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据史志及1995年清理洞时出土的碑文记载:“鹅百丈下通泉.城古开不记年”。唐代庆州知事李克新首次扩建修葺,宋代庆历七年、熙宁元年、明代正德九年、嘉庆二十年和清代乾隆、光绪等年间均加以重修。历代官吏和文人骚客沓至而来,留下了不少清词丽句,兼以佛、道、儒各教徒在庙宇顶礼膜拜。本文就鹅洞的调查情况进行阐述。并就相关问题作一研究。

  • 标签: 鹅池洞 调查 研究
  • 简介:初冬的第一场雪,把我带入了绛守居园的怀抱。踏上园门前长长的石板路,望着颇似平常的大门,隐约感觉到在其看似平常的背后的那份神秘来,这里是我小时候生长和学习的地方,从初中到高中,我有很多时间在这园埋读书学习,此时,故地重游,孑然一人走在这青石板上,眼前的变化使得小时候的记忆模糊起来。

  • 标签: 新绛县 山西省 中观 读书学习 石板
  • 简介:氐族是中国西北古代丝绸之路上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早在西周时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就有大量的氐人活动。魏晋时,氐族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曾建立了仇、前秦、后凉等国,一度统治西北。两晋时,氐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在西部各民族连年的征战中,氐族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 标签: 甘肃 白马藏族 池哥昼 调查
  • 简介:<正>1983年至1984年,在成都市方街四川省总工会基建工地上,发掘清理出一批重要文物,据初步研究认为,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时期之间的古文化遗址。在遗址早期地层的上面,发现一个青石雕刻的人像,高约0.5米,双腿弯曲作跪状,双手交叉于身后,作捆缚状。同时还发现有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人骨、兽骨、卜骨等。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教授认为:这个石人,是新石器晚期到殷商时期的文物,这些尖底陶杯也是同时代的。四川省文管会沈仲常先生在《略谈成都的文物考古》中认为:新繁水观音文化墓藏

  • 标签: 四川省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文化遗址 相关问题 石雕刻 春秋时期
  • 简介:对6例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进行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结合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测殷墟商代晚期居民人群构成多元。单倍型共享序列人群分布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华夏族的基底,其基因历经三千年却并未消失,而是在人群交流融合中沉淀下来并且扩散开去。通过本次研究对大司空遗址古代居民遗传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尚待扩大样本量,选用更多种遗传标记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大司空遗址 线粒体DNA 单倍型类群
  • 简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为了复兴农村,在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对辖区内各县开展了凿泉建设,时属河北省管辖的房山县(今属北京市房山区)曾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凿泉疏渠工程,保存至今的三通石碑见证了这一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结合民国档案资料,文章对民国二十五年(1936)所开展的房山县凿修泉工程进行了论述。

  • 标签: 民国二十五年 房山县 凿泉工程 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