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合肥创新防震减灾社会管理机制的基本做法,分析了其成效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市县防震减灾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防震减灾 工作机制 政府职能
  • 简介:本文主要描述了合肥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观测系统的技术原理和设计过程。认为根据台网功能和技术环境,建设一个全无线的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由数字遥测台、数字中继站、中网接收处理中心组成)是可能的。

  • 标签: 数字台网 无线遥测 系统设计
  • 简介:采用H/V谱比法,利用安徽强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3个强震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当台站场地为基岩或覆盖层较薄时,由地脉动和S波数据分别计算出的谱比曲线一致性很好.当覆盖层大于30.5m的时候,两者的放大因子有差异,即用S波计算的场地放大响应要明显大于用脉动计算的场地响应.

  • 标签: 强震台网 强震动记录 H V谱比法 场地响应
  • 简介:从数据的准备、软件的配置和数据的产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在安徽测震台网的初步应用,并论述了地震新参数的计算作为台网日常工作的可能。

  • 标签: 新参数 测震台网 非弹性衰减 场地响应
  • 简介:明龙山-上窑断裂是一条逆走滑性质的第四纪活动断裂,长约68km,走向300°-315°。本文在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了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和分段特征,初步将断裂分为明龙山、上窑、凤阳山3条次级断裂段。通过对断裂经过处的采石场进行详细追索,我们对典型断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采集了断层泥ESR样品,得到的测年结果为(243±24)ka和(126±15)ka,由于淮南地区是典型的中等强度地震活动区,断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度较弱,这些测年结果虽不能代表断层最后一次微弱活动的时代,但可以确定断层最后一次强烈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结合前人对1831年凤台Ms61/4级地震极震区位置、等震线形态研究及本文对极震区附近断裂展布和活动性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明龙山-上窑断裂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最大。

  • 标签: 淮南地区 明龙山-上窑断裂 1831年凤台6 1/4级地震 发震构造
  • 简介:本文通过安庆MS4.8级地震现场调查和震害特征分析,探讨了5.0级左右中强地震现场调查的自身安全保障、灾民恐惧心理安抚,以及震害分布、震害损失、人员伤亡等,旨在为将来5.0级左右中强破坏性地震开展现场调查和研究震害特征等提供参考。

  • 标签: 安庆4.8级地震 现场调查 震害特征 中强地震
  • 简介:肥东桥头集一带分布有北西走向第四纪断层,由于露头罕见,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所知甚少,为了探索其新活动性,作者近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在肥东桥头集南西上白垩统中发现了断层露头,通过现场详细调查编录、断层物质测龄和定向微观分析,对断层的活动期次、活动时代、活动性质和滑移特性等断层的活动习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晚更新世以来,所在地区曾发生过3次构造变动事件,活动时代分别距今(11.02±0.55)万年、(9.53±0.57)万年和(7.72±0.46)万年。活动性质以走滑为主,兼有张裂或挤压;滑移特性以粘滑为主,兼有蠕滑。

  • 标签: 桥头集 晚第四纪 活动习性 热释光定年
  • 简介:2011年1月19日安徽省安庆MS4.8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灾害评估工作。本文基于现场调查结果,对此次地震的构造背景、烈度分布及房屋典型震害进行了分析,并对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

  • 标签: 安庆地震 地震烈度 房屋震害 抗震性能
  • 简介: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10年以来全球29次Ms≧7.7级地震,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2个方面,结合井孔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安徽台网水位水温观测对全球不同大震的远场效应。研究得出:①同震响应产生的水位阶变,主要由于压应力或拉应力作用于含水岩体时,造成含水层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所致;②井孔各含水层水压受地震应力变化波动水位出现震荡,由于井孔内混合水含量比震荡打破其内在平衡,故水温随水位震荡出现阶变,水温变化滞后于水位震荡变化;③远场效应的各项特性主要与该井地下结构所受应力变化强弱有关,地震能量释放波及其地下结构变化,导致井中水位、水温观测产生远场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安徽流体观测异常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也为安徽及邻近地区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水位 水温 同震响应 安徽省
  • 简介:本文介绍了对银川城区两条隐伏断层所做的多层次、多手段综合探测,包括在同一个试验场点进行的三个层次的浅层人工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槽探,从深到浅,逐层捕获隐伏目标,直到明确锁定目标断层在试验场点的准确位置、产状和上断点埋深等情况。通过对银川活断层探测中目标断层的追踪探测,查明了市区银川隐伏断层和芦花台隐伏断层的平面展布,特别是在市区的延伸位置。通过岩芯样品的绝对年龄测定,得到了银川隐伏断层北段晚全新世活动,南段晚更新世活动,芦花台断层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的结论。

  • 标签: 银川 隐伏活动断层 综合试验探测 断层上断点
  • 简介:防震减灾作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新时期防震减灾科普现场工作的新要求,通过调研州()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给出一些建议。

  • 标签: 防震减灾 科普宣传 云南
  • 简介:山东省胶州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东依崂山、东南临青岛港和黄岛前港湾,总面积1210km^2,辖18个镇、街道办事处,人口77万。从地震地质构造看,胶州市地处大沽河、洋河水系发育的沉积地区,古河道变迁复杂。区内有郯庐强震带、燕山渤海强震带、南黄海强震带,一旦周边地区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对胶州将会产生破坏性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高胶州抗震设防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抗震设防 胶州市 减灾策略 破坏性地震 规划 地震地质构造
  • 简介:通过对西宁市区28个街道办事处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的调查了解,进行了对西宁市区的房屋建筑的静态震害预测,当西宁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波及西宁市区时进行快速评(盲)估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定量的参考数据。

  • 标签: 房屋建筑 震害预测 西宁市 破坏性地震 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 简介:利用浅层人工地震、电法勘探和工程钻探等多种方法在潍坊开展了隐伏活断层探测工作,查明了潍坊城区周围沂水-汤头断裂、郎部-葛沟断裂、寒亭断裂和潍县断裂等6条主要断裂的位置;通过释光(TL、OSL)和电子白旋测年(ESR)研究了这些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潍坊城区范围内无活动断层通过,为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活断层探测 沂沭断裂带 隐伏活断层 潍坊市
  • 简介:通过对、县两级防震减灾的工作体会和实践经验,着重论述了(县)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即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救援)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就如何做好、县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防震减灾 重要性 太原
  • 简介:由于施工、材料、改建等因素的影响,自建民居往往达不到抗震设防的目标.本文以玉溪某社区房屋为例,利用砖混结构的震害预测计算方法,探讨了加层及底层改建的做法对自建民居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层会减低民居的抗震性能,层数越多,抗震性能越弱,而底层改建更明显地降低了民居的抗震性能.

  • 标签: 自建民居 加层 底层改建 抗震性能 易损性分析
  • 简介:0前言临汾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全市面积20275km^2,是山西地震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震断裂纵横交叉,为历史强震区。1996年以来,临汾一直被国家确定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形势严峻,因此,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自2001年以来,临汾防震减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 标签: 防震减灾工作 临汾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点监视防御区 山西地震带 邓小平理论
  • 简介:根据高层建筑的不同结构类型讨论了高层建筑震害预测方法,分析了东营城区高层建筑在Ⅵ~X度下抗御震害的能力.东营城区高层建筑普遍具有抗御Ⅷ度地震作用的能力,在Ⅸ度地震作用下,各建筑仍具有一定的延性,不致被毁坏.框架结构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相对较弱,在Ⅷ度地震作用下即发生中等破坏,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在本地区设防烈度(Ⅶ度)的地震作用下至多发生轻微破坏,呈现出良好的抗震能力.

  • 标签: 高层建筑 抗震能力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 简介:本文通过在晋江规划区开展抗震防灾基础调查工作中的地下水调查工作,总结在抗震防灾规划基础调查工作中对地下水专项调查的工作方法、重点及成果介绍。

  • 标签: 地下水分布 埋藏条件 对震害的影响
  • 简介:安康处于秦岭一大巴山地震亚区,是一个中强地震活动区域。因此,加强对农村房屋建设的抗震设防指导,切实提高农村房屋抗震能力,对于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障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农村建筑物 抗震设防 安康市 中强地震 可持续发展 活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