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中国古钱品种发现量猛增,质量也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许多新品种、新考证在收藏领域和学术界引起激烈争议.其中尤以对历年来少见的辽代钱币的考证最为显著。

  • 标签: 新品种 学术界 考证
  • 简介:1985年,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在美岱召村一户村民家里,发现在"文革"中散失的部分美岱召存契约,村民不知道契约的文物价值,当作售卖挂面的包装纸使用.文物工作者立即将剩余部分契约征集,收藏于美岱召文物保管所.经初步整理,这批契约保存较完整者共1612张.契约中签约时间最早的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最晚的到建国后的1950年.其中乾隆时期26张、嘉庆时期94张、道光时期312张、咸丰时期90张、同治时期230张、光绪时期393张、宣统时期36张、民国时期331张、民国后期至1950年时期100张.文契用当地所产麻纸毛笔书写.这些契约为研究美岱召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美岱召 契约 文物工作者 咸丰时期 文物价值 文物保管
  • 简介:以平原沃野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两、三千年来,除战乱荒年,成都历来是一座农、副产品殷丰,手工业、商业发达的都市。成都,素以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著称。

  • 标签: 成都 历史文化名城 商街 庭院 自然环境 传统文化
  • 简介:笔者手上有几张“聚兴诚(商业)银行”的支票,均为竖式,见封三图1—3。按签发日期排序,图1(以下称第一张票)为1951年6月12日,图2(以下称第二张票)为1951年8月25日,图3(以下称第三张票)为1952年1月24日。这3张支票虽然都签发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但细读这些银行的票据,仍可以看出新旧时代变革的痕迹。

  • 标签: 银行支票 变革 新中国成立 签发日期 商业
  • 简介:孔府藏赤罗朝服是山东博物馆收藏的孔府衍圣公的朝服,是现存数量较小,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官服,极其珍贵。为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结合文物病害情况,采用传统的针线修复法对其进行了保护修复。

  • 标签: 明代官服 赤罗朝服 针线修复法
  • 简介:复制工作要求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复制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方法、色彩特征、艺术风格等,都要无限忠于原物。文物复制不论是从技术手法上看,还是从保护角度来讲,都可以理解为修复工作的延续,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物修复技艺,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文物修复 文物复制 纸质复制品 仿旧技术
  • 简介:<正>县(村)位于叶县城南15公里处。许(昌)南(阳)公路从村旁通过。古墓群西距县村约1公里,其北为烧车河与澧河交汇处。在傍河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见到大型土冢十余座。县(村)1号墓就是其中的一座。据当地群众说,这一带在解放前和本世纪七十年代,曾多次出土过青铜器,所以这里是一处重要的古墓地。1985年10月中旬,我们对这处墓群进行了调查,发现它是一处东周时期的大型墓葬区。由于墓葬位于烧车河的岸边,因受烧车河水的浸蚀使其中一座墓葬的冢土和墓室的一

  • 标签: 七十年 交汇处 墓葬 标本 青铜器 钮钟
  • 简介:鱼纹,陶瓷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现,河南临汝出土有鹦鱼石斧图彩陶缸,其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的漆器、彩陶上,鱼纹均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鱼纹开始用于瓷器装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大量的鱼纹装饰,明清之际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鱼纹瓷种类繁多,最为引人注目。

  • 标签: 景德镇窑 鱼纹 明清时期 新石器时代遗址 清宫 传统纹饰
  • 简介: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传统风貌,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地区文化。包含了城市、镇、历史中心和居住区。承载了城镇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支撑。本文对晋祠堡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保护提出了新思路、新途径。

  • 标签: 历史 街区 现状 保护
  • 简介:二十世纪初,有一位美国教师路得·那爱德(LutherKnight1879-1913)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经由上海径直人川到达成都,任教于四川高等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那爱德先生在川期间以教学为职,除为人之师、教书育人外,还利用一切时机在四川境内和成都城乡拍下了数以百计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尤以真实记录辛亥革命在川取得胜利、成都民众聚集皇城内外庆祝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的数幅照更为引人瞩目。

  • 标签: 路得·那爱德 中国 成都市 文物考古 四川 皇城
  • 简介:河北永年娄山群臣上寿刻石”自清道光年间发现后,成为晚清金石学重要议题之一。沈涛、刘位坦、张德容、俞樾、赵之谦等先后就其年代论辩数十年,最后同治末年陆增祥折衷诸说考订为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厘清金石学者在刻石年代问题上的贡献,故宫博物院藏沈树镛藏拓本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拓本记录收藏家、金石学者之间的交游和学术思想异同,为了解晚清学术传播提供了实例。

  • 标签: 群臣上寿刻石 晚清金石学 刘位坦 张德容 俞樾赵之谦沈树镛 陆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