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明明是幼儿园,却已开始教授小学课程,甚至还以“会拼音、数学”等作为“教学成果”……幼儿园这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的做法目前被教育部坚决叫停.专业观点认为,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小衔接班背后是家长焦虑的心态,这一轮专项治理如果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会取得更好效果.

  • 标签: 幼儿园 小学 技能训练 教育观念 专项治理 专业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学生肥胖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护理干预。方法根据临床实际标准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0%,并且排除继续发生肥胖作为临床诊断标准。结果男孩出现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孩,10岁以内的学生检查出肥胖症最为高发。结论根据临床诊断分析,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和遗传等一些相关的影响因素是小学生出现肥胖的主要原因,对此开设健康护理干预和体育锻炼护理干预措施,是控制小学生出现肥胖的最佳办法。

  • 标签: 小学生 肥胖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信息传递快速,以致网络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出现,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校园暴力严重损害了中小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育。作为祖国的未来,保护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为首要任务。因此,以儿童少年为对象的校园暴力分析与干预刻不容缓。

  • 标签: 校园暴力 中小学生 影响发生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蒙城县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蒙城县中小学生300例,对300例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检查,以近视学生作为观察组,视力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组,并分别从性别、学习阶段、城乡位置、近视家族史、课间运动、读写姿势、连续学习时间、连续屏幕接触时间、用眼防护、睡眠时间和膳食均衡等方面对视力低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抽取的300例中小学生中,85例学生患有近视,近视发生率为28.33%;性别、学习阶段、近视家族史、课间运动、读写姿势、连续学习时间、连续屏幕接触时间、用眼防护、睡眠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学习阶段、近视家族史、课间运动、读写姿势、连续学习时间、连续屏幕接触时间、用眼防护、睡眠时间组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增加课间运动,减少连续学习时间和屏幕接触时间,增强用眼防护知识,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大程度的降低近视的发生。

  • 标签: 视力低下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6~14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本地区小学、中学各4所,包含一、三、五和初一年级学生共计558人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体重指数(BMI)为依据客观评价学生体型;结果558名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9.2%,肥胖率为20.4%;46.6%学生、44.4%家长能够正确认知学生自身体型;超重肥胖学生及家长低估学生体型者分别占67.8%、71.6%,与体重正常学生及其家长相比较(学生低估率38.1%、家长低估率4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正确认知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少数民族的家长对学生体型正确认知率高于汉族家长。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亲缘关系、家庭收入的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与学生自身认知相关性显著(r=0.607,P﹤0.05)。结论密云区6~14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自身体型认知率较低,学生年龄与学生自身实际体型是认知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家长的正确认知是直接影响学生对自身体型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应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特别是家长的健康教育,控制学生体重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 标签: 体型认知 体重指数 中小学生 家长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视力不良现况及发展趋势,为科学防治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对延庆区2011-2016年中小学生视力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性别比较视力不良率的差异。结果延庆区小学生及男、女生视力不良率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小学生(P均〈0.0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总体高于男生(P均〈0.05)。结论延庆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于较高水平,且中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度的延续而增长,建议持续做好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对中学生加强视力保护综合干预。

  • 标签: 视力不良 流行病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