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文书英藏S.681V,定名为《具注历日[乙巳岁(945)]》,图版收在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二卷第114—115页。该卷前、后、下部残,共存文字64行,如下:

  • 标签: 历书 《具注历日》 敦煌文书 俄国 英国
  • 简介:大部分文化遗址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现有常规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无法有效实施,而传统的文化遗址保护技术也无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最大化。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的前沿热门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具有能够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的发展潜力。本工作首先分析了文化遗址保护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对物联网技文化遗址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针对文物保护领域的特殊需求,着重描述了文物本体环境信息采集、监测数据的远距离传输,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三方面相关的物联网技,并对涉及关键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简要介绍了已经部署运行的典型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系统———基于物联网技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系统,系统经过连续几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为敦煌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物联网技的进一步发展,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这将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

  • 标签: 物联网 文物保护 环境和本体监测
  • 简介:P.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是一份道教斋文辑录长卷,本文从所录斋文的形成时间和文书的抄写时间两方面对之进行了断代,认为其中斋文的形成大致从唐玄宗时期一直延续到晚唐和五代初期的归义军时期。这一长时段的形成过程使该文书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还对该文书所反映的唐代道教斋事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分析了这一时期道教斋醮活动的内容及特点。

  • 标签: P 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 唐代 敦煌 道教 斋文
  • 简介:对博物馆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是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的有效途径。为广泛发挥物联网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方面的作用,阐述了基于"洁净"概念的博物馆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内涵,分析了博物馆环境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有害生物四方面监控的特点需求,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几项重大文物展览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情况,指出大力加强博物馆环境适宜的监测技术研发,是实现博物馆环境风险预控的关键。

  • 标签: 博物馆环境 预防性保护 监控技术 物联网
  • 简介:本研究从物联网概念和技术介绍开篇,分析了物联网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元素关系分析出物联网技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同时,针对这种新型技术的特点和限制,探讨了关于在中国古代木建筑保护保存修复方面可即由物联网技获得的优势及对于现状不足的改善,以及在物联网的技术下文物建筑保护的用户需求、产品形式和获取产品方式的探讨。最后递归出关于物联网技需求的思考。

  • 标签: 物联网 木构建筑 中国 保护修复
  • 简介:随着物联网技的快速发展普及,其应用已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也为文博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物联网技已经基本满足了提升博物馆服务观众的能力效果,本工作以博物馆观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描述了物联网技在博物馆观众服务领域的几种应用设想。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博物馆 观众服务
  • 简介:物联网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交叉渗透的产物,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在社会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针对当前博物馆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难点,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设计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扩展灵活等优点。构建的测试平台验证了该系统良好的可行性稳定性。

  • 标签: 物联网 环境监测 博物馆 无线传感器
  • 简介:本文在前贤对P.2992v所做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校录整理了该卷抄存的三通书状,认为前两状内容均与发生于清泰元年的梁幸德事件有直接关系,第三状则之间接有关,故三状是归义军政权于事后为调查梁幸德事件而集抄。作者就此探究了三状有关的归义军政权的两次朝贡活动的具体情况及归义军朝贡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 标签: P.2992v 曹元德 梁幸德 归义军 甘州回鹘 朝贡
  • 简介:为了弄清汽车币铸地问题,我们走访了周西成的亲属,当年担任公职的老人,以及工商界知情人士,他们交换了意见,又参考省内外现有文献,对贵州省政府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于贵阳设立贵州造币厂铸造“贵州汽车银元”的史实,进行了探讨。一

  • 标签: 造币厂 银饼 沿海省市 主任秘书 人民银行 南京国民政府
  • 简介:民国十七年(1928)周西成主黔时发行的汽车银圆,当是周西成请四川成都造币厂代铸。理由如下;一、西人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谈及中国银币版式达一千四百余种,如加上今天各种专著对银币版式的叙述,总数还要多。但汽车币正面中心花饰四川军政府造的大汉银币(见本刊1985年第二期“民国时期四川通用硬币选”)完全相同,这在名目繁多的中国银币中是绝无仅有的。查对清代陈淏子编辑的《花镜》,并蒙郭若愚先生审核,确认这中心花

  • 标签: 成都造币厂 版别 中央造币厂 芙蓉花 中国财政部 共同缺陷
  • 简介:望山M2出土了一批性质为遣策的竹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遣策所记的青铡礼器墓葬出土的实物重新对应,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在器物对应和定名方面,认为遣策所记的“卵缶”同于尊缶,而“迅缶”同于浴缶或盥缶;在竹简的编联问题上,认为46号简和47号简应缀合。

  • 标签: 青铜礼器 遣策 编联 对应
  • 简介:采用光度法和亚硫酸氢钢静态分解法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0.1%SO2存在条件下,仿古铜-锡-铝合金的腐蚀情况。在无可溶性氯离子存在下,青铜腐蚀的第一和第二临界相对湿度值分别为50%和65%左右;在有可溶性氯离子存在下,其两个临界相对湿度值均有所降低。从而给出了青铜保存的最佳湿度范围。

  • 标签: 青铜器 SO2 相对湿度 腐蚀
  • 简介:杏雨书屋藏羽153V《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中九色鹿王舍身救怀孕母鹿故事所述的释迦鹿苑度五比丘说法一事,当是参考竺佛念所译《出曜经》。鹿王舍身救怀孕母鹿的本生故事,借鉴了窥基的《妙法莲华经玄赞》,窥基的注文采自玄奘《大唐西域记》,并有补充润色。玄奘所述并非凭空杜撰,而是在鸠摩罗什所译《杂譬喻经》《大智度论》及《大庄严论经》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写卷中“九色鹿王”之名。借用了九色鹿救度溺水人故事中主角的名称,佛典中“菩萨鹿王”的记载相结合,传达了因果报应和舍身布施的宗教含义。

  • 标签: 羽153V《法华经讲经文》 九色鹿王本生故事 《法华玄赞》 《大唐西域记》
  • 简介: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藏品管理工作也需更加高效、灵活地进行。利用物联网及相关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对文物存放环境进行监测,对出入库人员信息进行识别。通过系统软件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了文物的动态管理、清点及信息查询,加强了环境监测水平以及对出入库人员的控制管理。将物联网技引入藏品管理工作中来,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安全性,更为实现文物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

  • 标签: 物联网 RFID 藏品管理 文物 博物馆
  • 简介:砚台山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上机房营子村南,地处阴河右岸的砚台山上(图一),属于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考古发掘项目。砚台山以一个舌形凸出、自南向北深入

  • 标签: 区发掘 发掘简报 台山遗址
  • 简介: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我国首个遗址保存在恒温恒湿环境的博物馆,但遗址表面仍然析出了硫酸钙(CaSO4·2H2O)。本研究通过对汉阳陵13号坑封闭展厅内环境温湿度、土壤蒸发量、遗址本体及地下水可溶盐的长期监测分析硫酸钙(CaSO4·2H2O)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3号坑环境湿度长期保持100%,由于遗址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分子在土壤表面不能转化为液态水返回到土壤中,而随着土壤水分蒸发遗址表面土壤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离子相互发生反应在遗址表面析出白色的硫酸钙。

  • 标签: 遗址 环境 可溶盐
  • 简介:为了研究公路的交通振动对彩塑损伤状况,对山西省晋祠圣母殿内彩塑进行了脉动和汽车振动测试。脉动测试分析得到了彩塑基频自振周期、阻尼比及传递函数;单车公路汽车振动测试及利用传递函数进行的多车振动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彩塑在单车行走下的最大位移为3.40×10-2μm,五车纵列行走振动最大位移为1.32×10-1μm,及在不同汽车流下的振动位移。根据彩塑残损情况和振动最大位移角2.24×10-7rad,提出了瞬时振动对晋祠泥质彩塑影响的判定等级和准则;根据疲劳损伤理论和振动测试结果,提出了持久振动对晋祠泥质彩塑损伤的判定准则;根据晋祠泥质彩塑的现状损伤和其在振动时的瞬时位移极限角,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应有的避让距离分别为3200m、2400m、1800m、1200m、800m,并对晋祠周围的公路状况进行了判定。

  • 标签: 晋祠圣母殿 宋代彩塑 振动
  • 简介:大同云冈第1、2窟图像一体设计而成。两窟周壁中心柱四面配置第7、8窟以来流行的法华经、维摩诘经图像,结合中心柱上端及窟顶图像,共同表述奉持释迦佛所说大乘教法,将来往生至弥勒菩萨所居兜率天并最终成佛之意涵。

  • 标签: 云冈第1、2窟 法华经图像 维摩诘经图像 中心柱
  • 简介: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两座(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M2未被盗扰,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好的大量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是M1墓主的夫人,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的发掘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枣阳 九连墩M2 楚墓 战国 高级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