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艺术之于博物馆是诠释博物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艺术教育不是博物馆既定概念,是在艺术和教育二者都分别产生后才出现的一门独立的活动。公众在博物馆进行文化旅游的同时,也是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博物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艺术教育以通识教育的角色出现,承担为大众普及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这是博物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背景。对公众进行艺术教育的博物馆主要有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博物馆三个类型。

  • 标签: 博物馆 艺术教育 背景类型 实务
  • 简介:笔者酷爱收藏研究苏区货币实物和金融史料,珍藏有一张湘赣革命根据地发行的面值壹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革命战争公债券”(图1)。该券面加盖有“本息还清转为国币通用”的红色印章,显示该债券付息后,曾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赣分行壹元银元券在湘赣苏区广泛流通。这枚先作债券,后为钞票,一券两用的文物,在苏区金融实物中属仅见,其做法在苏区革命史上堪为独创。

  • 标签: 革命战争 公债券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湘赣革命根据地 考析 国家银行
  • 简介:2015至2016年间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收藏大展”中有一卷传元代钱选《蹴鞠图》,然该图存在颇多疑点。第一,吴湖帆在其所藏《蹴鞠图》拖尾上抄录了明代文徵明的题识,其中人物的特征与画面完全不能吻合。第二,该《蹴鞠图》上收藏印最早为明人,且钱选自题书法和款印均有许多疑点。第三,《蹴鞠图》是否有超越画面之外的文化涵义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探索历史情境与人物服饰、相貌和活动特征的方法,从宋人较为可信的文献史料出发,结合正史载录,重新还原了画中六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人物关系背后的政治隐喻。同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君臣蹴鞠图”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的视觉母题之一,历代有不少文人曾为该母题作过题跋和诠释,文中解释了宋代后人对“六人蹴鞠”图式的认识与原作之意的差别。最后,本文对吴湖帆先生收藏该画并加以题识的原意作了说明。

  • 标签: 钱选 蹴鞠图 赐紫 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