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惠州民俗》体现以东江为特色的广东区域民俗专著。《惠州民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是广东省社会科学地方文化历史项目以及惠州市政府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惠州民俗研究”的成果著作。全书分导论,方言,生活风俗,节俗,人生礼仪风俗,游艺民俗,民间崇拜与祭祀风俗,行业民俗等8个大章共38节,45万字,146张彩图,

  • 标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区域民俗 惠州市 社会科学 2010年 民俗研究
  • 简介:<正>由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风俗词典》,五年来经专家学者的反复修改,今年可望与广大读者见面。本词典共收有词条一万余条,分十七大类,达二百万字。由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和叶大兵担任主编。《中国风俗词典》集中国风俗之大全,全面反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从古到今的主要

  • 标签: 风俗 编辑出版 辞书出版 中国风 词典 民俗学
  • 简介:《佛教南传之路》在中国和日本出版胡博综南京艺术学院阮荣春教授所著《佛教南传之路》最近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和日本雄浑社分别于中日两国出版。佛教造像于何时,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中国?初传中国的“汉化”进程及面貌如何?这是近百年来中外学术界十分关心和重视的课题。由...

  • 标签: 佛教造像 中国和日本 中国南方 佛教文化 佛教遗物 犍陀罗
  • 简介:孙逸仙纪念医院成立于1835年,已有173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的西医院。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就读于此,并开始伟大的革命活动。

  • 标签: 医院 民主革命 革命活动 孙中山
  • 简介: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型庆典活动中,锦州市太和区辽西高跷秧歌队和来自西北的威风锣鼓队,代表全国人民,以气势磅礴、酣畅浓烈的民族民间歌舞,淋漓尽致地向全世界表达了祖国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的热烈心情。(图1在香港回归庆典上的演出)

  • 标签: 高跷 秧歌 辽西 香港回归 庆典活动 回归祖国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口述文学受到了中国学人的热情关注,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发端。在这过程中,1918—1926年的“北大时期”、1926—1929年的“中大时期’’以及1929—1937年的“杭州中国民俗学会时期”,以学术团体、刊物为中心,汇集了众多的学者,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无疑是三个最重要的时期。但是,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

  • 标签: 民间文学研究 书籍出版 民国时期 学术空间 上海 研究者
  • 简介:2017年6月17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出版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文博出版与新时期使命’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出版专业委员会、河南博物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中原文物》编辑部、《洛阳考古》编辑部承办,共有来自全国近40家博物馆、考古所、出版社、杂志社等文博出版单位的80余名代表出席。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协会 专业委员会 学术研讨会 出版社 洛阳市
  • 简介:摺扇又名“聚头扇”,用则撒开,收则折叠,故又称“撒扇”。摺扇创自日本.北宋时由高丽传入我国,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抬遗》:“熙宁丙辰冬,高丽国遣训入贡……彼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摺叠扇为私。……谓之倭扇,盖出于倭国也”。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记杭州“铺席”中,有“周家折叠扇铺”(叠一作揲),可见南宋时我国已经有折扇生产和供应了。

  • 标签: 文人 苏州 高丽国 郭若虚 折叠 北宋
  • 简介:作为网络社会中的新叙事文本,IT笑话是在信息技术引入中国、技术群体逐渐崛起、专业知识术语开始出现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民间叙事体裁。IT职业群体以内部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为框架重新解释日常生活实践,进而把对信息技术本身、人、自然以及世界的思考和认识传达给行业内部以及行业外部群体,对于这一知识的讲述和阅读就是IT笑话的生产过程。IT笑话重返了技术与民俗的关系这一主题,技术与民俗并不是一组相对立的范畴:技术并没有终结民俗,相反技术却进入到民俗的叙事结构中。网络社会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叠加,一并成为民俗传承的空间,民俗因技术而获得了历史的连续性。

  • 标签: IT笑话 新民间叙事 网络社会 IT职业群体
  • 简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舞蹈这种古老而高雅的艺术,没有真正走进绝大观众的视野。当影像和LED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舞蹈的生命空间,更加而彻底的改变了现代人对艺术的认识,而这个生活的“传感器”将使舞蹈这个艺术得到从未有过的视觉领域。随着各种舞蹈赛事的电视播出以及各类晚会中视屏资料与素材的运用配合,舞蹈艺术作品、舞蹈专题片、特色晚会频频亮相荧屏,曾一度被看作是“阳春白雪”的舞蹈艺术,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手段走进了千家万户,使得这种不太多有机会接触的艺术拥有了更广的观众群。人们通过高端媒体技术认知舞蹈、理解舞蹈、感受舞蹈,借助电、光、影的魅力和张力,传递出舞蹈美的另外一面,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产生更深远的意象,这种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类艺术感官的普及和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剧场空间 空间延伸 信息时代 需求 共享
  • 简介:徐建春所著《俯察大地——王士性传》,介绍了王士性一生的思想与成就,明确了他的贡献与价值。

  • 标签: 王士性传 贡献
  • 简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
  • 简介: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本刊名誉顾问乌丙安教授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国家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乌丙安 民俗学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简介: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网络传播博物馆信息的优势和特色,必将使网络传播成为二十一世纪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博物馆 信息 网络
  • 简介:民间文化是国家文化体系的基石,承载并传递着民族精神。对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传承原生空间受到冲击的时代,尤为重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空间信息系统》不仅继承了数字化存储的优势,而且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而提高了民间文化资源的空间演示效果,增强了科研的可利用性。GIS所具有的整合分析数据的优势,及其突出的空间区位性,为解决数字化时代民间文化整体保存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划分民间文化空间演示类型的基础上,认为数字化过程应该保留语境信息,而空间思维模式所营造的多种演示模型将会是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民间文化 数字化 空间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