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左洛复)联合齐拉西酮(思贝格)治疗难治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将60例难治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联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起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在4周、6周、8周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5.7%优于对照组67.8%。治疗4周末研究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各时段评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研究组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主,对照组以植物神经系统反应为主。结论舍曲林联合齐拉西酮能增强抗强迫效应,治疗难治强迫症起效、疗效及安全显著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

  • 标签: 难治性强迫症 舍曲林 齐拉西酮 Yale-brown强迫量表 副反应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5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疗程8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横焦虐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下降,而舍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更明显。结论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强迫症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帕罗西汀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强迫症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和医疗垃圾暂存处人员的医疗废物知识管理培训;制作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和医疗废弃丢失报告程序图;落实管理措施,加强督查考核。讨论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环节管理,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保障。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使本院的医疗废物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 标签: 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房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术后随访13~51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小的透明细胞巢,肿瘤透明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Ⅰ级,免疫组化示Vimentin(+)、EMA(+)、CD10(-)、CD68(-)。结论多房肾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经过积极地治疗预后良好。术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肾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结节及镜下囊腔内衬透明细胞。

  • 标签: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125联合ADA检测对炎/结核/癌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方法病例共分3组,结核胸液组31例;癌胸液组20例;炎胸腔积液组(渗出液)25例。结果ADA在结核胸腔积液和炎症胸胸腔积液的均值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CAl25在结核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均明显增高,而在恶性胸腔积液和结核胸腔积液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A和CA125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中有一定的意义,且ADA和CA125的联合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而且胸腔积液的检查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廉,便于重复,有利于临床上开展。ADA和CA125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胸腔积液性质诊断的特异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CA125检 ADA检测 炎性/结核性/癌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文献分析2例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transientischemicattacks,LSTIA)患者的特点,探讨该类疾病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例LSTIA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彩色多普勒(TCD)、磁共振成像、CT动脉血管造影(CTA)、全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分析其结果的特异性。结果首发症状为发作肢体抖动的患者,易误诊为继发性癫痫,且抗癫痫治疗无效,DSA等检查提示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给予抗动脉硬化(如抗血小板,调血脂等)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减轻或停止。结论LSTIA为少见TIA类型,呈发作、无意识障碍的单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可与局灶运动癫痫发作类似,易误诊,临床可行脑电图、TCD及DSA等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 标签: 肢体抖动 全脑血管造影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多功能器官衰竭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9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39例脑出血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现对3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多器官功能衰竭以脑、胃肠和肺最多,因此,脑出血并发器官衰竭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发现,密切监测重要器官功能变化是降低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减少的关键。

  • 标签: 脑出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防治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脾破裂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Ⅲ级以下外伤脾破裂患者,采用经脾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栓塞止血,术前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介入治疗对40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止血栓塞成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有效率97%。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脾破裂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脾破裂 介入性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动脉栓塞治疗顽固鼻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顽固鼻出血患者,选择颌内动脉或面动脉鼻分支栓塞。结果11例鼻出血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栓塞有效率100%。结论对于顽固鼻出血,选择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鼻出血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年龄相关黄斑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32眼湿年龄相关黄斑病变的诊治资料。总结湿年龄相关黄斑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32眼经治疗有28眼均获成功。结论湿年龄相关黄斑病变的诊断、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选择性地治疗脉络膜毛细血管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增生CT增强扫描的重要。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10例肝脏局灶结节增生患者CT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回顾分析。结果7例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3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延迟期与肝脏等密度,3例病变动脉期及静脉期边缘部分见明显强化,延迟120秒后病变中心或偏中心星芒状瘢痕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见增粗供血血管,总体FNH基本的增强方式为快进慢出形式。结论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脏局灶结节增生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X线计算机体层 增强 延迟
  • 简介:摘要鼻出血是鼻腔、鼻窦或鼻咽部出血为主要表现,由局部或全身疾病所引起的鼻部症状,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老年鼻出血因出血量多,止血难度较大,同时并发症多,而成为耳鼻喉科医生较棘手的急重症。为了解鼻出血并发症的可能因素,做好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对2003年至2010年我科收治的止血治疗过程中合并脑梗塞2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论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关键是找准出血部位及明确出血原因,减少填塞次数和时间,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减少脑梗塞等并发症。

  • 标签: 鼻出血 治疗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用数学模型定量评价透析充分。方法对本透析室25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检测、记录患者第一次透前、透后、第二次透前尿素氮(BUN)、透析间隔时间、尿量、尿素氮。代入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蛋白质分解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结果检测25例患者尿素清除指数≥1.2者占76%,蛋白质分解率≥1.1g/(Kg.d)占62%,时间平均尿素浓度≤0.5g/L者占56%。结论应用尿素动力学模型评价血液透析充分,对于评价患者状况,调整透析方案,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命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充分性 终末期肾病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染色体异常与两畸形的关系。方法笔者对1994年至2010年就诊的41例两畸形患者中行了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生殖腺活检,确诊了39例假两畸形患者,并检查出临床上非常罕见的2例真两畸形患者,通过认真的进行染色体分析,基本弄清楚了染色体异常与两畸形的关系。结果遗传因素的影响;性激素用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母体疾病的影响等是导致两畸形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前期及孕期的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避免使用影响胚胎和胎儿发育的药物等对孕妇的不良影响,重视早孕的孕期保健,同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是减少两畸形发生的良策。

  • 标签: 探讨 性染色体异常 两性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术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 标签: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