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杜友晋《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都有著录,唯不见传本,对杜友晋所撰《书》年代发生歧异。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古籍叙录》第二二五页《书》条内说:“友晋事迹无考,新唐志置于最末,殆是唐末五代人。”日本学者那波利贞在《<元和新定书>与杜友晋所编<吉凶书>》①中认为,杜友晋可能是宪宗、文宗时代人。诚然,王重民先生和那波氏据伯三四四二号写卷,推断杜友晋的生存及著述年代,是可以的;但未叙述充分理由,似属臆断。我们不同意上述二位学者关于杜友晋生活及著述年代的

  • 标签: 书仪 成书年代 著述年代 艺文志 日本学者 唐末五代
  • 简介:本文主要对《后汉书》中有关地动的原理部分的文字进行分析,认为“柱”是和尊底相连的固定的直立杆,“都”是会聚的意思,“旁行八道”意思是从“柱”向侧旁有八条“道”可行,“八道”也是固定不动的,“八道”和“关”是相连的。并且应用地震学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在当时的地震背景下利用地动测知地震方向很可能是可行的。最后对张衡地动重新作了初步设想。

  • 标签: 张衡地动仪 都柱 固定 测知 地震方向很可能可行
  • 简介:2015年,河南省沁阳市沁园路北段出土一方明代墓志。墓主冯世昌祖籍山东巨野,始祖冯珐因武功升任南京豹韬卫水军所正千户,二世祖冯胜袭位,于正统八年改授郑藩卫司仪卫正,随郑藩王至怀庆府安家落户。之后,高祖冯宣、曾祖冯忠、祖父冯继祖、父冯汝迁袭职。墓主冯世昌生于正德十三年六月二日,卒于万历八年三月二日。嘉靖二十四年袭职。二十九年,郑恭王朱厚烷因向世宗朱厚熄上书建言被削爵禁锢凤阳,世昌也因此被发配边境地区的卫所充军。隆庆元年,穆宗朱载壁即位,朱厚烷复爵还国,世昌恢复卫正之职。志文详细记录了冯世昌的家世、生平和郑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了解和研究明代宗藩制度以及沁阳地方社会史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史书、方志起了印证、补充作用。

  • 标签: 明代郑藩仪卫正 冯世昌 墓志
  • 简介:2000年6月,芦山县在旧城改造挖地基时,在芦山县城姜城遗址(现芦山县博物馆侧),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和一具造型特殊、体形庞大的无头石兽。为了搞清楚该遗址的内容,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派员领队,在雅安市、芦山县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终于揭示了该遗址为一东汉末期至三国蜀汉末期的古城城门遗址。

  • 标签: 古代遗址 东汉 文物考古 城门 发掘 蜀汉
  • 简介:薄膜试片测试法是一种能够全面有效地对博物馆藏展材料进行评估筛选的测试方法,对其腐蚀现象进行图象采集及进行数据化分析能够得到更为客观准确的测试结果。本工作对应该测试法设计了专门图像采集的硬件装置,采用密闭光源和彩色工业摄像机,可以得到清晰的试片图像。软件系统将采集图像、打开原始图像、图像分割处理、材料分级评价等功能模块化,并根据具体功能设计实现了基本应用的可视化界面。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藏展材料对试片的腐蚀现象进行数据化分析,使藏展材料的评估分级由人工目测走向计算机视觉计算,具有快速、客观、误差小等特点。

  • 标签: 薄膜试片测试法 试片图像采集分析系统 系统模块化 计算机可视化界面
  • 简介: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纩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在对19块残块样品结构、材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傅鬯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Haiqu07漆膜及现代生漆进行了分析。古代漆膜的红外图谱主要吸收峰和现代生漆的基本柑同,说明漆膜结构的抗老化能力较强,具有超稳定性,且溶有颜料的漆膜的抗热稳定性高。本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占代漆膜提供素材。

  • 标签: 汉代 漆膜 红外光谱 热分析 颜料
  • 简介:吉林省博物馆历经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收藏古今书画一万余件,其中包括举世瞩目的国家级和国家一级书画作品,这些藏品仅就其经济价值而言,就达数十亿元以上。为把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安全、妥善地存放在合乎本馆实际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文物库房里,吉林省博物馆在筹建新馆的过程中,于2001年改扩建了一座达到设计标准和博物馆文物库房使用要求的地下库房,

  • 标签: 博物馆 书画作品 库房 温度变化 湿度变化
  • 简介:磁化率是反映岩石或矿物在机械应力作用下的压磁效应变化的指标,是地磁学名词术语。磁化率还可以表示物体的剩余磁化强度。土壤也是一种岩类,受到不同应力作用的土壤,其磁化率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土壤,尤其是不同沉积或不同年代的土壤,其剩余磁化强度也可能是不同的。特别是经过人类活动的土壤,其磁化率的变化可能更为明显。这样,对土壤及土壤物体进行磁化率检测分析,便可能提供考古学分析研究地层及遗迹的不同地磁数据,从而给考古学以帮助,并且它还可以有助于环境考古的研究。

  • 标签: 土壤 磁化率 测试方法 考古学
  • 简介:为了解放王岗出土漆器的髹漆技术,采用了漆膜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粉末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漆器残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漆膜包含1~3层髹漆层,一些漆膜中存在着漆灰层;采用了HgS作为漆膜的红色呈色颜料;可能采用了混合大漆和其它有机物的漆料;特别是漆膜中发现了含量约在5%左右的石英颗粒,其成因和作用值得现代漆器业去研究。

  • 标签: 放王岗 漆器 西汉 传统工艺
  • 简介:“报恩科”是佛教报恩道场之一,融合儒、释孝道思想于一体,集佛教经典、儒学伦理孝道观而成,基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而宣扬佛教“大孝”思想,进而以做道场的方式宣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世俗化的产物。麦积山所藏的明代写本《报恩科》为目前所见最早的,对于研究佛教报恩思想的演变、南北佛教的交流以及麦积山周围佛教道场的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科”中所提到的儒释孝子共70多个,选自不同的古代文献和佛教典籍。

  • 标签: 报恩科仪 孝子 儒释融合
  • 简介:敦煌文献P.5015可与P.3715、P.2729拼接缀合,拼合后的文书内容更加完整。文书所提及的唐政府所给与归义军的各种赏赐,当是为了赏其收复凉州之功,归义军收复凉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归义军收复凉州后,唐政府曾以派遣防秋兵马为名,遣郓州兵驻守凉州,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不少与郓州兵有关的记载。

  • 标签: 《归义军僧官书仪》拼接缀合凉州 收复进程郓州兵
  • 简介: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墓主人生前的社会等级和地位,往往是其死后能否享有高规格墓葬的决定性因素。唐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对丧葬制度也作了严格规定,但是在政治斗争激烈,宫廷政变频繁的武则天及其前后时期,丧葬制度同时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深刻影响。榆中唐墓墓主生前在政治斗争中所处的政治地位,在其墓葬中也有体现。

  • 标签: 慕容仪墓 石棺 麴崇裕 吐谷浑
  • 简介:髹漆丝织品光老化性能的测试分析,旨在了解其抗光老化的能力,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以精制纯漆和桐油漆料分别髹涂的丝织物及未经髹涂的丝织品为试样,进行加速光老化处理。对试样的测试表明,两种髹漆试样经光照后强伸性下降轻缓,相同时段的降幅远低于丝织品,桐油漆试样降幅最小。两种漆膜在光老化中均有轻微的空洞和裂纹,纯漆膜损伤稍大。光老化过程中,漆膜对丝纤维的保护作用较好,漆丝的结晶度未有明显下降,而未髹漆丝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髹漆丝织物 光老化 性能
  • 简介:为改善Oddy测试法实验周期长,依靠目测判断腐蚀程度的状况研究建立了一种薄膜试片测试法,研发薄膜试片、设计成套测试容器与夹具、改变测试条件并结合数码采集腐蚀图像和对腐蚀图像数字化分析等简化藏展材料评估筛选实验操作、缩短测试时间和提高结果分级判别能力。另外,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SPME-GC/MS)被用于表征藏展材料在挥发和降解过程中所释放的污染物成分,佐证其对银、铜和铅金属文物的潜在危害。新建薄膜试片测试法表明,14d的测试周期不仅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简化了操作,而且薄膜试片的使用也有利于克服人为分级的主观判断性,为数字化分级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Oddy测试法 金属腐蚀 纳米薄膜 SPME-GC/MS
  • 简介: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古泉名家张廷济(1768—1848)字顺安,号叔未,浙江嘉兴新篁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据廷济忆述:“幼年读书,五经四子书,总能背诵”,“余十四岁甫应童子试,入郡城,承竹林里老宿沈半桐先生可均指授,购学(汉)曹全碑”,临写碑帖自此时起,又说“余生乾隆戊子,得是册(随清娱墓志铭刻本)时年十五”,可知其碑帖临摹与收藏始于少年时。廷济年三十时参加乡试,名列榜首,为嘉庆三年(1798)解元。据同年友海昌陈嬗君忆述:嘉庆三年“叔未与余同举于乡,褒然居首,三上公车(多次会试未中),后以官学教习得官,因不屑为风尘吏.拂衣而归”,此后大半生与金石结下不解缘。

  • 标签: 续篇 追踪 中华 记事 钱币 题跋
  • 简介:为做好太仓万丰村半泾河古船的脱盐保护工作,本研究检测了半泾河古船的第6、7隔舱板和第8隔舱龙骨及船板下淤泥样品中主要元素和离子的含量,并用电导率测量样品在脱盐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表明,木材和淤泥中的主要元素含量高于对照样品,且主要以可溶性盐的状态存在;木材腐蚀程度也与其离子含量有关,腐蚀程度愈严重,样品的离子含量也愈大;经过脱盐处理后,脱盐溶液的电导率值降低至较低水平.测试数据将对今后古船脱盐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古船木材 无机盐 离子
  • 简介:为了探讨铜盐等腐蚀产物对青铜器腐蚀的影响,采用腐蚀膏试验和微电极测试腐蚀电流的方法研究了氯化亚铜、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等对青铜试片和铜电极腐蚀的影响,得出氯化亚铜是加速青铜器腐蚀的最有害物质的结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以苯骈三氮唑为主钝化剂的高效防护剂同时改变了氯化亚铜的结构,起到了有效抑制青铜器腐蚀的作用。应用电位活化理论阐述了青铜器粉状锈小孔腐蚀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氯化亚铜加速青铜器腐蚀的多孔氧电极催化模型。

  • 标签: 青铜器 多孔氧电极 腐蚀与防护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