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测定不同泥浆体系所形成的粘附-粘滞强度(ACBS)和粘附-粘滞模数(ACM),开发研制了一种独特的测试程序和一套新型的测试装置。测试装置是一台Wyke—hamFarrance无级压缩机,测试时它将柱形压块嵌入基质一定深度,然后施加一个提拉力将压块从中拔出。有一个数字式仪表能记录加载和提拉过程中压块的嵌入深度和位移,同时有一台电子天平记录嵌入和提出过程中作为位移函数的压力和提拉力。此外,还有一个千斤顶可将提升到预定高度,而一个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则能记录测试数据并监测测试过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嵌入深度相同而成分不同的,其ACBS和ACM会有明显不同。提拉力的大小及其与嵌入面积减少量的关系曲线形状,受控于材料的粘附和粘滞力及其性质。电解质的存在能明显影响金属与以及矿物与矿物的结合力。阳离子的水合离子直径对的粘附和粘滞性质也有一定影响。基质中存在重晶石能够明显增大的ACBS和ACM,其原因可能是重晶石颗粒的填充和质量粘附效应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研究了三种降失水剂对NaCl-膨润土ACBS的影响,它们是改性淀粉、CMC和PAC。在NaCl-膨润土泥浆中加入CMC和改性淀粉,其的ACBS和ACM几乎没有变化,而在NaCl-膨润土泥浆中加入PAC,其的ACBS有一定增加,但ACM明显减小。这此测试结果在不同对钻具、扩眼器、稳定器、钻头以及斜井和水平井眼的钻屑间的结合力方面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这些测试方法可用于筛选钻井泥浆添加剂,而本文的研究结果则可用于设计有理想质量的钻井液。

  • 标签: 泥饼 粘附-粘滞强度 ACBS 粘附-粘滞模数 ACM 测试装置
  • 简介:为了探索甲基葡萄糖苷(MEG)在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作用机理,对MEG降低水活度、在黏土表面的吸附性、半透膜效率以及抑制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EG在黏土表面吸附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半透膜,MEG浓度越高半透膜越致密,可抑制黏土的水化分散,岩心回收率最高可达99%;MEG同时可显著降低水活度,最高可降低至0.85以下。对MEG的成膜规律进行了探索,MEG在页岩表面的膜效率同MEG浓度、浸泡时间有关系,MEG浓度越大、膜效率越高,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膜效率降低。MEG通过在黏土表面吸附成膜抑制黏土水化和提高膜效率维持了井壁的稳定。

  • 标签: MEG 泥页岩 膜效率 井壁稳定
  • 简介:对用泥岩断层比值(SGR)算法所估算的断层带的组成可凭经验用压力数据进行校正,以便确定随深度变化的封闭破裂包络线,从而可用下式确定sGR与断层带毛细管吸入压力(FZP)之间的关系,即:FZP(bar)=10^(SGR/27-G)。当埋深小于3.0km时,C为0.5;埋深介于3.0~3.5km时,C为0.25;埋深超出3.5km时,C为O。封闭破裂包络线法为估算断层所支撑的油气柱最大高度提供了一种方法。当浮力压力超出断层的毛细管吸入压力时就会发生穿过断层的油气泄漏,并且这种泄漏不仅仅只限制在构造顶部或甚至并非限于泥岩断层比值最低处。根据横断层的压差所建立的校正图概括了增加SGR与增加的压力保持之间的关系。基于浮力压力建立的校正图表明,油气数据揭示了增加SGR值和增加浮力压力之间的相关性,但仅限于SGR值为20%~40%。正如在最大可支撑浮力压力增长所反映出的一样,在SGR值大约高出油气数据40%时,封闭强度没有表现出任何增长。当SGR值在50%~100%的范围内变化时,油气柱的高度不会持续增长。利用封闭属性估算油气柱高度取决于对模型的地质输入,尤其是压力数据,质物体积和断层附近储集层几何形状的三维制图的精度。

  • 标签: 泥岩断层泥 比值 油气柱 估算 压差 断层封闭
  • 简介:从分析钻孔中自然电场的形成机理出发,详细论述了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特征、形态及其与砂岩中质含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利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计算砂岩中的质含量,并用实例进行了论述。为进而研究其孔隙度、渗透性等水文地质特征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 砂岩 形成机理 孔隙度 渗透性 泥质含量
  • 简介:渤南洼陷沙一段页岩油气藏是非常规油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甜心属性是预测非常规储层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在分析该区页岩储层岩电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对组成甜心属性的两种属性采用加权因子融合计算,并选择合适的加权因子,对页岩储层的发育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符合地质规律,与钻井资料吻合程度高。

  • 标签: 泥页岩储层 叠后属性 甜心属性 加权因子 渤南地区
  • 简介:质砂岩电导率的Waxmnn-Stairs和双水模型说明了由孔隙盐水和粘土矿物交换阳离子形成的两个导电通道,而阿尔奇(Archie)方程描述的是不舍质岩石的电导率特性。这些经验模型在解释均匀储集岩的电测井响应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些模型并不能明确预测与岩石结构、孔隙空间中的流体空间分布、润湿性或粘土矿物分布有关的电导率。为了得到饱和盐水和饱和油气的粒状质岩石的确切孔隙几何形状,本文通过计算与粘土矿物有关的过剩电导率定量说明了岩石物理、结构和流体因素对质硅碎屑岩电导率的影响。我们构建几个孔隙级综合模型来代表均匀质砂岩,这些模型包括压实、胶结和分散粘土矿物分布的构造影响。将孔隙空间中与这些粘土矿物分布有关的阳离子指定为随盐水矿化度变化的有效电导率。两相不混溶流体呈几何形状分布在孔隙空间,与毛细管压力和排替循环一致。Waxman-Stairs地层因子和电阻率指数是由随机步的后期扩散渐近线计算出,随机步被强制在由孔隙水和粘土矿物交换阳离子所形成的导电空间内。本文中研究出的完全明确的孔隙级几何方法可以根据岩石电导率为粘土矿物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量、流体饱和度和盐水矿化度的函数准确地计算均匀质砂岩的岩石电导率。我们说明了:过剩电导率中的明显变化是能用含水饱和度、矿化度和粘土矿物分布的实际微扰观察到。

  • 标签: 泥质砂岩 电导率 粘土矿物 单相模拟 两相模拟 模型参数
  • 简介:大南盘江地区盆系一二叠系生物礁广泛分布,纵向发育泥盆纪礁、石炭纪礁滩、二叠纪礁三套生物礁。按其发育的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内礁、台缘礁、斜坡礁、丘台礁四种类型。根据成礁作用不同,可分为造架生物、粘结生物、障积生物、附礁生物四种类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生物礁在造礁生物、成礁环境、礁体类型、礁体形态、发育的规模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生长与发育受古地理、古环境、相对海平面升降、古隆起及造礁生物的兴衰多方面控制。

  • 标签: 大南盘江 含油气性 生物礁 泥盆系-二叠系 控制因素
  • 简介:近年来辽河坳陷古近系页岩中多口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气测异常十分活跃,显示了页岩良好的油气前景。根据页岩油源储一体的成藏特点,重点针对页岩源岩和储集性两方面内容进行了评价,在西部凹陷创新应用了页岩储集层评价方法、含油量确定方法。明确了西部凹陷沙四段、沙三段等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沙四亚段灰质页岩热演化程度适中,生烃能力最强,页理缝发育,脆性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最高达67,含油量最高达0.52%,为页岩油富油气层段。

  • 标签: 页岩油 泥页岩 优质源岩 储集层 含油量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测定地质样品和阳极中痕量泥金的方法,即用AmberliteXAD-16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金,洗脱后的金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同时研究了在盐酸溶液中金形成的氯配合物的吸附行为,发现金的回收率能达到95.48±0.04^(置信度95%)。对不同体积的样品,其预富集的范围在10~75倍之间。金的检出限为0.046mgL^-1。对AmberliteXAD-16树批吸附金的吸附等温线和

  • 标签: 树脂预富集 地质样品 阳极泥 分光光度法
  • 简介:我们根据美国密执安盆地盆系黑色页岩——Antrim页岩产出的天然气的丰富资料详细研究了固一气一液系统中相关化学组分和同位素成分的变化,据此可以鉴别微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在Antrim页岩中,有经济价值的微生物气藏位于盆地边缘附近。在那里,页岩的热成熟度比较低,而且有淡水渗入渗透性裂缝网络。微生物成因气最明显的证据是甲烷和伴生水中的氘同位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沿着盆地边缘,尽管乙烷和丙烷的浓度不断降低,但其中的^13C仍呈规律性富集,这表明这些热成因气组分发生了微生物氧化作用。微生物氧化作用不仅反映了乙烷的8^13C值的变化,而且也部分反映了气体组分的地理分布,因为乙烷和高链烃容易被微生物氧化。这种氧化作用可能是一种厌氧作用,其中包含甲烷微生物和硫酸盐还原茵之间的互养关系。将此项研究成果综合成一个预测模型,以便根据气体和伴生水中的关键地化指标进行微生物成因气的勘探。微生物成因甲烷的一个明显标志是水和伴生CO2气体中溶解无机碳(DIC)的碳同位素值特别偏正。相反,甲烷的δ^13C值只适用于δ^13C值介于典型的热成因气和微生物成因气之间的储层。此外,同位素和组分都发生了微生物氧化作用,从而使^13CC1,C2,C3值增大到典型的热成因值范畴,因此可能模糊了甲烷成因气和热成因气之间的界限。

  • 标签: 伴生 热成因 泥盆系 沉积盆地 同位素 溶解无机碳
  • 简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克拉克湖气田位于已发生弥漫型白云石化的中盆统奴角组中。克拉克湖气田储层主要由弥漫型白云岩构成,同时也有一些鞍状白云岩。在鞍状白云岩任-10米长的取心层段,岩性的体积变化范围为灰岩为零到白云岩为20%~40%(局部高达80%)。有些鞍状白云岩是交代成因,另有一些则是胶结物,而且这两种鞍状白云岩都伴生了溶蚀孔隙度和重结晶的基质白云石。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基质白云石和鞍状白云石的成因和形成时间,特别是要确定这些白云石是否属于热液成因。岩相和地化的综合研究发现,弥漫型基质白云石化是晚盆世到密西西比纪期间盐饱和卤水长距离运移的结果。流体包裹体的均质化温度显示,基质白云石化的温度大约在150℃(未校正)到190℃(已校正)之间。这些温度明显不同于皮斯河穹隆以南艾伯塔盆地白云石化盆系礁的已发表研究成果。那里的弥漫型白云岩化是由性质略有改变的海水在大约为60-80℃的温度下发生平流的结果,而且那里也从未出现过热液作用。克拉克湖的鞍状白云石与基质白云石不属于同一成因,而且也不是热液白云石化的产物(从严格意义上说)。相反,它们是在晚盆世到密西西比纪极高温度流体流动和板块边缘构造运动期间,因石膏饱和卤水的侵入而使基质白云石发生热液蚀变的产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表明,热液蚀变的温度介于230℃(未校正)和267℃(已校正)之间,明显高于奴角组埋藏期间所获得的190℃温度。石盐和石膏饱和卤水的来源是中盆世的蒸发岩形成环境,大约在克拉克湖以南和/或以东200公里处,也就是在皮斯河穹隆附近。

  • 标签: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白云石化 热液蚀变 中泥盆统 克拉克 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