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沾化凹陷泥页岩裂缝型油藏的成藏特点,对沾化凹陷罗63井沙段碎裂岩方解石胶结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及包裹体温、压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碎裂岩的碎粒颗粒为泥晶白云岩,碎粒之间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胶结,其内主要发育低气液比的烃包裹体与少量共生的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烃包裹体均温度为102-110℃,盐水包裹体均温度为115-119℃,冰点温度为-1.7--2.0℃,盐度为2.8%-3.3%NaCleqv,呈现低盐度流体的特征;烃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为124-126℃,捕获压力为16.7-18.6MPa;单体烃包裹体主要由碳数小于25的正构烷烃类组成,主峰碳为C15,Pr/nC17、Ph/nC18和Pr/Ph值分别为0.42、0.55和0.69,方解石胶结物捕获的轻质油应源自渤南洼陷中心相对成熟的沙四段烃源岩,捕获时的流体压力系数大于1.56。

  • 标签: 碎裂岩 方解石胶结物 古温压 烃包裹体组分 沙一段 罗63井
  • 简介: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 标签: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 简介:认识驱动太古代地壳形成和分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垂向构造过程(地幔上涌)相对于水平构造过程(如俯冲作用)的重要性,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个根本性的、高度争议的科学问题。由于O同位素可在岩石和液态水的低温反应过程中发生分馏,其为精确限定上地壳岩石的循环和再造提供了个强有力的研究工具。近日,《地质学》杂志报道了西奥大学JohannesHammerli团队关于上述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太古代 麻粒岩 克拉通 黄石 证据 锆石
  • 简介: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的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立法和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的是程裕淇先生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成立之初的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为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重大贡献,本刊特约请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分四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矿床地质学 变质岩石学 前寒武纪 院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