。

  • 标签: 西域诗 准噶尔 论略 噶尔丹 中央政府 阿桂
  • 简介:《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中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文字脱漏,这源于对《通典》此则材料引用时的误抄。宋元时期的《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引用此史料与《通典》原文无异。而自南宋《玉海》、元代《资治通鉴》胡注,特别到清代以来的各类著作,则多采摭了《新唐书·西域传》此条文字,且引用情况繁杂。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新唐书》正史地位牢固树立的过程及其在学界的影响。

  • 标签: 新唐书 西域传 于阗
  • 简介:古代中国具有影响的出使有两次:一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出西域,二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前者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使西汉中央集权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后者规模宏大,历时近30年,并有强大的武装作后盾,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西域地区 出使 张骞 “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
  • 简介:纂修于乾隆时期,定本全称,是清代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新疆史地学著述,史料价值与学术史地位均属卓特,但史学界至今未能重视和探讨,这是史学史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缺憾.因此,本文拟作出初步考析,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西域 史学界 纂修 乾隆朝 历史地理学 考析
  • 简介:古代中国具有影响的出使有两次:一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出西域,二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前者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使西汉中央集权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后者规模宏大,历时近三十年,并有强大的武装作后盾,由于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郑和下西洋最终未能实现明朝向海外发展势力的政治目的.这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西域地区 出使 张骞 “丝绸之路” 中国封建社会
  • 简介:西域内属始于汉代,地处西域要冲的龟兹可堪谓“两汉”经营西域地区之典范。“两汉”朝廷在治理西域的方略上,亦可称得上是一次政治上的“制度创新”。没有采取以往对漠南、东夷、西南蛮夷、南越等地的治理模式,汉廷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能够正视西域地方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同中原地区的差异,大力推行怀柔政策,可谓是一次政治体制上的伟大创举。

  • 标签: “两汉” 西域龟兹 军事政治 社会管理
  • 简介:岑参西域诗建构了一条唐诗西域之路。诗中大量西域地理语汇是现存唐诗中仅见的。岑参诗歌详尽记述从长安到安西乃至中亚诸地的行程,完成了唐诗西域之路的地理学建构,客观上成为以诗证史和补史的典范。这些西域诗又充满了真淳深婉的性情和昂扬壮烈的猛志,岑参赋予了遣条道路浓厚的人文色彩,完成了唐诗西域之路的文学建构。

  • 标签: 岑参 西域 唐诗之路
  • 简介:公元4世纪80年代吕光用兵西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本文以藏文文献《红史》记载为依据,结合汉文文献记载,对吕光用兵西域原因再行探讨。主要考证内容:1.关于西域车师前部国师其人其事;2.关于鸠摩罗什身世及生平的最新考证。

  • 标签: 重大历史事件 西域 原因 出兵 文献记载 十六国时期
  • 简介: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西域学则是清代乾(隆)嘉(庆)时勃兴的研究新疆历史、地理的新学科。西域学的产生,引起了国内外史学家的广泛兴趣和关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它不仅推动了新疆历史研究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新疆地方志的编纂。地方志

  • 标签: 新疆地方志 西域传 国内外史学 祁韵士 专门学问 方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