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张亚祥先生作《泮考论》二则,论点精辟。本文在其基础上,以溯源和史料普查统计的方式,从庙学理水理念、泮与辟雍的关系、泮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泮的形成轨迹作了新的补充和认知。

  • 标签: 理水 辟雍 泮池
  • 简介:<正>一李祖桓先生独具慧眼,广泛收集整理古文献中有关仇杨氏事迹,撰成《仇国志》,由“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6年5月出版,为我国古代史的研究填上了一个空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仇杨氏政权,如缪钺先生为本书写的《审查报告》中所言:“年逾三百,事更数朝,界居陇蜀,关涉南北,十六国中胡人所建诸国,历时既无如杨氏之久,而西徼夷邦,如吐谷浑、宕昌、邓至,与中国相关,亦未有如杨氏之密者。”①但是这个当时存在时间最长、起了较大作用、影响南北对立政局的国家,《十六国春秋》中未列,《晋书》、《通志》的“载记”里不载;而在《晋略》、《北史》、《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周书》以及《通志》中虽有“氐”、“氐胡”之类的传略,但只跻身于很不显眼的诸如“四夷传”中。查《隋书·经籍志》的“霸史”类就没有专记仇国之书,《太平御览》中的“霸史”也无氐族杨氏的地位。“因此以后我国史家就都根据崔鸿和《晋书·载

  • 标签: 杨氏 十六国 历史地位 收集整理 审查报告 史料
  • 简介:应用现代DNA分析技术,研究回族的起源、迁徙、融合、演变,探讨回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发展规律,应是回族学研究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本文利用本实验室积累,综合国内外其他族群基因资料,以群体角度从DNA水平探讨了回族的起源、迁徙、演化等问题,证实了以往大多数人类学调查的结果,即回族与北方民族之间有相当大的融合。并且明确了回族中有较大比例的高加索人种的混杂程度,而这种基因流动应该主要与唐宋时期西域商贾、使者留居和蒙元时期蒙古人西征有密切关系,为传统的回族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回族 起源 DNA证据 回族学 民族学 人类基因组
  • 简介:相传,六合的县城、灵岩山、龙三者周围一样长,皆为九华里十三步。灵岩山宝塔倒映龙,相映成趣,传为美谈。灵岩山位于六合县东南十余里。清康熙县志载:“山无锐锋,岩石层耸,四周如一,岩际间常有灵瑞。”故名。《六合县志》记载,六合从未出过状元。为此,六合人心中始终鸣不平,为何人皆奋发苦读,却始终不能金榜题

  • 标签:
  • 简介:从整个明代的边防形势来看,除却明中期兴起于东南沿海的倭患,便是困扰明王朝始终的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而后者是明廷最主要的威胁。明王朝建立以后,蒙古势力退至蒙古高原,但仍保有较强的军事实力,一直在组织力量,意图恢复。明初,为防御蒙古势力南下,明太祖朱元璋除确立“同守封疆”的御边方针外,

  • 标签: 边防 明代 宁夏 蒙古部落 东南沿海 蒙古高原
  • 简介:明清时称盐池县为花马。该县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东、南、北分别与陕西、甘肃、内蒙古接壤。地产食盐、甘草、二毛皮,俗称“盐池三宝”。居住着汉、回、满、蒙等多种民族,以畜牧和农耕为主。多民族杂居及牧耕生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

  • 标签: 《花马池志迹》 节日风俗 盐池县 民俗习惯 “燎干”
  • 简介:近年来,随着唐长安城大明宫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出土了一大批蕴涵丰富文化信息的铭文砖,这些铭文砖是我们了解研究唐大明宫历史不可或缺的史料。本文主要结合前人考古研究,经考证后认为太液铭文砖采用干支纪年,“左策”是左神策军的略写与“左策”相对应的“右策”也应是右神策军的简称。

  • 标签: 大明宫 太液池 铭文砖 左策
  • 简介:日本著名汉学家田芦洲一生致力於汉学教育和研究。其汉学研究领域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出版多部汉学研究的专著、教材及工具书,在日本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其对《史记》的研究更是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始终,留下了以《史记补注》为代表的大量《史记》研究着作和文章。本文在对其藏书及相关资料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汉学研究,特别是其《史记》研究的方法、特点及成就进行梳理和分析。

  • 标签: 池田芦洲 汉学家 史记 研究
  • 简介:名臣投降,名妓抗战,宋有李师师,明有柳如是。剔除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柳如是依然是晚明一大景观。她生于1618,死于1664,本姓杨,名爱,字藤芜。离开陈子龙后改姓柳,名隐,字如是,号河东君。吴江[今属江苏]人,一说嘉兴人。为吴江盛泽镇归家院名妓。盛泽是江浙两省交界地,是东南最精丝织品制造交易基地,京省外国商人往来集会的码头,是真有点新的生活气氛的地方,不知是否与此有必然联系,反正它是当时党社名流的出产地、聚会地,而盛泽镇诸

  • 标签: 咏寒柳 柳金明池 读柳
  • 简介:基础教育需要重视的是'基础性',它应结合该学段的学生特点,为处在本阶段的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人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基础教育既不可替代也不能超越,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此外,英国《独立报》报道芬

  • 标签: 中核心 基础教育中 学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