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8月下旬,在山西省长治市马厂镇安昌村南为配合漳山电厂建设进行的田野发掘中,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多数为早期被盗的唐代弧壁砖室墓,均破坏严重,遗存少量的器物残片;仅有编号为ZAM2和ZAM8的砖雕墓与石砌墓各一座遗存完整,现简报如下.

  • 标签: 长治市 安昌村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金代
  • 简介:海(1886-1967),俗姓龚,名学,字辑熙,四川省绵竹县人。从婴儿到青年都处在清光绪西太后(慈禧)专权时期。日往月来,清廷政治越趋腐败,国势日益垂危。正当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时候,海已经成为年届二十、血气方刚的热血男儿。此时,他毅

  • 标签: 能海法师 龙兴寺塔 佛教文化 彭县
  • 简介:平遥文庙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既是儒家经典的聚合场,又是儒家文化的传播源,通过举办祭孔仪式、开笔礼、成人礼,开设国学讲堂,运用立体展陈方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平遥文庙 活化传承 庙学合一 庙馆合一
  • 简介:内容提要:《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在形式设计上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对整个展览的照明设计。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建筑本身的空间。打破了以往单一照明方式的设计理念,将“把阳光引进博物馆,使展览走出黑屋子”这一理念深入应用到展览的各个层面.在大面积运用自然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展览照明设计模式是成功的.这虽然不是第一人。但也堪称经典案例。

  • 标签: 自然光 人工照明 气氛的渲染
  • 简介:一、已有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学术讨论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奴隶社会学术研究的奠基之作是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而其有关中国古代奴隶制的学术思考。早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便已基本形成,在当代中国曾影响极大,以致社会和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奴隶制社会。略有分歧的是郭沫若认为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奴隶制时代,

  • 标签: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奴隶社会 奴隶制社会 标识 考古 史前
  • 简介:为了科学评价照明光源对黄色植物染料染色丝绸的褪色影响,也为了给博物馆此类丝绸文物展陈的照明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通过设计光照老化实验的方法模拟丝绸文物的老化过程,研究了卤素灯、荧光灯及LED对黄檗、槐米等黄色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样品的褪色影响。结合色差分析,从染料耐牢度、样品反射光谱及光源发射光谱等多个角度对染色丝绸的褪色进行了分析。借助液相色谱分析了老化前后染料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含蓝光能量的荧光灯和LED对黄色染料的损伤严重,蓝光能量少的卤素灯影响较小;色谱分析确定了染料的老化前后的有效成分,推测了老化反应的褪色机理。

  • 标签: 丝绸 黄檗染料 槐米染料 光老化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照明技术和设施在博物馆陈列中相继得到开发与应用。科学、合理的运用采光照明,不仅可以提高陈列的展示效果,还可以对文物起到保护作用。本文对光导纤维照明在陈列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 标签: 光导纤维 陈列 光导纤维分散、集束式照明
  • 简介:随着博物馆展示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陈列艺术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艺术,博物馆展示设计逐渐成为一门新的专业性设计学科.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组合的过程,是根据参观者的视线将展览物讯息及研究成果重新构建成一个展示剧本的过程.

  • 标签: 博物馆 讯息 陈列艺术 重新构建 过程 学科
  • 简介:1998年12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在重庆忠县一座南朝刘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发现了二枚前废帝刘子业永元年(465年)铸造的永钱^①。钱重二铢。钱文薤叶篆书体,篆法细腻,纤巧绮丽,飘逸飞动,透射着强烈的六朝时代风格和神韵(图l、2)。

  • 标签: 永光钱 忠县 六朝时代 铭文 古钱币
  • 简介:塔位于都江堰市城南奎路西侧,古为石塔,明末毁于洪水。清道光11年(1831年)由县令周因培主持重建,塔高52.87米,重约3660吨,为17层6面体密檐式砖塔,是我国现存古塔中层数最多的砖体建筑,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的标志性文物建筑。奎塔造形古朴、雄伟壮观,塔内1-9层为双筒,内设螺旋形石梯,

  • 标签: 古塔 县令 砖塔 石塔 明末 历史文化名城
  • 简介:寺是贞观五年(631)唐太宗为患病的太子李承乾祈福所建之寺院。与唐太宗及李承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李承乾为太子期间,该寺曾兴盛一时,很多著名的僧人曾在此驻锡弘法。贞观十七年(643),李承乾被废之后,该寺也逐渐衰落,后被更名为中兴寺、龙兴寺,会昌灭法时被彻底废弃。

  • 标签: 普光寺 李承乾 唐太宗
  • 简介:2001年12月8日,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有六位学者发言,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吸引了大量听众,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征得作者同意,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使学术界对张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 标签: 考古学 中国文明 教授 燕京 贡献 纪念
  • 简介:1977年,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西北的十三敖包乡水泉村白草洼,出土一枚印文为'氏之宝'的印章,现藏辽上京博物馆。《辽上京文物撷英》一书辑有此印,并认定为辽代印章①,然殊可商榷,现将'氏之宝'介绍如下,略作考释。'氏之宝'青铜质,花叶式钮,通3.7厘米,重27克。印面呈直径3.7厘米的圆形,右上缘受外力撞击稍损微向内凹,印文为汉文篆书'氏之宝'四字,且为蟠条法铸造。

  • 标签: 私印 印文 九叠篆 白草洼 八思巴文 外力撞击
  • 简介:硬分币:即日前流通于市的壹分、贰分、伍分面值的铝质硬分币。其铸造始于1959年,止于1992年,其中1965年至1970年铸造中断。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硬币,流通的时间最长。如果按硬分币上的年份来分类,壹分币共发行了27种、贰分币26种、伍分币19种.合计72种,面值1.74元。

  • 标签: 硬币 收藏工作 硬分币 钱币市场 长城币 金银纪念币
  • 简介: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禄坂行》云: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

  • 标签: 盐亭县 光禄坂 中国 四川 历史发展
  • 简介: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陈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 标签: 陈光甫 货币思想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 沃顿商学院 金融
  • 简介:南朝时期,宋的开创者刘裕(363-422年),小名寄奴,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人。年轻时种过地,捕过鱼,做过小买卖。东晋末年,司马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参加北府兵,成为刘牢之的部下。当刘牢之在王朝内争中人头落地的时候,刘裕却扶摇直上,成为权臣桓玄的膀臂。一反手,他又诛杀桓玄,垄断东晋军权。后来,率军北伐,

  • 标签: 永光钱 南朝时期 开创者 镇江市 北府兵 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