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约每5个成人中有1人罹患心血管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50万。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中。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濒危心肌、降低病死率,对预防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是对心肌标志物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标志物 心肌梗死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急性脑梗死可使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机构发生变化,使其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引发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变化,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影响,因此为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临床需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

  • 标签: 血清甲状腺激素 急性脑梗死 临床意义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脑梗死患者5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NIHSS和MRS评分,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对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ADL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可作为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鉴别的一个血清生物学指标,也可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清BNP 心源性脑梗死 非心源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和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MP-2及MMP-9水平,分析其血清水平的动态变化意义。同时以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第1天起至第12天时,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2和MMP-9含量均明显增加,MMP-2于第4天达到最高,而MMp-9于第2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和MMP-9含量可判断急性脑梗死发生时间,为临床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证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MMP-2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孕妇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尿酸、钙离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40例妊高症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4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超敏CRP和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其血清尿酸及钙离子水平,对比两组检测水平的差异。另择20例子痫孕妇(子娴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轻度子痫前期组)用于病情对比。结果实验组血清超敏CRP、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钙离子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组孕妇的血清超敏CRP、尿酸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钙离子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症孕妇在孕期进行血清超敏CRP、尿酸及钙离子水平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尿酸和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增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钙离子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降低,因此,血清中超敏CRP、尿酸、钙离子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妊高症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超敏 C反应蛋白 尿酸 钙离子 检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后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收治于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的肾移植患者5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4例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研究研究对象,选用SYSMEXXN-9000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观察其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和胱抑素C(Cys-C)的变化情况并作出评价。结果肾移植后,观察组患者IRF、Ret%明显升高,BUN、Cr和Cys-C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RF在肾移植手术后作为贫血改善情况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单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50例作为乙肝组,另选单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患者50例作为丙肝组,二者重叠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重叠感染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空腹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重叠感染组ALT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ALT与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AST显著高于丙肝组和重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AST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TBil显著高于重叠感染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TBil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的Child-pugh评分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的Child-pugh评分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FN-γ为(41.4±12.3)ng/L,丙肝组为(39.6±12.8)ng/L,重叠感染组为(49.3±14.2)ng/L;重叠组IFN-γ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乙肝组IFN-γ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L-6为(57.7±26.2)ng/L,丙肝组为(69.3±23.8)ng/L,重叠感染组为(87.0±27.3)ng/L;重叠感染组IL-6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丙肝组IL-6显著高于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L-10为(304.2±87.6)ng/L,丙肝组为(316.3±89.4)ng/L,重叠感染组为(622.5±96.4)ng/L;重叠感染组IL-10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和丙肝组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肝功变化不明显,但是炎症反应严重,肝脏储备功能显著降低。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肝脏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妇女,这个独特而又熟悉的群体,向来都是社会的焦点。在我国,妇女人数占全国人口的二分之一,广大妇女在社会活动中肩负着建设祖国、孕育后代的双重任务,她们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随着时代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逐渐步入的老龄化社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今的广大妇女越来越重视自我的保健,以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妇女各期卫生保健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探讨妇女在各期的保健护理,对保持妇女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妇女 卫生保健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的提高,但是,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未能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的探讨,来分析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患病的原因以及病因变化和临床上的具体表现。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就值得患有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患者78人。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探究。这些患者均是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的治疗。我们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病因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结果我们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规整,其中男32人,女46人。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1岁到89岁不等。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有鞍区占位、席汉综合征、空炮蝶鞍、垂体-下丘脑发育不良,分别为52人、8人、9人、1人,与此同时,病因不明的还有8人。患者在初次进行诊治时,就诊科室有所差别,消化内科的居多,多达36人,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激素缺乏的症状有36人,主要是两种不同程度的激素缺乏。结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多样,并且会出现一定的结构变化,患者没有局限性,通过研究看出,女性患病多于男性,首次患病的症状也有所不同。患者年纪越大,患病的几率较高,在临床上分布在不同的科室,消化科患者较多,在消化科中的患者,多存在于低钠血症症状的出现。

  • 标签: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致病因素 临床症状 病因
  • 简介:摘要脾动脉栓塞术后脾组织变化的审查工作是决定与衡量相应患者在自身脾功能修复方面的主要衡量条件,与此同时,也能够依据CT环境的研究确定血液和常规方面的统筹工作,并以大范围的数据和特性进行有效的统筹,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脾动脉栓塞养护工作与贯彻工作提供良好的图像材料,确保整体研究过程具备实际探讨的意义。本文根据资料获取和实验统筹方法的贯彻确定数据结果,并依据其中对比参数进行讨论,期望为后续脾动脉栓塞手术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审查参照。

  • 标签: 部分脾动脉栓塞 术后脾组织变化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CT研究
  • 简介:摘要科室文化是科室生存的根基、团聚科室的灵魂,提高科室核心竞争力的动力。科室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结合医院各科室特点,打造科室特有文化。科室文化的建设对科室及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院外科科室文化建设为例,探究科室文化建设及科室文化的实践意义,为科室及医院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 标签: 科室文化 实践意义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癌症患者化疗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34例我院已确诊为癌症的患者,排除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于化疗前、化疗中期及化疗结束时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舒张期二尖瓣口E峰、A峰,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应用组织多普勒获得Tei指数,启用QLAB9.0CMQ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和整体纵向平均应变数值(GSL)及应变率(GSRs),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得出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前、化疗中期及化疗结束时E/A值仅化疗结束时E/A值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化疗中期GSL无明显变化(P>0.05)仅部分节段GSL下降,Tei指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化疗结束时GSL下降明显,大部分节段应变峰值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i指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化疗中期GSR无明显变化(P>0.05),全疗程结束时GSR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好的评价化疗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图 化疗 左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早期阶段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为其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5-2018.4期间48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后PT、APTT、Fib以及D-dimer的检测值。依据APACHEII及Ranson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相关性分析对各组患者的指标结果进行检测。数据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症胰腺炎组Fib同健康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胰腺炎患者组患者的Fib和D-dimer与轻症胰腺炎患者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急性胰腺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与Fib,D-dimer值成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与Fib和D-dimer间存在相关性,对Fib、D-dimer含量的监测,能够早期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程度和预后进行判断和评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选择同期健康儿童,检测并对比CD3、CD4、CD8、CD19、CD(16+56)及IgG、IgA、IgM。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CD4+T、CD4+/CD8+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并且CD8+T淋巴细胞高于健康儿童(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健康儿童CD3+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NK细胞(CD15+56)低于健康儿童,B淋巴细胞(CD19+)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gM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儿童,IgG、IgA显著低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会改变患儿免疫功能,并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增强B淋巴细胞介导的液体免疫功能。

  • 标签: 免疫功能 肺炎支原体 感染
  • 简介:摘要从世界医疗信息化发展以及医疗信息处理的学术动向来看,军队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一个必然的趋势。军队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与服务能力、提高医院各项资源的管理能力、总部机关可以快速了解各个军队医院情况并做出准确指示、使军队医院各项工作更加标准化。所以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强大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要求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人员,既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懂医学,所以它的又一意义在于人才的培养。

  • 标签: 军队医院 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为脑梗塞患者行循证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塞 循证护理 并发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是霉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的酯类衍生物,现通称吗替麦考酚酯(商品名骁悉CellCept),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器官移植术后。MMF在人体内吸收后经血浆酯酶的作用下快速、完全水解成活性代谢物MPA,MPA是选择性、高效性、可逆性、非竞争性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耗竭淋巴细胞内GMP和GTP,阻断DNA的合成,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发挥其免疫抑制功效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X线检查与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医院接收的80例疑似腰椎滑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并将其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X线检查诊断结果是47例(58.8%)患者假性腰椎滑脱,33例(41.3%)患者真性腰椎滑脱;手术结果是42例(52.5%)患者假性腰椎滑脱,38例(47.5%)患者真性腰椎滑脱,诊断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X线诊断误诊率是6.25%。X线诊断腰椎滑脱部位、滑脱程度以及峡部裂情况和手术结果相比完全相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检查对临床诊断腰椎滑脱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临床上在治疗返流性食管炎时,可以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方法,对患者椎弓峡部裂、滑脱部位以及滑脱程度可以进行准确评估,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 X线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应用B超的意义。方法本文中涉及的患者例数为50例,来我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8月,以上患者均采用X线和B超进行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结果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96.00%,出现误诊的1例,占2.00%,漏诊的为1例,占2.00%,而X线的检查准确率为78.00%,出现误诊的为4例,占8.00%,漏诊的为7例,14.00%,其数据差异极大,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采用B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但是仍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因此应采用联合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以此来提高疾病的准确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B超 诊断 临床意义