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2月19日到20日,在美国中南部的阿肯色州州会小石城举行了"中国历史的地理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藉以推广地理学在传统汉学界的影响。本次会议由阿肯色州大学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ofArkansas,LittleRock)组织,得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英国、德国、白俄罗斯与美国等各地学者的高度重视。19日全天开会,总共提交12篇论文,论点创新,时地跨越很广,从古代到当代,从华西北到华东南,收获相当丰富。主要演讲者是伊利诺斯州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Chicago)的何特勒(LauraHostetler)和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的包弼德(PeterBol)。20日上午包弼德举行颇有启示的讲座,即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用。

  • 标签: 历史地理 地理视角 教学方法
  • 简介: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时代,开展资源型城市创新研究意义重大。围绕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评价的技术路线、创新模式选择和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综述发现,虽然不少学者已经关注到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难度,并做了积极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一些颇有启发性的结论和观点等,但聚焦资源型城市创新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关于理论、方法、政策和案例等方面的研究还不系统,且滞后于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实践。

  • 标签: 资源型城市 创新 研究进展
  • 简介: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作者共引分析、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国际旅游研究领域中的两本具有代表性的期刊——TourismManagement和AnnalsofTourismResearch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绘制出旅游研究前沿热点主流学术群体及其代表人物的知识图谱。该图谱显示出当前国际旅游研究存在4个主流学术群体和研究领域,且旅游研究从以往的以经济学为基础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

  • 标签: 国际旅游研究 主流研究领域 知识图谱
  • 简介:<正>宴会是因习俗或社交礼仪需要而举行的餐饮聚会,是社交与饮食结合的一种形式。人们通过宴会,不仅获得饮食艺术的享受,而且可增进人际间的交往。宴会是中国烹饪文化中的瑰宝和精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宴会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宴会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餐饮业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九十年代提出宴会改革的原因,对那些陈旧的传统观念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亟需进行与此相适应的改革。如何进行这种改革,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原则、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方式又是如何,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实践、认真研究、仔细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宴会 自助餐 菜单设计 服务方式 餐饮业 改革的内容
  • 简介:<正>宴席又叫会饮、酒席、筵席、宴会和酒会,是人们为了某种社交目的需要,根据接待规格和礼仪而精心编制的的一整套菜品。宴席可分两大部分,第一是我国传统的宴席,第二是酒会席。传统宴席是我国民族形式的正宗宴席,其特点:形式典雅,气氛隆重。整套菜由冷盘、热炒菜、大菜、点心、甜菜、水果等组成,而以热菜为主。

  • 标签: 宴席 现代饭店 制作改革 宴会 分餐制 烹调方法
  • 简介:本文根据在日本大学的实际考察情况,分析了日本大学的地理学的论点设计状况,并且与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进行了比较,揭示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的弊端;并对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的课程设计及教学计划的改变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日本大学 历史地理学 师范院校 地理教育 教学计划
  • 简介:2006年6月10日上午,区域理论发展前沿和河南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开封河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副处长何健、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陈垠亭、中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河南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李润田先生、河南财经学院资深教授杨承训先生,校领导赵国祥、宋纯鹏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院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为期两天。

  • 标签: 区域发展战略 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 学术研讨会 区域理论 黄河文明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不断深化,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也面临着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挑战。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街居制”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国城市基层社区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成了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实施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中国各大城市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结合贵阳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对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作了一些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的探讨。

  • 标签: 城市基层社区 管理体制改革 制度建设 研究
  • 简介:旅游景区盘根错节的分属关系,造成了部门利益分割的狭隘,最根本的是因所有权分属不同所造成的经营管理权限的分散。旅游是经济产业,作为产业就必须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旅游业就必须“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本文针对旅游景区“两权分离”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改革建议,整理编辑,以飨读者。

  • 标签: 旅游景区 旅游业 市场 产权清晰 权责 两权分离
  • 简介:<正>在廿一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价格制度改革、外汇制度改革以及“复关”对中国的旅游业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此,我谈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价格改革要求旅游企业提高对价格变动的应变能力1.中国价格改革的简要回顾中国价格经过十五年的改革,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在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为世界所公认。在价格管理体制方面,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已经放开,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1992年与1978年比较,政府定价的比重已降得很低,在社会商

  • 标签: 外汇制度 “复关” 旅行社 旅游业 人民币汇率 服务贸易
  • 简介:国际旅游硕士是近年来国外的热门专业.本文介绍了爱尔兰国际旅游硕士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特色,通过分析其教育方法,汲取相关的经验,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爱尔兰 国际旅游硕士 课程设置 教育特色
  • 简介:<正>旅游业作为中国目前所致力于发展的支柱型第三产业,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增强旅游企业的实力,拓展旅游的市场,扩大旅游的收入等一系列课题正在深入调查和研究之中。然而,事以人为本。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还是人才问题,而人才源于教育,忽略了教育无疑是舍本逐末。旅游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旅游业管理人才的摇蓝,其办学的思想方法与宗旨同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节拍是否和谐无疑是关键所在。在此,笔者仅针对当前旅游业的高等教育现状提出几点思考。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旅游业高等教育所走过的历程。中国旅游业从50年代起步至70年代末的20多年中,无一所专门培养高等旅游人才的院校,因为旅游在那个年代根本没被看作为一种产业。直至70年代末改革伊始,中国才开创了第一所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从80年代中叶起,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开始逐渐与高校联手合作,开办了旅游专业。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旅游专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竞相登场,谁也不甘落后,截止1996年底,全国共有166所高等院校开办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达25822人,本科生所占比重达到了35.5%,有14所高等院校培养旅游或相关?

  • 标签: 旅游高等教育 旅游专业 旅游企业 中国旅游业 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业发展
  • 简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实际上在走城乡二元发展的道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消费需求的三次升级,一方面刺激了经济增长,使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快速扩展,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浙江的民营企业加专业市场是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典范,江苏的集体经济加开发区建设是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浙江、江苏城市化实证分析.

  • 标签: 城市化 经济社会发展 关系
  • 简介:在我国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要求、特点问题与目标路径,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理论与最新要求进行说明;(2)依据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原理,通过对拥有3个5A级景区与迪士尼度假区的上海浦东新区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长期观察,说明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与问题;(3)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新的要求及原则,参照世界经济论坛《2017全球旅游竞争力指数》报告对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与指标内容,针对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与问题,构建了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体系;(4)依据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原理,指出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路径。

  • 标签: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理论要求 特点问题 目标体系 实现路径
  • 简介:实施国际化战略是近年来旅游院校大力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推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加强中外交流合作,能把学生送出国门,还要能把国际学生吸引过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酒店管理教育品牌,提高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本文以研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蒙古班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为切入点,探讨酒店管理专业在留学生教育上存在的优势、可复制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为今后更好地吸引国际留学生前来深造夯实基础,实现院校全面的国际化战略,同时带动专业整体的建设和发展。

  • 标签: 酒店管理专业 留学生 国际化 人才培养
  • 简介: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大旅游时代,大旅游格局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要求,探索适合大旅游格局的旅游教育规律是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高校培养适合大旅游时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必须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素养为核心,提振专业信心、集中办学精力,明确培养目标、突出专业重点,直面格局内核、创新培养模式,夯实课程基础、提升师资内涵,强化职业素质、树立服务理念。

  • 标签: 大旅游时代 旅游高等教育 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
  • 简介:<正>一、发展概况澳大利亚的高等地理教育仅仅有六十多年的历史。1920年,格里菲思·泰勒在悉尼大学办了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地理系,这以后三十年,一直是独此一家。直到1950年,昆士兰大学才设立了澳大利亚的第二个地理系。此时,它和悉尼大学两系共有教师八名。随后,堪培拉国立大学、新英格兰大学等相继建立了地理系,到1971年,全国已有17个地理系。140名教学人员。这种增加的趋势一直延续到1976年,这一年,在大学中共有终身教师197名,在高等教育学院中有135名,两类学校地理专业在校学生一共12500人。由于地理学发展方向不明,以及就业门路受到限制等原因,1976年以后,澳大利亚高等

  • 标签: 澳大利亚 高等地理教育 地理专业 高等教育学 大学生 博士研究生
  • 简介: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市4个高校居住区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小区内的职工居民和相关高校的房管部门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中国城市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通过结合社会变革背景和个人住房行为特征,揭示了住房改革实施后单位在职工住房获得中作用的转变,对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进行了解释。文章尝试对单位作用"隐形化"的表现形式和从出现、发展到减弱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指出这种单位作用的"隐形化"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制度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的结果,并对"新型单位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单位 隐形化 高校居住区 住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