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GPS观测1999-2007年汶川震前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前3期和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前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同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前断层滑移趋势同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挤压运动。比较震前3期逆冲方向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现象。并根据震前和同震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 标签: GPS 断层滑移 震前 同震 汶川地震
  • 简介:基于新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目前使用地震数据分析软件EDAS—ISA挂接GENETIC(遗传法)定位程序,选取新疆数字遥测台网记录45次地震事件,就遗传法定位程序定位结果与新疆日常地震目录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台站分布合理并且最近台站到达地震事件震中矩≤3度,遗传法定位结果与新疆日常地震目录比较吻合,定位效果较好。对于边界地震和台站稀少区,定位结果偏差较大,定位效果不理想。

  • 标签: 新疆 地震台网 定位程序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至9月和模拟地震台网98年7至8月测定地震参数作初步比较

  • 标签: 数字台网 模拟台网 比较
  • 简介:地震现场通讯环境极为复杂,公共网络接入模式在地震时往往很难保证现场后方指挥中心之间实时文件传输和视频通信。本文根据地震带来破坏程度不同,针对地震现场具体通信情况,以及地震应急工作中现场网络通信需求,提出多项确保地震现场局域网络和后方指挥中心之间通信畅通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应急 现场 网络传输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地震地质稳定性进行必要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性介于泉州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灾情信息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灾情信息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术、RIA技术、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等,设计实现了基于共享模式分级分层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实现了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短彩信等方式实时快速地发布地震应急过程产生各类灾情信息,可为指挥人员、应急专业人员、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便捷快速灾情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灾情 信息服务 发布平台 网页 手机
  • 简介:在对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动参数复核中采用了多方案比较方法。由于新增地震地质资料不会改变原报告对地震地质研究结论,近十多年地震活动对工作区地震背景影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分析研究本地区具有代表性不同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后,采用相对应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确定性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后确定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厂址极限安全地震动SL-2复核结果为0.15g。本次复核工作技术路线可以为相似类型重大工程地震参数复核参考。

  • 标签: 核电厂 地震安全性评价
  • 简介:利用位移速度函数关系,讨论地震观测系统中速度记录位移记录波形特征。进一步分析速度记录在地震观测中重要意义。

  • 标签: 速度 位移 记录 波形特征
  • 简介:合理选择本构模型是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一项重要工作。利用PLAXIS2D软件土工实验模拟功能分别对4种常用岩土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摩尔库伦模型、土体硬化模型和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在往复荷载下理论滞回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选择不同本构模型对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影响以及不同本构模型中各参数变化对场地动力计算结果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动力学问题数值模拟中如何选择本构模型和合理判断数值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岩土本构模型 土工试验模拟 动力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简介:地震发生后,强震动观测台网可以获取灾区分布式台站位置强震动记录,通过基于这些强震动记录得到地震动参数可以快速地评估地震烈度空间分布,以迅速判定不同地区受灾程度,尤其是地震极震区分布范围,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并合理地分配救援力量、物资等提供依据,以保证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极震区展开搜救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本文介绍了国内外7种地震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基于四川九寨沟M7.0级地震获取强震动记录,对这7种方法计算烈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方法计算仪器烈度宏观烈度差值均在1度误差范围以内,均显示了良好实用性,且行业标准法和综合判别法两者计算结果较为一致。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仪器烈度 烈度算法 加速度反应谱
  • 简介:1.引言模式识别法在地震危险区预测和地震预报中已有许多应用,但发震特征选取随地区地震活动特点不同,以及研究者认识差异而不同。笔者为了判定青藏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危险性,根据定性分析,选择了以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因素为主12个特征量,运用模式识别的加权Hamming方法判别研究区内

  • 标签: 识别特征 模式识别 特征量 地球物理场 Hamming 图像识别
  • 简介:根据13个无人值守钻孔应变台站运行状况、观测数据连续率和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以及日常维护情况等,本文总结了无人值守台站相比有人值守台站优势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未来无人值守台站建设及运行时需要注意问题,旨在为无人值守模式钻孔应变台站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钻孔应变观测 无人值守台站 数据质量
  • 简介: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灾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灾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建立提供较好建议.

  • 标签: 风险证券化 地震保险 保险补偿
  • 简介: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多空间尺度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需要。

  • 标签: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反应 多层次、多尺度
  • 简介:“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座大型桥梁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垮塌。本文以庙子坪特大桥、百花大桥、小渔洞大桥、石蓑衣大桥、回澜立交桥为例,介绍了结构形式不同这几座桥梁破坏模式,初步分析了震害机理。地震动强度过大、强震持续时间过长、近断层特性以及地质灾害等是造成这些桥梁破坏客观原因;桥梁结构某些初始缺陷和特殊结构形式导致受力复杂性是造成地震破坏主观因素。针对震害特点和破坏机理,本文还探讨了强震区防御桥梁地震破坏应关注问题。

  • 标签: 近断层 桥梁 震害特征 防御对策
  •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岩层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三种形式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真正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机制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规律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主要原因。

  • 标签: 地壳构造运动 均衡差应力 地球
  • 简介:卫星红外遥感亮温数据值除地球自转和公转存在密切关系外,还与大气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应用青海省黄河门堂观测点降水量和水位,以及对应点地表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降水量亮温存在可比性,在峰值时间区段内,亮温降水量呈现明显反向变化关系;降水量波动变化导致地表温度波动变化;水位、降水量和亮温属于温度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物理量。

  • 标签: 地表亮温 降水量 气候 卫星红外遥感
  • 简介:为测定震源机制及对S波射线做切线,描绘出S波波场是很有用。就单力偶来说,S波射线切线已知是些公共直径同运动矢量相一致大圆。就双力偶来说,它们几何要复杂些。本文我们介绍它们方程及从中导出一些重要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在极射赤投影图上可直接做出这些切线。对于这组分析,我们给出单力偶情况下,S波射线切线方程及从它推出已知特性,它表明两种情况下随后推论是精确。就双力偶情况,我们还加了一个描绘这些线极射赤投影绘制过程附录。

  • 标签: 地震 震源机制 S波射线
  • 简介: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背景下出现。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标签: 井水位 交城断裂 构造活动 区域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