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一、窦大夫祠概况及历史沿革窦大夫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贤大夫窦犨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百姓祈雨的场所。祠堂位于太原市西北25公里尖草坪区上兰镇,坐北向南,背靠烈石山,西南依傍汾河、与冽石寒泉相连接,东与保宁寺、观音阁。

  • 标签: 大夫 祭祀建筑 春秋时期 尖草坪区 太原市 观音阁
  • 简介: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种种现实需要,责令北洋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熊希龄(时任国务总理)内阁于民国3年(1914年)一月十七日提出了“银本位制统一币制”方案,

  • 标签: 新疆 民国元年 币制改革 临时大总统 北洋政府 银本位制
  • 简介:《首阳吉金》刊布的3件乔器,应系滕州庄里西89M7散失之器,其中乔觯、乔簋铭文对于周初分封的滕国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对上述二器铭文略作考释,力求廓清作器者乔与滕国之关系。

  • 标签: 庄里西89M7 滕国始封君
  • 简介:悬挂在古建筑上的附属文物楹联匾额属于小木作艺术,是实用较强的艺术品,其沿用从秦朝到清代,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是古代制度文化、艺术文化和文字符号的综合性产物。它集书法、文学、石木雕篆彩画漆饰艺术技法于一身,与古代建筑相得益彰,并造就了内涵丰富的古代联匾文化。

  • 标签: 圣母 晋祠 古代建筑 制度文化 封建社会 文字符号
  • 简介: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着一方铜印。这方铜印重680克,印面边长5.5~5.6厘米,呈正方形;厚1.1厘米:印背面中央接一梯形板状钮,钮高2.5厘米。印正面边框内阳刻“河州监支纳印”,字体为九叠篆,三行六字,字迹清晰,镌刻精深;印侧面阴刻款文与印正面款文内容相同,只是字迹近于行楷.易于辨认:印背面在板钮左右两侧有两列行楷体款文。使刀较浅且笔画潦草,

  • 标签: 铜印 河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金代 博物馆 甘肃省
  • 简介:邙洛近年出土的三方杂姓墓志,信都伯、冯顺公冯聿,乃太师冯熙之子。父子二志皆出自“乾脯山之阳”;尚书郎中源模,征北将军、北讨都督源子雍之子,凉州刺史源延伯之弟,源延伯墓志亦近年出土;张懋史书不载。曾祖腾、祖光、父敞、张懋本人与长子显孙、次子令孙、三子汉孙五世为官,姓名、官职记述清楚。三方墓志的魏碑书体,各有特色,冯聿、张懋二志化隶入楷,楷则俨然;源模墓志在魏碑楷化进程中具有行楷体势,与其同时下葬的长兄源延伯墓志的书法,似均出自季父源子恭之手。

  • 标签: 邙洛墓志 冯聿 源模 张懋 魏碑书体
  • 简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保存了历代建筑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建筑,莫过于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的圣母殿。大殿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位于大殿之内也有了近千年历史的一组宋代彩绘泥塑像,则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组宋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遗珍。

  • 标签: 北宋 民族历史 宫廷生活 太原市 建筑 宋代
  • 简介:一、榆次城隍庙壁饰艺术的美学价值榆次城隍庙坐落于太行之右、涂水之畔的山西榆次老城东大街北部。它历史悠远,是国内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城隍庙之一。占地面积有6000余平方米,城隍庙的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为三进院落。

  • 标签: 城隍庙 榆次 艺术 壁饰 美学价值 占地面积
  • 简介:我国卉代铜镜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代铜镜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纹饰优美,工艺精良,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中国古代美术之珍品。同时也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从遗留至今的古代铜镜中,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流行习俗、社会风尚等,而且更让我们欣赏到这样极美的艺术品。

  • 标签: 古代铜镜 艺术视角 纹饰 汉代 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
  • 简介:2011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个人艺术展——“韩美林艺术大展”在国博西大厅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郑万通、王志珍.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忠禹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文化部部长蔡武.

  • 标签: 艺术展 韩美林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国家博物馆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大规模
  • 简介: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工作,是整个纪念馆工作的基础。是陈列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观众与陈列展览之间沟通的桥梁。当观众走进展厅参观.如果把视听结合起来.接受内容时就能增强记忆,观众的心灵和思想意识受到启迪,达到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教育目的。

  • 标签: 革命纪念馆 讲解艺术 讲解员 陈列内容 讲解工作 陈列展览
  • 简介: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在大一统的历史环境下,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特别是经济贸易的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使大量的中原钱币沿丝绸之路流人西域各地,在这些中原特色的货币中,最为多见的是“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在新疆各地都有发现,这些钱币不仅反映了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还从中可以窥见到唐代书法艺术的风采。

  • 标签: “开元通宝” 书法艺术 钱币 新疆 博物馆 经济文化交流
  • 简介: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工作,负责全省文物的修复保护。期间临摹了辽代娄睿墓壁画、元代永乐宫壁画等,足迹遍布各地大小石窟、寺庙,纵观全国各地寺观壁画、水陆画后,被宝宁寺那传统的工笔重彩水陆画精湛的技法、神秘的故事、富丽的色彩、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线条等高超的技艺深深吸引,激发了我强烈的再创作欲望,最终立志对宝宁寺水陆画进行临摹、学习、研究。

  • 标签: 水陆画 临摹 民族艺术 文化遗产 永乐宫壁画 札记
  • 简介:为庆祝第36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甘肃省博物馆特从辽宁省博物馆引入《丹青巨匠艺术宗师——齐白石书画作品展》以飨观众。本次展览是从辽宁省博物馆所藏300余件齐白石作品中遴选出的100余件艺术精品,内容涵盖立轴、册页、书札、扇面以及印章等多个种类,题材广泛,精品荟萃,以齐白石的艺术历程为线索,分为早期、中期、盛期和晚期四个单元,让广大观众能够高层次、多角度地了解一个真实的齐白石。并切身体验这位艺术巨匠的传奇人生,从中尽情领略一个世纪的中国绘画之美。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书画作品展 艺术精品 齐白石 丹青 宗师
  • 简介:2012年3月6日,“2012中英文物艺术品保护学术交流”巡回讲座在甘肃省博物馆首战拉开序幕。该讲座由中国文化连线(英国)和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并得到《21世纪经济报道》的大力支持和赞助。此后,该讲座还将在北京保利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做巡回学术交流。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文物艺术品 学术交流 讲座 保护 《21世纪经济报道》
  • 简介: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钞券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方框字赫然在目,票面面值亦是正楷的汉字书写。汉字书法是一种被公认的艺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成就了李斯、钟王、颜真卿、柳公权等艺术大家。后来者亦衣钵传承,成名者若星汉灿烂,当代既有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有沙孟海、启功等巨匠。但人民币上的这些字是谁写的?社会上一直是众说纷纭。

  • 标签: 第五套人民币 艺术欣赏 汉字书法 中国人民银行 汉字书写 历史文化
  • 简介: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应当能够为观众创造一次舒适且有效的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博物馆需更加深切关注观众的观展,将之纳入陈列展览的评估体系,并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观众评估体系。文章采用跟踪观察法,以广东省博物馆历代端砚艺术展览为例,立足于观众观展体验,从观众的停留时间长度、观展路线和展线吻合度、观展重点和展览重点吻合度三个角度出发,尝试对该展览进行效果评估。

  • 标签: 观众 观展体验 陈列展览 评估体系 跟踪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