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合构造看,塔里木是经一期裂解两期克拉通化而形成的台。古元古代末,第一期克拉通化,形成塔里木原地台。中─新元古代,在塔南和塔北地区发育稳定型盖层沉积。中元古代,在塔西和塔北地区,原地台裂解形成裂陷槽,发育活动型沉积。蓟县纪末─青白口纪初,第二期克拉通化,裂陷槽沉积产生褶皱和变质,形成塔里木台。塔里木台形成后并未完全稳定下来,震旦纪─泥盆纪时在塔北又裂解形成裂陷槽。石炭纪初,第三期克拉通化,裂陷槽封闭形成塔里木新地台。

  • 标签: 塔里木地台 开合构造 中国原地台
  • 简介:叠层是蓝细菌等微生物群体形成的一种层状生物沉积构造,从太古宙到全新世的沉积岩中都有分布.叠层研究因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应用价值而备受地质学家关注.虽然叠层不是实体化石,无所谓演化或进化问题,但它却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化一样,随时间和地球环境的变革而发生丰度和分异度上的变化.现在已知地质历史中共发生了5次重要的叠层衰减事件,分别为2000Ma,1450Ma,1000Ma,675Ma,460Ma.对这种地质事件的解释主要有后生动物竞争和沉积环境变革两种解释.综合来看,叠层衰减是全球大环境和整个生物圈大变革的必然结果.

  • 标签: 叠层石衰减 机制 后生动物竞争 环境因素
  • 简介:中国国应以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国人喜爱和世界称誉的玉石为标准,昆仑山产出的和田玉最符合这些标准,建议作为中国国。和田玉历史悠久,名扬古今中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和祟敬,是世界公认的名玉。其玉质、成矿、资源在世界独具特色,是玉石中的姣姣者

  • 标签: 中国 国石 和田玉
  • 简介:对观赏的概念及安徽省观赏资源概况、石质特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安徽观赏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 标签: 观赏石 矿产资源 安徽
  • 简介:北京地貌呈现“北京湾”特征,北山产铁,西山产煤,平原产地热。地质大厦院内东侧花坛摆放代表地球从老到新5个代(宙)的岩石,西侧花坛摆放阳坊花岗岩,体现了地质学为首都城市发展的贡献。太古代密云岩群表壳岩铁矿曾为首钢铁矿的主要原料,元古代雾迷山组汉白玉大理岩曾用于古都北京的建设,古生代马家沟组石灰岩中流出了优质饮用水,中生代窑坡组煤矿使西山成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新生代马兰黄土是中国最早研究的黄土,中生代形成的阳坊花岗岩曾用于北京1959年十大建筑的基石。

  • 标签: 景观石 城市地质 地层 阳坊岩体 地质大厦 北京
  • 简介:对12个不同产地的蒙脱样品进行了红外吸收光谱(IR)和差热分析(DTA)研究,发现IR、DTA的特征与蒙脱晶体结构内类质同像置换状况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八面体内类质同像置换情况可将蒙脱分为三种类型:Mg型、Fe—Mg型和Fe型。

  • 标签: 红外吸收光谱 差热曲线 蒙脱石分类
  • 简介:浙江省内观赏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目前已查明观赏产地63处。本文初步探讨了浙江观赏成因和分布规律。

  • 标签: 观赏石 分布 成因
  • 简介: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它是利用地下水冬暖夏凉的特点,抽取地下水到地面以上并与建筑物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回灌到含水层,形成循环,因此又被称为开放式空调循环系统。利用地下水进行浅层地温能与室内的能量交换,即在冬季,把地下水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中去。

  • 标签: 地源热泵系统 水式 室内采暖 空调系统 循环系统 地下水
  • 简介:日前,北京市地勘局派出技术队伍完成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北京市地灾隐患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所)现状调查评价》工作。该项工作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物探等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类突发地质灾害开展了详细调查,包括地质灾害点4614个、地质环境点3132个,并对其中57处重要地质灾害点隐患点进行了初步勘查,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为北京市编制突发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制定突发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市10个山区县183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开展了调查评价工作,最终确定1094处可用避险场所,并提出汛期避险方案,形成了10个山区县的分报告及总报告。

  • 标签: 北京市 避险 场所 地质灾害防治 评价工作 技术队伍
  • 简介:观赏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资源的建议.

  • 标签: 观赏石资源 开发利用 安徽
  • 简介:2016年1月15—16日,由住建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国能源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热资源开发利用与源热泵技术交流大会”在苏州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汪集肠院士、中国工程院曹耀峰院士、武强院士、国务院资深参事王秉忱、国土资源部环司地质环境处处长李继江、

  • 标签: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技术交流 地源热泵 苏州 中国科学院 高新技术产业
  • 简介:泥炭的形成与堆积,除了受控于地壳运动、古气候、古地貌等因素外,更直接的因素是植被生态特征及其变化。本文着重论述了红原Ⅰ、Ⅱ泥炭植被生态特征,并阐明泥炭的形成与堆积

  • 标签: 洼地 泥炭 泥炭地 植被生态 孢粉组合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扬子台西缘陕西宁强-四川广元地区的志留系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扬子西缘专留纪层序地层格架。最后探讨了该区馨留纪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 标签: 层序地层 志留纪 层序对比 扬子地台西缘
  • 简介:本刊讯(段金平周楚军)记者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获悉,北京市将加快建设覆盖全市山区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及自动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 标签: 预警系统 监测预报 北京市 地质灾害 国土资源局 监测网络
  • 简介:依据苏皖凹凸棒黏土成矿带西北区地质普查成果,结合邻区地层等相关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的矿层赋存特征、矿物成分、物理性质等,分析了其沉积环境、形成机制及矿物的物性差异。得出如下结论:①凹凸棒黏土是在碱性的介质条件下所形成的;②研究区内凹凸棒为淡水环境形成的,属内陆湖盆沉积;③玄武岩是形成凹凸棒的主要物质来源。

  • 标签: 凹凸棒石 混合黏土 成矿带 物性差异
  • 简介:四川区调队在近年的区调中,应用基本层序、层序地层、海底浊积扇等理论和方法,对川西松潘-甘孜造山带复理区的填图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总结。

  • 标签: 填图 复理石 海底扇 层序地层 区调
  • 简介:4月26日,由北京地质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协办的"院士讲灾"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震专家邓乃恭主持,北京市地勘局局长魏连伟、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田文到会并讲话。

  • 标签: 高峰论坛 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大学 地质学会 力学研究所
  • 简介:北京地区裂缝成因复杂,是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本文总结北京地区裂缝的勘查方法,提出了裂缝勘查评价体系。对地裂缝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裂缝现状危险性评价应以活动强度为主要指标,预测裂缝潜在危险是评价的重点。建议将裂缝成因及工程建设类型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地裂缝 危险性 评价 北京
  • 简介:随着地籍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原有手工测图的数字化与相关籍测量的数据合并并建立图形库已成为必然,通过实际操作,摸索经验,为同行提供借鉴。

  • 标签: 地籍图数字化 扫描 光栅矢量化 数据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