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与康复率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创伤患者的护理不仅仅依赖于急救团队,还受到综合医疗体系、创伤中心的质量、患者的个体特征、创伤管理的不断进步、预防措施、创伤后康复和医疗教育与培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和优化这些关键因素对于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至关重要。通过协调综合医疗体系、选择高质量的创伤中心、关注患者的个体特征、持续改进创伤管理方法、加强预防措施、提供创伤后康复和提高医疗教育与培训,我们可以为创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院前处置 创伤 急救 关键步骤。
  • 简介:摘要:目的 核实疫情规模、查找感染来源、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疫情蔓延。方法 对病例、共同暴露者及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地理自然环境进行现场勘查;对病例、病牛采集样本开展检测;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畜间疫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共发生皮肤炭疽确诊病例3例(死亡1例),发现病(死)牛4头。结论 本次疫情为畜间疫情导致人间皮肤炭疽疫情暴发。

  • 标签: 皮肤炭疽 调查 处置
  • 简介:摘要:艾滋病(AIDS)是不可逆转且极其严重的兔疫系统疾病,而肺结核(PTB )则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1],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艾滋病患者死于肺结核[2],两病的叠加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更是给临床治疗带来无尽挑战,且患病率较高,结核病原学阳性率较低[3]。在遵义市传染病医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纳入国家试点项目以来,我院中医药团队积极参与艾滋病及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的辨证论治,在不断的临床实践及总结中,发现我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且在西医相关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以《慎斋遗书》中所载百合金汤为主方加减疗效最佳,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09月间用本方案治疗符合条件患者31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首发病例及家庭成员、村民、动物、环境等开展调查。采集病例密切接触人员、周围可疑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居民、宿主动物(牛、狗等)血样标本。采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法在SFTS病例居住地周围和附近山区活动场所采集寄生蜱和游离蜱,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蜱虫SFTSV核酸。结果  病例发病前有蜱虫叮咬史且血样检测为SFTSV核酸阳性,提示已感染SFTSV。共采集人体血样34份(密切接触人员4份,周围居民30份)、宿主动物(牛)血样5份,均为阴性。共采集蜱虫65只(包括寄生蜱虫62只,游离蜱虫3只),在病家狗身上的1只蜱虫中检出新布病毒核酸阳性,ct值为37.5(界值为40),其余均为阴性。结论  根据该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SFTSV感染;感染来源为蜱虫叮咬,也是SFTS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病例管理、开展病区应急监测、健康教育和消毒杀虫等是防控SFTSV感染的有效措施;本次疫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 标签: 新型布尼亚病毒 危险因素 调查处置。
  • 简介:【摘要】登革热以伊蚊叮咬传播为主,尽早发现管理病例,采取有效的蚊媒控制措施,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加强登革热的应急监测能力也是疾控中心必须重视的工作,本文对2023年扬州市江都区一例登革热输入性疫情的蚊媒应急监测控制全过程进行了详细报告,以切磋同行。

  • 标签: 登革热 应急 蚊媒监测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