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医药类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药经营企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企业分支,直接影响着医药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文对医药经营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医药经营企业的市场环境,然后分析了当前医药经营企业销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提升医药经营企业销售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的医药企业提供些许帮助。

  • 标签: 医药 经营企业 销售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实现我国药品经营企业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需要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结合我国现阶段药品经营发展情况,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策略分析,旨在更好的促进药品经营企业的发展。

  • 标签: 药品经营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药品经营企业加强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对于避免假药、劣药进入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GPS认证后的相关药品经营企业加强跟踪与检查,提高药品企业守法自觉性以及自律意识,是药品经营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确保广大群众用药安全的基础和保障。研究中从GSP认证对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论述,分析现阶段在开展GSP认证后所发现的问题与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对策。

  • 标签: 药品经营企业 GSP认证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药品的质量风险管理对药品行业的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制度,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让我国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达不到理想的实践效果。本文就药品经营企业GSP实施中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内审问题的办法,让药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让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标签: 药品经营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体系内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本院规定的动态血压/心电监测仪对全部患者进行全天同步监测,对其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探究。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有4例传导阻滞患者,15例心律失常患者,16例ST段压低患者,15例段压高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提示,有54例血压升高患者,6例血压降低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波动有着密切联系。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动态血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可有效对其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探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同步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检出率与心律失常检查结果。结果经对比,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29例,检出率为48.33%,观察组有49例,检出率为81.9%,观察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包括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对心律失常的详细检查具有积极效用,可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MR和CT动态扫描小肝癌(SHCC)强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8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MR和CT动态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法下小肝癌强化特征。结果98例患者中发现病灶140个,MR和CT动脉期分别发现127个病灶和90个病灶有明显强化,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C在MR和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表现为高-低-低信号、高-等-低信号;不典型表现为高-高-高信号、高-等-等信号、低-低低信号,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和CT动态扫描均可显示小肝癌强化特征,但是MR动脉扫描期可充分反应SHCC的富血供特点,临床在定性诊断时可结合SE序列上的信号特征,MR扫描更由于CT扫描。

  • 标签: MR CT 动态扫描 小肝癌
  • 简介:为了满足陕西省居民健康卡的跨行业"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在陕西省居民健康卡的卡结构系统中规划设计了动态加载系统,增加了动态存储空间,叙述了多应用加载系统平台和动态加载的实现过程,并实现了以居民健康卡为载体的多应用的动态加载。

  • 标签: 陕西省 居民健康卡 一卡多用 动态加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24h动态脑电图(24hAEEG)在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ICU及NICU脑死亡患者6例,经TCD,24hAEEG的检测结果对比,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24hAEEG监测显示脑死亡患者为明显异常波形,甚至平直线型,脑电波幅小于2V/mm或消失。TCD显示颅内循环血流中患者出现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者血流信号逐渐消失。两者联合可判定为脑死亡,即可终止临床治疗。结论24hAEEG联合TCD对脑死亡患者能早期判定,对于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两者结合可以弥补临床判定技术上的不足,更准确地对脑死亡进行判定。

  • 标签: TCD 动态脑电图 脑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导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107名,每名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12导动态心电图检查,详细记录患者24小时的各项指标及日常活动情况,比较两项检查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结果107名患者当中,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分别有19名和10名,心律失常检出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17.76%、9.35%。而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分别有80名和31名,心律失常检出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74.77%、28.97%,12导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均明显高过常规心电图,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12导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高,不仅能够提高这两种疾病的诊断率,还能准确判断出两种疾病的类型,具有令人满意的可靠性功能,是值得推广的检查方案。

  • 标签: 12导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跌倒与坠床是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研究发现,50岁以上住院患者是发生跌倒与坠床的高危人群,伴有基础疾病者发生率较高,在上下床、行走、如厕时,容易发生。患者一旦发生跌倒与坠床,容易造成严重伤害,如皮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甚至脑部损伤等,增加患者痛苦,甚者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引起医患矛盾。患者受骨骼、肌肉病变及手术的影响,容易发生运动障碍和疼痛,而且卧床时间长,导致平衡能力差,发生跌倒或坠床的风险比较高。预防跌倒与坠床是医院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很多专家从不同方面研究跌倒与坠床的防范措施。动态风险评估是应对不安全事件进行风险预防的管理理念,是对患者、医务人员、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隐患进行预见性的评估,并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风险评估在患者防跌倒与坠床中的作用,为改善患者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动态评估 跌倒/坠床 危险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病理学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实施病理学确诊前,为患者实施动态增强MRI诊断,分析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理检查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0例,检出率100%;动态增强MRI检查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28例,检出率93.33%;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极高,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况,为医生提供患者准确的数据,值得应用。

  • 标签: 动态增强MRI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收治的40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MRI与CT多期动态扫描,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效能。结果MRI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明显优于CT,p<0.05,两种诊断方式漏诊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MRI CT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肝硬化伴肝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动态组。常规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组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动态组患者ST-T异常检出率12.20%、房室肥大检出率12.20%、房颤检出率19.51%、窦性停搏检出率4.88%、期前收缩检出率95.12%、心脏病检出率97.56%,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动态心电图应用到临床心脏病的诊断中,有助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提高疾病检出率。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收集到的20例已确诊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实施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检测,对滑膜最大强化率(ERmax)、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以及滑膜厚度进行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差异,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ERmax值分别为(38.79±33.54)%、(263.51±112.30)%,Slopemax值分别为(57.68±27.13)、(395.31±354.25),滑膜厚度分别为(1.43±0.52)mm、(3.41±0.77)mm,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MRI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患者早期RA病理改变状况,诊断价值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增强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第1、3、7d的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夜间平均血压等参数,分析其特点,并探讨上述参数与近期预后(发病14d较第1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3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发病第1、3、7d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于病程第1、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治愈、显著进步组患者24h平均血压(也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较恶化、无变化组偏低,与进步组比较血压水平无差异,所有病人正常24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呈自然下降趋势,急性期血压平均值对神经功能恶化有影响,(150~160)/(85~100)mmHg血压区间患者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24H动态血压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应用对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以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方面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比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更低,P<0.05,在室性/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方面也比较低,P<0.05,室性/房性早搏早期发现检出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相比,冠心病患者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以及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类型方面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老年冠心病患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共33例患者检出心肌缺血,检出率82.5%,对照组中共21例检出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检出率52.5%,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1,P=-0.004<0.05)。观察组患者中共31例患者检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77.5%,对照组患者中共19例检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47.5%,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164<0.05)。结论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检查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作为常用检查手段。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89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监测,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动态血糖仪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理想时间、胰岛素用药剂量和平均血糖漂移度均明显降低,遵医行为依从程度评分和护理满意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有助于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遵医行为依从程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动态血糖仪 糖尿病 胰岛素泵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负荷心电图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对74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均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结果全部患者中有39例经CAG检查为真正合并冠心病患者,入选率是52.7%。单纯使用运动负荷心电图的敏感性为74.4%(29/39);特异性为62.9%(22/35)。单纯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48.7%(19/39);特异性为85.7%(30/35)。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存在差异性,单纯使用时的效果均不理想。结论联合使用运动负荷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取长补短,弥漫相互的不足,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运动负荷心电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